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法院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情况的调研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T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从重、从严、从快原则,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为建设"美丽天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审理情况及特点
  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T法院共受理并审结污染环境案件9件,对1家单位判处罚金,判处被告人21名,单处或并处罚金人民币196万元。其中2014年审结1件3人,2015年审结5件11人,2016年审结3件7人,1家企业作为被告单位被单处罚金。判处非监禁刑2人,判处拘役3人,判处八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6人,判处一年以上二年以下有期徒刑10人。案件数量在2015年时增长明显,2016年时开始回落,2017年尚未受理此类案件。从审理情况来看,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涉污行业比较集中,污染物多样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T法院受理的9件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6件14人涉及铁件电镀加工,2件4人涉及金属银提炼加工,1件3人涉及汽车配件生产加工,其中铁件电镀加工为主要涉污行业,占全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66.7%。从污染源来看,主要是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锌、铬、铜、铅、镍等。
  2.污染物超标检测值较高,严重污染环境
  T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9件案件中有8件是被告人私设加工厂,未经许可擅自进行加工生产。为节约生产成本,均未配置或未按规定配置废水、废液处理设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未经处理就通过地下暗道等方式直接排放到厂外环境。从环保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看,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液中,锌、铬等重金属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污染物规定的排放标准,最高超标达380多倍,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极大增加了治理难度。
  3.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涉案的21名被告人中,文盲2人,小学文化程度5人,初中文化程度7人,职高或高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2人,仅1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因多数被告人文化程度较低,环保意识淡薄,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法制观念不强,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法不责众,如果被环保部门查获,应该就是罚款了事。还有部分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大,屡教不改,被处罚后,仍偷偷开工生产,继续偷排废水、废液。
  二、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明确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6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以下简称《2013年解释》),对污染环境犯罪的定罪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规定。针对近年来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2013年解释》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T法院作为审判部门,依法运用刑罚手段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保护绿水青山责无旁贷。
  1.坚持严厉打击,严控适用缓刑
  T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刑罚的惩治和教育功能,同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主要获利者、管理者、屡教不改者或者是在医院、學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者,要坚持从重、从严、从快原则,严厉打击,严格限制适用缓刑。而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受雇佣者或在污染环境后能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弥补损害,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等被告人,可以适当从宽处理。
  2.加强专业化水平,提升司法应对能力
  审判人员要认真钻研学习刑法、两高的司法解释及上级法院发布的有关污染环境犯罪的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加强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细致分析案情,严把证据关,准确适用法律,有效应对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为维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3.强化部门联动,合力打击污染环境犯罪
  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法院、公安、检察、环保等多部门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办理动态,实现司法信息共享。及时协商案件办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分析案件特点和难点,统一执法尺度和证据证明标准,建立共同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长效机制。
  4.加大宣传力度,防范污染环境犯罪
  坚持"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与公安、检察、环保等部门一起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公布当前污染环境案件的办理情况,加强对污染环境社会危害性的报道,切实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新闻发布会、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送法进社区、进企业、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构成、法律规定等进行宣传,增强民众的法制意识,发动全民抵制污染环境犯罪。
网站目录投稿: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