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14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14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14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14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第二篇: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14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14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14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14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m6g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农村客运站现状的调研报告。m6g
  第三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xxx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
  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xxx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
  质水平。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xxx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xxx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四篇: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现在不少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依旧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不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致使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 1
  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其次,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是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基本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再者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74.6%,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18.3%,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的评价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
  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三)农村医疗状况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绝大多数乡只有一个卫生所,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医生短缺,并且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量的医生并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三是医疗费用较高,药价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曾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
  虽然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身体健康程度却对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四)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庄差别也是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农村的贫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窥见一斑,贫穷的农户的住房十分的简陋,而富裕的农户的住房较为豪华。根据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富裕农民分为二类,一类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技术、知识等取得较高收入,他们一般是医生,教师,商人,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对于这类人拥有较高素质,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则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予以扶持;另一类是短暂性富裕,此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虽能取得比其他农民较高的收入,但是随时
  (谢谢你访问好范文wwW.haowOrD.coM)间的增长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外出务工,从而能取得比其他农户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收入增长缓慢,一旦他们成婚成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况难再。对于此类则要予以引导,下力气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持续挣取较高收入的能力。
  根据贫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贫困农民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投资性贫困,这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质能力而进行投资导致的贫穷。一般受教育子女较多的家庭,属于投资性贫困,但是由于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因而在可期望的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经历贫困后会很快的富裕起来。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自身几子女的投资;一类是技能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贫困。对于这样的贫困,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广开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三类是衰竭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难保持或持续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属于这一类。对于此类贫困,需要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权利。
  农村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心理感受上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断积累,对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怀旧之人,目睹当前的贫富悬殊状况,不断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这种现象值得给予关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防止农村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二、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严重的趋势。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着密
  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农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农村的各项事业进展缓慢,这又反过来使农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歧视农民的行为。对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还未成年就饱尝人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让他们失去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像烟竹村一样的"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4、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5、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6、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4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7、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赤山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机制091彭贞杰5901109023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
  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
  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赤山镇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
  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赤山镇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
  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赤山镇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网站目录投稿: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