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学习了"如何设计一次演讲"的套路之后,自己实践的经验,如果你需要做一个演讲的话,这篇文章会让你更容易上手这个套路。 古典老师分享整个演讲框架的设计,我整理出来是这样的: 主题:有态度的主题,旗帜鲜明的声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用金句的形式贯穿整个演讲 开场:哇-让听众意外,哈-适当的幽默让听众发笑,嗯-抛出让听众点头称是的观点 坡道:今天讲些什么?和听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我来讲? 内容:最好限制在三个以内,每一个观点用故事、案例、幽默、数据来支撑,但别太多 甜点:演讲结束之前设置个甜点让听众回味无穷,比如凸出这次演讲大家得到的东西(新理念、新方法之类),或者把调动情绪的小故事当做甜点 结尾:有三个选择,重复-重复一遍刚刚分享的内容,升华-说出自己的感悟或抽象出更深刻的道理,指示-引导听众接下来采取某个行动(比如投票之类) 知易行难,这次的演讲是针对某高校的大学生,在我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会遇到这几个问题: 如何确定我的演讲主题? 我知道开头要哇、哈、嗯,但是想不到怎么办? 结尾可以重复、可以升华、可以指示,那我到底用哪个? 有态度的主题比什么都重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几乎所有你听过的观点,别人很可能也已经听过了,但在这些观点的背后,你的态度,却是独特的,有没有发现网易新闻app的口号是"各有态度",凤凰新闻app的口号是"就做不同",这就是态度啊!苹果公司"Think different"也是态度啊,正是这些态度吸引着大家的注意,但我发现有两点需要注意: 这些态度最好是大家想要,但又说不出来的,这样才有共鸣,如果我说:"学校饭堂的菜又少又难吃!"底下说不定会站起来鼓掌喝彩! 态度一定是从某些角度来说是错的,比如说:"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种态度,但吸引不了太多注意,因为它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大道理" 我原来演讲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看着就没兴趣,对不对?立刻让人联想到老学究上课的场面(是的,我也是从这么low开始的。) 后来改成了:《学会这几招,每天节省1小时》,看着有点标题党,挺能吸引大家兴趣的,不过"每天节省1小时"还不是大家内心真正想要的,或许"节省出来1小时做什么?"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再往下"想在节省出来的1小时里做点事情但总是分心",可能大家更为关心,慢慢剥去表层,接触到核心了。 最后改成了《别想太多,只管去做!》,有没有感觉好一点?这个主题是这么来的:演讲框架全部设计完->素材也填充完->然后看一遍演讲大纲->提炼出3-5个演讲主题->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润色文字->确定! 先不着急设计"开场" 开场包括: 哇-让听众意外 哈-适当的幽默让听众发笑 嗯-抛出让听众点头称是的观点 相信我,开场不是那么容易设计的,我通常的做法是:如果无法立刻想到开场的方式,就先忽略过去,这有点反直觉,但很实用,就像我们考试一样,如果第一题就很难,老师通常建议是先做后面的,不要在这套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后面题做的差不多了,回过来再做第一题,借助某种神秘的势能搞定它。 这次演讲我最终的开场是这样: "哇":我在场地中间摆了个瓶子,问大家:我们不能靠近瓶子,怎么才能让它倒下?大家发散出很多想法,我最后说: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请问这个瓶子倒下了吗?这让大家感到意外。 "哈":然后我继续说:这让我想起学校里的一个现象:美女为什么总是被"坏坏的"男生搞定?(这个坏不是只人品,就是打耳洞、破烂牛仔裤、抽烟的那种"坏"),原因就是好男生想太多了,比如"她到底适合我吗?""被拒绝了怎么办?"而"坏坏的"男生通常就一个字"追!"看看人家的行动力。这让大家会心一笑。 "嗯":我接着说:你是不是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有付诸行动?大家都纷纷点头。 我的发现是:设计一个演讲的过程不是像挖坑一样,一直往下挖、往下挖,最后挖出水,这个开场是不断修改,反复来回的产物。 结语 现在各种总结出来的套路太多了,关于写作、关于理财、关于阅读,有些人不屑,有些人接受,但很少人真正去实践,更别提在实践的基础上孵化出自己的套路了。不过实践的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以上是我的心路历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