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书是秋叶大叔的——《创业7堂课》: 《创业7堂课》这本书从定位、管钱、用人、链接、成长、激励、防险7个方面来聊创业,比较适合刚开始创业的人或者准备创业的人。但其实换一个角度看,他适合每个人,比如像我这种自由职业者。所以,今天我换一种方式来写荐书文,把我有感触的点,摘出来聊一下。包括下面几点: 什么是自我赋能 公司成熟度评估 为什么要创业(创业3问) 企业倒闭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现金流 快钱要不要赚? 创业公司需要的3种人 一个一个来聊下。 (一)什么是自我赋能 秋叶在"创业营开课导读:我们在一起做什么"这篇文章中提到了自我赋能,说他做创业训练营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立标杆,即"自我赋能"。 今天的趋势,是一切资源向头部集中。 在商业世界里,头部的标准一直很简单,那就是你赚钱的能力。 秋叶说: 如果我能持续证明我的赚钱能力在提高,那么大家会认为我有能量,反而会吸引更多人愿意和我一起做事业,结果我的事业更容易成功,这个过程就叫"自我赋能。" 所谓自我赋能,就是你必须第一个做到别人认为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点我也是有体会的:我写了第一本书后,就不断有人找我写书;我在知乎上做了一个爆款Live后,网易云课堂、千聊、荔枝微课、蜻蜓FM等就不断找我去做课;我坚持做了"程序视界"这个主要聊IT职场成长的公众号后,就有很多IT领域的自媒体找我一起搞事情。 放在职场环境里,自我赋能也是适用的:新进入一个组织,你必须做到一个别人认为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才能赢得认同,才能吸引来更多支持,才会更容易融入团队,最终成为核心人物。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别人这里不支持他那里不支持他,导致他工作难开展。实际上,往往是因为你还没有爆出一个足够大的能量事件,让别人乐意支持你。 (二)公司成熟度评估 秋叶在"课前思考题:你的公司处于哪个阶段"这篇文章里参考CMM,把创业公司分为5个级别:可完成级、可重复级、可定义级、已管理级、可优化级。 这个定义很有意思,因此我把书里对5个级别的解释全文摘录过来。 1. 可完成级 两个人成立一家公司,公司没有死掉,达到了预期目标,就算可完成。 2. 可重复级 如果一家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目标是100万元,今年还能做100万元,就说明公司开始有了内在的满足市场的能力,而不是撞大运。这个时候就需要创始人为公司打造稳定的商业模式雏形,培养长期合作的团队。 3. 可定义级 到这阶段,对内,公司开始意识到要完成工作目标,必须建立标准化岗位分工,界定岗位职责,才能高效协同;对外,公司开始明确提出目标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去完成。在这个阶段公司会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比如今年要达到营业收入100万元,明年是150万元。这个阶段需要创始人在保持进取心的同时,持续关注公司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在这个阶段,创始人开始向企业家转变,公司也开始从创业时勇于冲锋开始向业绩考核KPI思维转变。 4. 已管理级 公司到了可管理阶段,就进入了市场成熟期:每年的市场任务大概是多少,可以预测;完成市场挑战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可以预测;如果出现未预料到的情况,要投入多少资源应对,可以预测。这个阶段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要帮助公司完成量化管理。一家公司能走到这一步才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创始人也才真正变成了企业家。 5. 可优化级 公司到了这一层就成了一家市场领先的企业,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如何在领先地位不骄傲自大而保持进取心,如何不让店大欺客,如何在过去管理效率接近极致的情况下通过持续创新、优化成本结构放大运营能力,从而带来长期的竞争力,这就是可优化级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自由职业是一个最小化的创业公司。所以,也可以用这 5 个级别来评估。目前的话,我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可完成级。 我 2017 年 7 月初离开公司成为自由职业者,到现在,收入还不错,2017年8月到2018年7月,这个一年长度内,进账的钱是上班的 2 倍左右。但是这个能不能重复呢?不一定。接下来一年,还可以。再接下来,不知道。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构建起稳定的收入模式,正在自由职业者的永恒焦虑——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中挣扎。 (三)为什么要创业 为什么要创业?——这是一个回归初心的问题。 要探索答案,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1)我需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2)我希望打造怎样的一家公司? (3)如何让我的公司成为这样的公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你要创业,可以先认真思考下这三个问题。 这 3 个问题,变换一下,就可以用在职场人士身上: 我需要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职场人? 如何让我成为这样的人? 对我来讲,我做自由职业,是想得到工作自由度和自我掌控感。我希望成为一个在生涯发展方向上传递价值给他人的人。我通过写书、讲课、分享、自媒体等方式,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这一课还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用一个行业的经验,借一个行业的势能,再去一个上升的行业,打造一个靠谱的公司,这就是好的创始人应该面对的挑战。 (四)企业倒闭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现金流 利润表说起来简单:利润 = 收入 - 成本。 利润表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支出的各项成本之后的净收益,即利润。 一家公司有利润也不一定能活下来,因为很可能这部分利润还在别人公司拖欠的应付款里。 如果这个应付款短期收不回来,你的账面上又没钱(没有现金流),而你的公司又要开支员工薪水、缴纳办公场地费用、结算供应商欠款,那你就可能倒闭了。 你的公司离倒闭还有多久,就看现金流量表。 所以,缺少原始积累的创业者应当尽量选择对资金占用小、资金回报率高、资金流动率高的项目起步,尽快获得创业需要的第一桶金。 对我这个自由职业者来讲,也是一样,我选择的方向是创作内容产品,基本不占用资金。 (五)快钱要不要赚? 思考题:如果有一个项目能赚不少钱,但只能赚一次,你赚不赚?为什么?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去赚快钱,一定会分走用于构建商业模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你预设的大项目拉长周期。 快钱要不要赚?这也是我自由职业后一直面临的选择。比如忽然有人约我做Qt的企业内训,我讲几天课,就能赚几万块,我做不做?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明确两个问题: 我要构建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资源限制? 我想构建的商业模式是:以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为底层支撑,以图书版税和在线课程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实现我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限制,比如现金储备不够、咖位不够、关键人脉不足、图书运营能力有限、写作能力较差等。 明确了这些,那赚内训的快钱,对我解除资源限制有帮助吗?现在来看,其实是有帮助的,花两个星期,赚几万块,会让我接下来几个月能够集中精力做生命周期长的产品。 每个创始人都要认识到哪些工作是赚快钱,哪些工作是构建商业模式。每天都要思考,你所做的事情是让你离你的目标近了还是远了。 (六)创业公司需要的3种人 创始人要从业务流程角度想清楚:从成本角度分析,自己的模式是哪些环节创造了关键价值?哪些环节不做不行,对业务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哪些工作做好了可以成为用户眼中的业务亮点,但没有必要全职养一个人? 这样思考后,就知道找哪些人: 关键岗位要找合伙人——能合伙的,一般需要别人全职参与。 能力不足要找外包人——你不会的能力,不等于是值钱的。 重复工作要找老实人——能重复做的,才能找到优化空间。 找到人,还要用好人。 和合伙人过日子,最重要的是谈好3件事: 柴米油盐,精打细算,别乱开高薪 内外有别,分工明确,别乱插手工作 为合伙人赋能 还可以做两件事加速合伙人的成长: 给他钱,给他人,自然就成为管理者 控制给的节奏,控制员工膨胀的风险 和老实人"过日子": 你越温暖,他越忠诚 员工的复利是建立在忠诚之上的 过日子的人不容易忠诚,只能讲契约精神 和外包人除了商业思维沟通外,还要有"谈恋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