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前排、一脸祥和的企业家们也许内心并不平静,他们身处传统行业,经营多年,自认为对消费者的想法了如指掌,可正是这样一群人却在2015年的春天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如何不被互联网击败。 还有一群企业家,他们仍对电商嗤之以鼻,尽管电商已经连年近三位数的交易额增长,甚至有人在两会期间扯着嗓子喊出"电商不死,国家难富",颇显不合时宜。 如今"互联网+"的热潮,让人再次感到一场变革即将来临。与以往不同的是,互联网已从云端落到地面,将那些曾经壁垒颇高的服务产品颠覆,让提供线下服务的企业有些措手不及。 在人们的吃、用、住、行甚至花钱的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互联网所改造,很多"刚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这或许是互联网发展标志性的不同点。 这种改造甚至已经蔓延到地球上历史最悠久的行业——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这一论断在今年的"一号文件"和两会期间都得到了体现。 对此,嘉吉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康保罗(Paul Conway)十分赞同,他告诉《英才》记者:"尽管很多人觉得农业并不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但是对于中国这种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来说,利用类似‘精准农业(比如精确决定施肥和灌溉量)等各种科技手段,在中国,这对于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另一家跨国公司SK 集团从四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农业,毕竟中国人口众多,农业体量巨大。 SK中国区总裁孙子强认为,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种子技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频率和强度上以及土地水资源的污染等方面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品质;另外中国农业在保存、运输方面的损耗巨大,最后一公里运输途径不畅。而SK正在研究这些问题,试图找到解决办法并从中发现商业机会。 表面上看,农业与"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也有人调侃说,"互联网+"是个大筐,什么都可以装在里面。在《英才》记者采访科技精英眼中,无论是农业还是被那些最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大数据。 甚至有人认为,互联网不是解决传统行业问题的手段(足够低的信息交互成本),依靠互联网获取的数据才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工具。 或许正如马云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所言,IT的时代已经走远,DT(Data Technology)的时代正在到来。不可否认,是数据使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更贴合个性化的需求,从产品、流动甚至延伸到生产制造。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正是如此——用最合理的价格提供最理想的服务:钱花得值。 +出行 落地为安 在"风中凌乱"的打车者已经不再担心了,这归功于线下打车软件的犀利。 分享经济是2014年最火的商业模式之一。在美国,房屋短租网站Airbnb及打车软件Uber已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虽未上市,两家公司如今的估值已达数亿美元。而在中国,当然不乏跟进者。以途家和蚂蚁短租为代表的旅游类O2O公司、在出租车和专车市场都乐得不亦乐乎却最终合并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也颇受欢迎。 途家创始人兼CEO罗军告诉《英才》记者,短租类分享经济想要繁荣发展,供给端必须有大量的存货,同时市场也需有大量消费需求。对途家这样的公司来说,中国数千万套的闲置商品房保证了供给端的充足,另一方面,连年增长的旅游消费规模也印证了中国人在出行需求的旺盛。 那么问题来了:十年前的市场供给、需求也同样充分,为何分享经济没有火?罗军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 然而 "互联网+出行服务"并不能替代线下商业的价值。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匹配需求,而体验线下的服务。罗军认为,分享经济在短租领域仅是为酒店起到了"削峰"的作用,是对酒店的"拾遗补缺",而不是取代传统酒店业务。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分享经济模式似乎一直都面临着挑战。由于信用环境的不成熟,无论是在打车软件还是短租网站上预订房间,供给、需求双方都担心"逆向选择"的问题。"分享房间给你,完全放心让你住,这个(在中国)不现实。"相比与国外完全P2P的平台,中国的分享经济必须借助线下的力量,排除信用的风险。 同时,分享经济模式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都遭到监管者的质疑。中国的一些城市甚至明确提出,禁止使用打车软件,而在一些国家,Uber也被禁止使用。但不管怎样,中国的消费者喜欢看到服务"落地",对于分享经济来说,互联网+概念下的服务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 +医疗 线下买单 来自法国的Withings公司创始人Cedric Hutchings觉得海南的天气有点热,他刚刚结束了在一场讨论上的发言,准备和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再聊一会。 "咱们五点的时候在这见。"Hutchings和《英才》记者商量了一个时间。而就采访的十天之后,Withings在中国发布了两款智能手表产品。 刘积仁在当天的一次发言中认为,有关于IT和可穿戴设备能够对整个医疗体带来巨大的变革。这或许是刘和Hutchiungs为何在会后还要进一步探讨的原因。当《英才》记者问到Hutchings是否有合作意向时,他不置可否。 互联网+医疗的想象空间巨大,投资界正在行动。易凯资本CEO王冉甚至认为,未来不投资健康产业的VC就不叫VC。 "互联网医疗这个市场,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投资界而言,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联网。"王冉告诉《英才》记者。 显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希望互联网能够让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面更广泛,各种网上问诊和医生服务的机构如柳絮一样一下子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