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桂林保卫战能和昆仑关之战来相提并论


  一提起桂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秀丽甲天下的迤逦风光,但是很少人知道在抗战后期,桂林也曾发生过一场悲壮惨烈的血战。但是有关桂林保卫战的介绍,却大相径庭,甚至是相互矛盾,更是使桂林保卫战的真实情况蒙上了扑朔迷离的烟尘。
  又是一片焦土
  1944年日军发动了整个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号作战",这场战役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以便将在东南亚掠夺的物资通过铁路穿过中国大陆到东北,再到朝鲜半岛,最后到日本本土。这场战役中国方面因为主要战场在河南、湖南和广西,而将其称为"豫湘桂会战",其中在广西境内的作战,主要就是围绕着湘桂铁路上的两大重镇桂林和柳州来进行的。所以日军进攻桂林,当然不是要来饱览壮美的漓江山水,而是为了打通湘桂铁路以及顺便摧毁桂林附近中美空军的机场。
  1944年10月,日军开始准备进攻桂林。通过空中侦察,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在桂林外围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军队正在将战略预备队以及各战区的精锐部队组成有力兵团,准备部署到黔桂边界,以应付日军的进攻,甚至还有在印度缅甸作战的美式装备的驻印军将驰援国内的传言。加上此前在衡阳连遭挫折的教训,因此日军丝毫不敢怠慢,集中了3个师团又1个联队的步兵,再配属4个联队又4个大队炮兵以及1个坦克联队,用于桂林作战。
  桂林属于第四战区的辖区,统帅部要求第四战区死守桂林、柳州各三个月,还专门派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到桂林坐镇,指导会战。当时第四战区防守桂林的部队是第31军和第46军,共2个军4个师,另配属炮兵团(有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山炮共22门)、工兵营、通讯兵营、野战医院等在内,总兵力约4万人。眼看大战在即,还成立了桂林防守司令部,由第16集团中将副司令韦云淞任司令。
  白崇禧到桂林后,却并没有决死固守的信心,反而将守军4个师中战斗力最强的31军188师和46军175师调离桂林,因为188师师长海竟强是白崇禧外甥、175师师长甘成城则是桂系另外一个大佬夏威的外甥。同时这两个师也是桂系的精锐,调离桂林不能不说白崇禧是有保存实力的私心。而留下来的两个师,31军的131师战斗力薄弱,46军170师则是刚由新兵组成的后调补充师,战斗力更是低下。这样的布置,在高级将领中自然会引起军心动摇。
  早在6月日军进攻长沙时,桂林就已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疏散,包括政府部门、机关单位、新闻媒体(如《广西日报》)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在内,都已经向大后方疏散了。到8月上旬,衡阳沦陷后,桂林城内更是人心惶惶,老百姓纷纷外逃,火车站、汽车站和码头到处都挤满了逃难的人们。到9月日军占领全州后,桂林防守司令部更是下达了紧急疏散命令,桂林市原计划留下市政府、警察局的必要人员在城内维持城内秩序,协助部队作战,每户留壮丁一人在家。但到紧急疏散时,桂林市长苏新民、警察局长谢丰年向白崇禧请求也一起疏散离城,这两人都是桂系出身,所以得到了白崇禧的批准。因此市政府、警察局、留户壮丁在疏散时全都跑光了。桂林城内守备部队纪律废弛,到处进入民宅翻箱倒柜搜寻财物,而且为了扫清阵地前方的"射界",又拆掉烧毁大批民房,最后桂林市城内除丽泽门附近留下十余间完整的房屋外,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偌大的一座桂林城成了一片废墟。日军还没到城下,桂林就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
  有悲壮,也有窝囊
  10月28日,日军接近桂林外围,直接进攻桂林的部队共有7个联队,约29个步兵大队,总兵力达5.3万人。而此时在桂林的中国守军,只有2个师,即便加上从广西各地自发赶到桂林参战的地方民团,总兵力还不到2万人。
  桂林保卫战从外围战斗开始,各处阵地的争夺与反争夺就十分激烈,尤其是131师猫耳山、屏风山和桂林北站附近山头前沿阵地战斗更为惨烈。131师在师长阚维雍率领下,明知外援无望,依然浴血苦战,在连日激战中伤亡惨重,131师392团团长吴展、393团团长陈村相继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11月7日,131师391团猫耳山、屏风山阵地相继失守。团长覃泽文率全团残部包括伤兵和勤杂人员在内800余人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大洞内,继续坚守。8日,日军向漓江东岸最后一个阵地——普陀山七星岩发起猛烈攻势,向洞内投掷燃烧弹,还大量施放强烈刺鼻的毒气和辣椒粉。一些守军在七星岩洞口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顽强地爬向前去,抱住日军滚下山。最后除团长覃泽文带领少数人从狭小的七星岩后山冒死突围外,其余800将士都被烧死或熏死在七星岩内。
  日军原计划8日发起总攻击,但在中美空军的轰炸压制下,炮兵部队的行动受到不小限制,不得不推迟到9日拂晓才开始总攻。考虑到58师团战斗力较弱,又在衡阳会战和此前的桂林外围战中受到不小损失,所以日军以58师团在北线佯攻,吸引守军注意,随后集中优势炮火和空中力量,以40师团肃清漓江西岸象鼻山至伏波山沿河阵地,强渡漓江作为主攻。
  当渡河日军顺势夺取中正桥桥头堡后,韦云淞悬赏十万元严令131师必须夺回桥头堡,131师拼尽了最后努力,将班长等老兵骨干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向中正桥进行了多次反击,但都未奏效。随后日军突入城内,守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全力组织巷战,特别是在老盐街到王城一带,更是多次爆发惨烈的白刃战肉搏战。
  9日下午,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自知守城无望,在铁佛寺防守司令部内举行紧急军事会议,开始布置撤退。131师师长阚维雍坚持应当固守到底,和桂林共存亡。但韦云淞不为所动,密令170师师长许高阳在西郊阳江(今桃花江)上抢修一座便桥,准备连夜撤退。当晚,防守桂林南部地区的170师发生动摇,放弃阵地向西南撤退,结果才出城就与在外围的日军37师团遭遇。170师在此前的外围战斗中基本没有进行过激战,部队基本完整,但由于都是新兵,毫无实战经验,再加上仓皇撤退中突遭袭击,顿时被击溃,数千人被俘,只有少数余部退回市区继续作战。
  而桂林城里的战斗也由于170师不战而逃,守备力量被严重削弱,所以战局不容乐观。到10日下午,桂林全城就基本被日军占领。131师师长阚维雍目睹在桂林保卫战中,有的保存实力见死不救,有的擅自撤退徒遭损失,又见桂林沦陷在即,激愤之下拔枪自杀,践行了生前"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最后守军除韦云凇和31军军长贺维珍率领少数随从逃出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31军参谋长吕旃蒙、170师副师长胡原基以下约5600人阵亡,另有约13000人被俘。
  远远比不上衡阳
  有一些资料提出桂林守军给予进攻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毙伤日军达33000人,还击毙9名大佐联队长、31名中佐大队长,甚至称日军将桂林保卫战和昆仑关之战并称为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最为勇猛的两次战役。
  仔细一分析,进攻桂林的日军总兵力才53000人,如果伤亡33000人的话,伤亡率已经超过了60%,加上联队长大队长级别的军官大量损失,遭到这样惨重伤亡的部队必然要进行补充和休整,才能继续作战。而事实上,日军在攻占桂林后,几乎没有什么停留,就继续向南推进,而且进军势如破竹,短短的二十来天就占领了南宁、宜山等战略要地,12月2日占领了贵州的独山。相比之下,日军在衡阳城下与守军第10军激战47天,才叫伤亡惨重,衡阳之战后整整休整了两个月才发动新的攻势。可见,桂林之战日军伤亡惨重的说法很不靠谱。
  再有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中的数据,日军伤亡也不过6000余人。而且一般战报中都会夸大对方的伤亡,经过注水之后的数据也只有6000人,可见日军真实的伤亡肯定不会有6000人,能有3000人的伤亡已经不错了。
  桂林保卫战攻守双方的兵力对比是20000人对53000人,衡阳之战开始是17000人对40000人,最后达到17000人对90000人,从兵力对比上来看,衡阳之战的兵力劣势更加悬殊;桂林保卫战的持续时间,从外围战算起,是12天,要是光从日军总攻城区算起,才只有区区2天,而衡阳之战却是47天。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在装备方面,配属桂林守军的炮兵有包括2个重炮连在内的1个炮兵团,4门150毫米榴弹炮、4门105毫米加农炮以及75毫米以上口径山野炮14门,而且炮弹充裕(日军占领桂林后缴获的炮弹就有3万发),而衡阳守军只有一个半营的山炮18门75毫米山炮,主要靠迫击炮火力。综合来看,桂林守军的表现确实和衡阳守军有不小差距。
  但是,不论作战情况如何,都不能抹杀以131师师长阚维雍和七星岩守军为代表的广大官兵的英勇事迹。解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阚维雍为革命烈士,并为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三将军和七星岩八百壮士忠骸普陀山七星岩霸王坪修筑陵墓,作为永远的纪念。
  桂林保卫战中,虽然一些中下级官兵浴血苦战,特别是自发参战的广西民团,手持简陋落后的武器与日军白刃肉搏,但最终还是很快失守,主要原因在于高层。先是身居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高位的白崇禧,临战之前存有私心,为了保存自己桂系的实力,调离战斗力最强悍的2个主力师,大大削弱了守军力量,导致军心动摇。再是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缺乏固守的决心和信念,一见战局不利就匆忙部署撤退,结果一个在此前战斗中还未受到多少损失的师,就在混乱的撤退中溃败,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外围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形成和城内守军相配合呼应的有利态势,也是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桂林的迅速失守,日军迅即长驱直入,很快就打通了湘桂铁路,并一直进到贵州独山,这也是抗战期间日军兵锋深入到中国内陆的最深点,重庆也为之震惊,对整个抗战大局造成了很大的恶劣影响。
网站目录投稿: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