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刘仁轨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


  刘仁轨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刘仁轨在乾封元年(666)由于军功,被拜为相,四次任相,三次退休,做了十九年的宰相,直至终老。他的官场之路虽有沉浮起落,但无大风大浪。他虽算不上一代一流贤相,但在唐朝那种剑拔弩张的争权夺势的政治格局下,仍然能善始善终。在他逝世后,武后居然废朝三日,令百官前往吊唁,并加以册封,陪葬乾陵。其声望和受宠的程度不言而喻。为什么他会如此受重视?恐怕与他为官的圆滑是分不开的。
  一、 刘仁轨身为一国之相,位高权重,本应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处处为大局着想,但他却为了自己的一点私人恩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假公济私、公报私仇,陷国家于危难之中。刘仁轨在为左仆射时,与中书令李敬玄有矛盾。时吐蕃入侵,刘仁轨奉命出征,但是他所递交的奏折多遭到李敬玄的反对,使其怀恨在心。于是刘仁轨上表唐高宗举荐李敬玄替代自己。李敬玄当然是推辞不已,不明就里的高宗也说:"仁轨须朕,朕亦行之,卿何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敬玄硬着头皮出征,结果在青海大败,导致吐蕃由此更为兴盛。
  刘仁轨明知李敬玄不能胜任,但为了泄一己之愤,而把国家大事当作他打击政敌的工具。李敬玄在青海一败后一蹶不起,国家利益也由此受到了重大损失,这也成为以后唐朝军事由胜利转向失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仁轨因"逞其私忿",而"陷人之所不能",实在是没有一点宰相度量,其做法也非君子所为,更重要的是"覆徒贻国之耻,忠恕之道,岂其然乎?"。
  二、刘仁轨贪慕虚名。看重名声本是好事,但是过于追求虚名,就过犹不及了。时刘仁轨与宰相李义府不和,李义府一直寻机报复。当唐军讨伐百济时,李义府督促刘仁轨进行海上运输,由于遭遇大风,翻了船,死伤众多。李义府派袁异式去定刘仁轨的罪,后由于舍人源直心的辩解他才得以逃脱死罪。在刘仁轨立有军功被擢升后,袁异式非常恐慌。刘仁轨安慰他"无以昔事不安耶?知君为势家所逼",而且当场摔杯子表态。他果然没有失言,在他担任知政事时,袁异式不久也被升迁詹事丞。这表现了刘仁轨的胸怀大度、公私分明,本来是值得我们称赞和提倡的。
  但此后,刘仁轨听到了些许风言风语,又立即举荐袁异式为司元大夫,即户部侍郎。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本来朝廷官员的升降需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他却为博得一个好声名为他人所左右。这种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监察御史杜易简谓人曰:"斯所谓矫枉过正矣!"
  刘仁轨不但在战场上战绩卓著、才能超人,而且在官场那种权力角逐中善于自我保护,做到游刃有余、善始善终,的确令我们敬佩。同时他也是一个平凡之人,有其狭隘自私的一面。
网站目录投稿:寻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