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灵鸡汤我们爱绯闻我们爱八卦


  事件导读:从近期不断爆出内幕、不断升级的赵文卓甄子丹论战,舒淇被辱,到"李湘被离婚",赵又廷密会绯闻女友,韩庚大牌离场,及曾经的无数版"被离婚"、绯闻男女、名人论战等……无论在电视、网络还是日常生活中,有关八卦绯闻的新闻、节目和小道消息,始终是大众百嚼不厌的娱乐大餐。
   为什么我们那么爱八卦?为什么绯闻和内幕那么具有点击量吸引力?这是浮躁时代的综合症之一吗?从心理学上说,其实爱八卦也实现了某些内心需求。
  --------------------------------------------------------------------------------
  "八卦真的很开心"
  心理解读:本能获得愉悦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可以被道德公理接受的各种心理需要,但却没有说明为何每个人都喜欢看明星和政治人物的丑闻轶事、以及同事朋友的种种八卦。尤其是遇到自己同类的朋友或同事时,内心真实的想法便不可抑制想说出来,这是人性本能的自然需求。
  人是从动物演进而来,最原始的冲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称的"原始意象"。人又是群居动物,自然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品头论足,只不过说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上电视或广播电台说,有的人在博客微博上写,有的人只和近亲的朋友倾诉,有的人只和自己说。
  我们都希望这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但如果必须在真善美中做选择的时候,真实或许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八卦,是每个人内心的真实体现,如果被压抑压制不能表达出来,时间久了也会造成疾患。思想上的小流氓,总好过"很傻很天真"的假纯情。每天和你亲近的人聊天八卦,看看电视网络上的各种八卦,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有些帮助的。
  一项调查表明,普通女性保守秘密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女人爱八卦,其实是与女人爱唠叨、爱小众聚集等特点一脉相承的,而且这点从女人还是‘萝莉’时代(小女孩)就已开始了,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姐妹就可能已开始‘八卦’的人生。"心理专家指出,通常而言,只要八卦得适当、不过火,的确对女人心理健康有好处。
  而男性通常因顾全"高大全"形象,往往不屑于公开与女性热烈"开八",但他们与同性相处或独处时,却也往往相当八卦。其实无论男女,都有通过八卦来获得愉悦的本能,恰如其分就无可厚非。
  --------------------------------------------------------------------------------
  "越八卦越内幕越爽"
  心理解读:八卦"傍身"满足安全感
  八卦的本质就是一种分享与打探。普遍认为女人更爱八卦,其实和女性更容易唠叨一样,都是因其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相对而言,女性的角色偏‘弱’,也较易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们爱说话、爱打听。而八卦说白了是对他人的人际关系以及这个世界的真相的一种了解,知道的八卦越多,内心势必越爽,而这种爽的优越感其实来自于对隐秘信息的掌握。"心理专家分析。
  女性探索到的未知秘密越多,安全体验也越多,会产生出"哦,原来是这样的,难怪……"的释然感觉,人也在瞬间变得轻松,甚至有了茅塞顿开之感,或找到心理平衡,而这种不错的心理感受会刺激她们永不休止地八卦下去。
  此外,不得不说,女人跟女人之间,天然还是有嫉妒和攀比成分在的;这就好像男人与男人,无论父子还是朋友,注定存在想超越对方的想法。这也构成了八卦存在的现实意义:女人需要知道其他女性——不管是远在天边的女明星还是近在身边的熟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如何。
  --------------------------------------------------------------------------------
  "心中控制不住地有点窃喜"
  心理解读1:幸灾乐祸增强自我认同
  当别人因犯了错误而倒霉时,你是打心里为他遗憾或难过,还是暗中窃喜呢?如果是后者,那你就是在用别人的不幸来取悦自己心中的恶魔,你在幸灾乐祸。心理研究对这种看似畸形的幸福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幸灾乐祸可以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增强自我认同、自我肯定。
  荷兰莱顿大学学者范·戴克指出,"如果有人幸灾乐祸,那这灾祸对他而言则是有利可图的",幸灾乐祸的人认为,别人的霉运是罪有应得、活该倒霉,从而缓解自身的羡慕或忌妒的情绪,增加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研究发现,自尊心弱的人容易把优于自己的人视作威胁,于是很容易幸灾乐祸。此外,不论自尊心强弱,越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就越是幸灾乐祸,二者成正相关。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幸灾乐祸是人们在感受到他人"威胁"时的一种自我肯定,而能肯定自我的人则不太会从别人的不幸中感到愉悦。
  范·戴克认为:"自尊心弱时,人们几乎会竭尽所能地去取悦自己,看到有人逢灾临难,自己便会幸灾乐祸。在研究中,我们帮助一些人提升了对自我的肯定,这些人幸灾乐祸的情绪便随即降低,他们不必再从他人的不幸中去寻找良好的自我感觉。另外,以善心和善行来对待别人的苦难是很优秀的品质,所以,当一个人在觉得幸灾乐祸而又丝毫没有同情之感时,这是很糟糕的。人类社会恰是基于怜悯之心、同情之感而得以繁荣兴旺的。"
  心理解读2:集体幸灾乐祸,减轻个人罪恶感
  "人们的这种好奇心听起来有点病态,"《当其他人倒霉时》的作者约翰·波特曼在他的书中写道,早在13世纪,神学和哲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天堂里的人遇见了地狱里的人,他们的态度应该如何?"阿奎那说,天堂里的人肯定会大笑,然后嘲笑地狱里的人,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恶人遭到了上帝给他们的应有的惩罚。
  心理学家、《日常生活中的被虐待性变态》的作者约翰·门德尔则认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由他人代替自己经历痛苦,而热爱关注绯闻和负面新闻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渴望。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变为集体行为,那么个人的罪恶感便会减弱。"
  转载请注明www.psycofe.com和本文网址。
  来源于 心灵咖啡 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4352.htm
网站目录投稿: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