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知名的远方海岛, 漂来椰子一个。 你啊,离开故乡的海岸, 相伴波涛数月。 生长你的树可仍茂盛? 长长的枝叶可仍成荫? 我啊,也是大海为家, 孤身一人,浪迹在天涯。 拾起椰子,放在胸前, 离情别绪,新愁又添。 默默看,海上的日落, 滚滚流下,异乡的泪。 波涛啊,无尽的波涛, 故乡啊,何日可得归。 (李芒 译) 【赏析】 100多年来,这首诗一直是日本人特别喜欢吟咏的。椰子本身是一种热带食物,但是诗中所吟咏的椰子,已经渐渐演变成漂泊人寄托乡愁的一种文化符号。1961年,热爱岛崎藤村的人们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伊良湖畔的日出石门附近立了一块诗碑,上面刻着《椰子》一诗的全文。 据说岛崎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1898年8月到9月,柳田国男为了考察民俗,在伊良湖畔住了1个月,他3次发现了从海中漂流到这里的椰子。日本诸岛不产椰子,这些椰子,是从未可知的遥远的小岛,经过无数惊涛骇浪才漂流到日本的,这引起了他对日本的"漂流文化"、"流木文化"的极大兴趣,他还想起"江户丛书"的《嘉陵纪行》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个名叫村尾嘉陵的小吏,旅行途中在一家茶馆兼豆腐房的小店中休息,这家小店的老太太总是看到村尾随身携带的椰子壳做成的酒具,感到很惊奇,并问椰壳酒具的名称。过了一会儿,她出去买来了一壶酒,盛情款待村尾嘉陵,并请求他在"酒足饭饱"之后,能把这个椰壳酒具送给她。柳田国男的经历激发了作者对椰子的怀念与眷恋之情。 全诗分为七节,语言优美,感情浓厚。作者由离开故乡海岸漂流而来的一个椰子联想到自己也是"孤身一人,浪迹天涯",不禁自比为椰子。生长椰子的树也象征着诗人日夜思念的故土或祖国。"默默看,海上的日落,/滚滚流下,异乡的泪"等诗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土以后孤独惆怅的心情和对漂泊的厌倦,并深切期盼早日回到故乡的那一天快些来到。"生长你的树可仍茂盛"两个问句体现出作者对祖国无时无刻的关心和惦念。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 椰子、大海、落日、波涛。这些意象和"漂"、"看"等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让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都交汇在一起。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诗中表达的惆怅心情也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他的老师北村透谷因绝望自杀后,岛崎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过去,决心要从现实中寻找生路。当时,岛崎年仅22岁,先后遭受离乡、失恋、父母之死、失业等痛苦,但他并不因此悲观绝望,不想重蹈北村透谷的道路。"纵令困苦千层,也要死里求生",可见他是一个意志颇为坚强的人。 普普通通的椰子在岛崎藤村的笔下别有深意,在文化话语中沉淀成一种"漂流"和"思乡"的符号, "椰子"因而变成了美丽的隐喻,也成了文学和民俗学的一个璀璨的连接点。这首诗歌让日本人有强烈的认同感,因为日本是个岛国,漂流文化曾给日本带来财富和惊奇,神秘与繁荣;而近代史上这个国家曾有过的、超出自身能力的扩张,也使他们承受了椰子一般的乡愁。 (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