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糟糕的自我管理意味着职业死亡


  在生命走到尽头之际,彼得•德鲁克强调,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在这方面,人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在工作流程、管理实践、组织架构、信息技术以及工作场所工效上做出了诸多改进。
  但是,尽管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工作场所中并没有普遍出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达文波特也不由自主地表达了困惑:"难道德鲁克的想法错了吗?"
  迄今为止,人们提高生产率的努力大部分集中在工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上。但根据德鲁克的说法,如果知识经济的关键资产隐藏于知识工作者的头脑中,那么提升生产率的钥匙恐怕就在知识工作者自己身上。
  由于人的内在状态会影响外在行为,那么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些状态是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说:"在劳动力大军中,越来越多的人——而且大多数是知识工作者——都将不得不进行自我管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内在自我管理能带来职业成功,相反,糟糕的自我管理将导致职业失败。
  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同时进行多项工作可以让他们提高效率。研究表明,一心多用不仅降低了绩效,而且还会提高犯错率。注意力不集中还会损害人们学习复杂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其他对知识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的技能。
  在思想如江水奔涌之际遭到干扰会让原本的势能中断,而重建这一势能需要很长时间。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要完成工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那么如何提升注意力?
  冥想能够提升注意力
  冥想可以降低人们的血压,帮助处于巨大压力下的身体放松下来,并且减少那些令人不安的情感。哈佛医学院进行的大脑研究发现,精力高度集中的冥想者的额前骨脑皮层要比不习惯于冥想的人厚很多。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额前骨脑皮层会逐渐磨损变薄,但是那些年长的冥想者的脑皮层比同龄的非冥想者厚很多。脑皮层越厚也就意味着越能集中注意力。冥想能够强化大脑的聚焦能力,也是治愈一心多用的良药。
  系统化地舍弃
  德鲁克给许多组织开出这样的药方:组织需要时常冷静地检视自己习以为常的做事流程,甚至要检视各项业务,从而判断它们是否依然有效,甚至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那些不发挥作用的元素,必须系统化地舍弃,从而为生产率更高的新业务腾出更多资源。
  系统化舍弃的过程对于知识工作者同样适用。由于大脑做很多工作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固守习惯。注意力训练能够扩展我们注意的范围,使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让我们"看到"对提高生产率无效的行为,从而系统化地舍弃它们。
  做不偏不倚的旁观者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忠告众人:"面对我们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我们必须做一个不偏不倚的旁观者。"所谓不偏不倚的旁观者,就是说你要非常冷静地观察自己的行为。
  如果将人们的思想想象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待在河水中,任思想和情感自由奔腾。而作为一个公正的旁观者,则意味着要走出大河,站在岸上看河水奔流。感知视角的转变至关重要,可以培养我们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观察我们思想的能力。
  固定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式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经过长达3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思维模式的两种形式,即固定式和成长式。(这两种思维模式能够共存于同一个人身上,根据不同的情境被激活)固定式思维模式是非常古板的,并且主观判断意识很强。这种方式认为,人不是才华横溢就是一无所长。
  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就会极力保护自我认知,不愿轻易承认错误,因为"错误就等于失败"。因此,完美主义压倒了一切,学习、冒险和适应等行为都将止步。在一个网络化的知识工作环境中,一切改进的努力都被不自觉地阻止了,生产率受到严重影响。
  相反,成长式思维模式是灵活的、富有生产力的。这种方式认为才能是经过努力就可以获得并发展的。这样的思维模式致力于自我改进。成长式思维模式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不把错误当作被谴责的原因,而是当作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知识工作这样一个需要协作的世界里,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能够生成新思想,鼓励人们不断冒险,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更加强有力的关联和纽带。
  成长式思维模式体现了德鲁克提倡的持续学习理念。在知识工作的环境中,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显得至关重要。一个管理者不假思索地认为新的商业计划会失败,而另一个管理者则总是在不断地探索进入无人开拓的新市场的各种可能性。一种思维模式将机会彻底关在门外,而另一种则试图创造机会。
  幸运的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究竟是哪一种思维模式在指导我们的行为,并且从固定式思维模式这种古板的世界中"转换轨道",进入一种更开放、更接受外界事物的成长式思维模式。人们通常会惊喜地发现,略微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能产生极大的正面效果。
  关注被动性情感
  被动性情感通常是自发产生的,无需依赖人们的意愿或努力。这些情感基本上是受自我防御或者自我满足情绪的影响——愤怒、恐惧、焦虑、欲望和贪恋等。被动性情感通常会保护、满足我们,但有时这些情感也会绑架我们,促使我们采取一些行动,带来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强烈的被动性情感会影响效率,因为这些情感使我们的大脑短路,丧失理性、客观性和适应能力。被动性情感会扭曲我们的感知,因为这时候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诠释总是希望能够证实、支撑并且维持当下的情感状态。一个受被动性情感控制的知识工作者无法接受那些挑战自己思想或者情感的信息。
  不偏不倚的旁观者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被动性情感引发人们做出破坏性行为之前,及时捕捉到这种情感上的反应。
  马孚是一个深受业内人士尊敬的技术高超的工程师,但他一旦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就会暴跳如雷。这样的反应会让任何一个给他汇报坏消息的人胆战心惊。更糟糕的是,马孚经常会在和上司开会时爆发,这极大地影响了他在公司里的晋升。
  马孚学习如何培训他心中那个不偏不倚的旁观者。在即将爆发之前,马孚清楚地感觉到他胸口有能量在奔涌,这种能量最终会以令人惊恐的言语反应表现出来。当他意识到自己即将爆发时,就深呼吸一下,停顿一会儿。冲动开始上升,慢慢地达到顶峰,然后慢慢地消散。
  通过不断实践,他越来越能够及时地在言语爆发之前控制住自己的反应。马孚使用自己的注意力感知到这种情况,然后做出了不同以往的选择。最终,他感觉到了一种掌控力和自信心,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开始缓和,工作效率也得以提升。
  该文节选自《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站目录投稿: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