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其实黑色星期五才是真正的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真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生产力。
  上周末,有"美国双十一"之称的"黑色星期五"席卷大洋彼岸。数据显示,美国感恩节后"黑色星期五"的网上在线零售销售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劲增22%,而美国两大电子商务企业EBay和亚马逊的"黑色星期五"销售业绩则分别相比去年增长27%和24%。
  虽然"黑色星期五"在美国,乃至在英语世界取得极大的成功,但直接将之冠以"美国双十一"的称谓也许不太合适。坦白说,美国"黑色星期五"与中国"双十一"具有明显的区别:与"双十一"单纯的线上网购相比,"黑色星期五"才是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真正O2O。
  "黑色星期五"≠"双十一"
  据新浪科技沈云芳统计,"黑色星期五"与"双十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商DNA:美国的电商由传统零售企业和亚马逊主导,而国内电商基本由互联网公司主宰;
  二、移动支付:美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中国,移动支付渐成常态。而中国移动支付在电商整体流量和交易额的占比仍旧偏低,处于爆发前夜。相同的是,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中美两国都成为用户移动支付的首选设备,消费能力完爆安卓;
  三、社交网站贡献方面,社交网络为美国电商带去的流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中国,新浪微博已成为电商的一大流量入口。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黑色星期五"还有一些不同于"双十一"之处:
  首先,"黑色星期五"的促销品类主要集中在电子类产品,如平板、手机和PC等,而"双十一"则以生活服装品类为主。
  这部分程度是因为在美国移动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电子类产品的普及程度远高于中国。据Adobe最近发布的2014数字索引在线销售数据表明,29%的感恩节销售订单来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较去年的21%增长了8个百分点。同时,27%的黑色星期五销售订单来自移动设备,去年这一数字还是24%。
  其次,相对于"双十一"的购买力集中爆发,"黑色星期五"消费则较为分散。虽然黑色星期五这一天一般都会是一个大的采购狂潮,但基本还只能算是一年中销售额第二或第三高的一天,通常圣诞节前夜或之前的一个星期六才是最高潮。
  据报道,目前"黑色星期五"已经逐步向"灰色星期四"转变,今年很多销售额无论是线上还是实体店都被分流到周四。而且美国感恩节销售促销活动还在周末继续。当地时间12月1日,当消费者重新回到办公室的电脑前还会有电商举办类似"双十一"的"网络星期一"(CyberMonday)活动。而且节日消费会贯穿感恩节到圣诞节的这段时间。
  "黑色星期五"才是真正的O2O
  虽然不能直接与"双十一"划等号,但准确的说,"黑色星期五"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O2O。下面,将分别从购物节起源、线下发起方和主导方、在线支付形式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首先,来源与动机不同,"黑色星期五"线下价值巨大;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重要节日——感恩节。这是关于黑色星期五这一叫法的起源,较普遍的一种认为看法是,由于这一天是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后开业的第一天,同时人们通常由此开始圣诞节大采购,很多商店都会顾客盈门从而有大额进帐。
  感恩节主要是庆祝当初欧洲移民到达美洲,并在印第安人帮助下,成功学会了狩猎、种植玉米、南瓜,并在来年迎来了丰收的节日。因此,具有重大的线下价值和象征意义。
  而"双十一"则产生于校园文化"光棍节"。"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在光棍节结婚,于此同时,也是各大商家以脱光为由打折促销的时期。相对来说,它是单身一族的一个另类节日,仍是一部分年轻人的小众节日,这决定了"双十一"更多的局限于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黑色星期五"都会有大批美国民众彻夜排队,只为成为感恩节商场的第一个购买者。更有甚者,这些辛勤排队的消费者竟将自己辛辛苦苦抢到的第一批商品捐赠给他人,这不仅反映了"黑色星期五"线下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和巨大价值,也部分说明了美国零售行业和消费者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相比之下,"双十一"则更多地停留在线上层面,线下用户体验仍远滞后于线上的发展速度。
  其次,发起方和主导方不同:"黑色星期五"集中于线下实体
  "黑色星期五"主要由线下实体百货公司发起,"双十一"则由阿里巴巴主导;
  在美英,以"黑色星期五"为代表的网络购物主要着眼于解决实体店人满为患的问题,网络购物的需求仍被限制在一定程度;而在中国,由于零售行业发展仍不充分,用户体验、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广大消费者纷纷转向网络购物,寻求更好的购物体验与满足。
  因此,在美英,常常会出现的情况是:为了防止购物网站瘫痪,商家会采取措施约束线上的疯狂发展,限制网购人数;而在中国,情况则是电商巨头不断改善网购用户体验,网购总额不断扩大,同时实体零售业日益凋敝。
  再次,在线支付存在巨大差异,移动支付为"黑色星期五"常态;
  前文已述,美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中国,移动支付渐成常态。而中国移动支付在电商整体流量和交易额的占比仍旧偏低,处于爆发前夜。因此,常态化的移动支付加上传统零售业庞大的线下生命力,共同构成了"黑色星期五",乃至美国电商界的O2O格局。而在中国,"双十一"更多的是一种网购盛宴,对于实体零售而言则是巨大冲击。
  据美国电商实时交易数据的调研机构Cust[or]a统计,今年的黑色星期五移动端的销售成交比例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手机和平板电脑产生的交易额占据了电商总销售额的30.3%,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22.5%。
  目前尚无国内电商移动支付的整体数据,这里仅以"双十一"支付宝为例大体说明国内电商的移动支付概况。"双十一"当天,"双十一"支付宝交易额超500亿 完成移动支付1.97亿笔。"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移动端支付占总交易额的70%,而京东移动端的订单量则占总体订单量的比例达40%。这反映,移动支付在国内发展仍不充分,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网站目录投稿: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