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酒, 长久以来被视为酒场的大忌。混酒喝真的特别容易醉吗?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揭开真相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处理酒精。 我们喝酒后,酒精很快就会通过胃和小肠渗透到血液里。然后随着血液的流动,影响身体每一个器官,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大脑。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持续攀升,大脑也会从最开始的"正常运作"到最后的"down 机",而我们自身也会完成从"微醺"到"断片"的蜕变。 混酒只要吞下酒,我们便不可能阻止酒精进入身体里面。但是,我们可以稍微放慢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首先,我们必须避免空腹饮酒,食物可以成为酒精经胃部吸收的第一道防线。另外在饮酒的同时,要尽量多饮水。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相提高酒量。 吸收的酒精会被运到肝脏进行处理。这时候我们身体里的两种代谢酶会开始工作:乙醇脱氢酶 & 乙醛脱氢酶。首先酒精(即乙醇)会被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有毒);然后乙醛由乙醛脱氢酶分解成乙酸(无毒),最后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 乙醛是一种剧毒物质和致癌物,大量积聚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当然损伤的程度有多大单凭肉眼根本无从判断,但乙醛的影响其实还有一个外部特征:面红。 部分人,尤其是亚洲人,由于身体缺少了乙醛脱氢酶,第二步的代谢会比常人慢得多。最终导致大量乙醛积聚,乙醛会令毛细血管扩张,所以会变得满面,甚至整个身体都泛红。如果你也是这样,那还是少饮酒吧。 酒精从来都是我们身体里的VIP,只要它出现,必然会得到优先处理。换言之,肝脏的脂肪分解代谢会被抑制,脂肪容易堆积在肝脏周围,所以饮酒多的朋友容易患脂肪肝。 不过即使是VIP,身体代谢酒精的速度却是不变的。一个成年人每小时只能分解10~12 g 酒精。大概相当于一杯355 ml 的啤酒或148 ml 的红酒。显然,这和大部分人饮酒的速度完全不成正比。 酒精最终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酒精也是"利尿剂",所以我们去厕所的次数会增多。如果没有及时"补水",我们会醉得快之余,第二天的宿醉也会更痛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宿醉的早上醒来第一个感受就是极度口渴。 在我们身体处理酒精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酒都一视同仁,都是VIP,都以同样的速度分解。那为什么混酒喝总是让人觉得特别容易醉,宿醉特别严重? 网上其中一种说法表示,酒中congener的多少决定宿醉的严重程度。congener是酒在发酵和熟成的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包含酯类、酸和醛。如果一款酒香气越多越复杂,在饮同等分量的情况下,造成的宿醉会比香气更少更中性的酒更严重。所以,等量的白兰地会比伏特加带来更严重的宿醉。 另一种说法是,碳酸酒精饮品如啤酒,气泡酒中的"气泡"会刺激胃部内层,从而加速酒精的吸收。因此只要混的酒中有带气的,我们就会醉得更快。所以一般宴会都会以香槟等气泡酒打头阵,除了它们是一流的开胃酒之外,更因为气泡能让宾客"醉"得更快,也就嗨得更快,一个再无聊的活动也会变得更有趣一点。 混酒(MIXING DRINKS) 的真相 然而研究发现,这两种说法虽然都对,但它们造成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很大。混酒喝让我们醉得更快的原因,原来是因为混酒喝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饮得更多。 假设我们现在先饮酒精度比较高的酒如白酒、威士忌等。因为是烈酒,我们很快就饮嗨了,但意犹未尽。这时候有人提议去唱K。当然,唱K的时候肯定不会饮矿泉水,一般不是威士忌+绿茶就是啤酒。 由于我们本来就喝得有点嗨,大脑决策已经受到影响,导致我们低估自己已经饮了多少,同时又会高估自己的酒量。所以虽然之后饮的酒度数低,但我们会饮得更多,最终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又假设我们先喝酒精度较低的酒如啤酒、葡萄酒等。因为度数低,刚开始大家都比较豪爽,喝的速度比较快。一段时间后,喝得有点嗨了。这时候有一个新朋友加入,他很有礼貌地带了一瓶上好的伏特加过来和大家分享。 同样,因为我们已经有点嗨了,低估饮了多少,同时又高估酒量,饮伏特加的时候通常会保持着饮啤酒时的豪爽而毫不自知。这次伏特加成为了那根稻草。 简单来讲,我们混酒喝时所摄入酒精的量,会比饮单一种类的酒时更多。即使我们整晚都喝一款红酒,饮这么多的量,一样会醉,第二天一样会有一个生不如死的宿醉等着我们。 原来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醉了的"大脑,因为它会逐渐失去判断的能力。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饮嗨了的大脑,它除了会让我们做出第二天极度后悔的事以外,其它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