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之命,准备秘密联合几位大臣除掉曹操。董承找上刘备,期初刘备还不愿加入,应该是觉得此番计划成功率不高。但此后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后,他明白曹操始终容不下他,所以决定于董承同谋,准备实行衣带诏。不过刘备最后也没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趁曹操指派他进攻袁术,顺势进军下邳。为何刘备最后时刻会选择放弃计划呢?实际上董承邀请刘备,其真正目的也没这么简单。 建安四年,失去徐州的刘备,再度落入无处容身的尴尬境地,只得暂随曹操回到许都。然而,许都虽掌握在曹操手中,却远非一潭死水,暗中仍有很多人心向汉献帝,"衣带诏"由此而发。四处招揽人马,说自己领受汉献帝密诏的董承,大有来历,其人拥有多重重量级身份,且非善类。 《后汉书》记载,董承是董太后之侄,而汉献帝又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故而格外信任外戚董氏,董承之女因此入宫成为董贵人,董承又成了汉献帝的岳父。然而在此之前,董承却从属西凉,是太师董卓的部曲,效力董卓的女婿牛辅。董卓被王允吕布计诛之后,董承立马倒向汉献帝,并且保护其从长安辗转回到洛阳,完成华丽转身。 汉献帝安顿许昌之后,感念护驾之功,加封董承车骑将军,准予开衙设府,如此董承自视拥有除掉曹操的能力,这才声称身负衣带密诏。就在彼时,以汉室宗亲自居的刘备来到许都,立马成为董承拉拢的目标之一。为了避开耳目,董承趁黑夜来到刘备落脚处,开门见山的亮出密诏,同时将签字画押的义状名单拿出。 与《演义》描述不同,正史中的刘备心思缜密,他表现了对汉献帝的忠心,但并没有一口答应董承,更没有签字画押,只是敷衍过去。岂料董承锲而不舍,隔三差五就要上门游说,介于他的身份,刘备最终签字画押。与此同时,他借着"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东风,带着关羽张飞星夜疾驰逃离了许都。 既然已经签字画押,事情还没干,曹操也没发觉,刘备怎么倒先开溜了?究其根本,刘备信不过曹操,但更加信不过董承,他早就识破董承衣带诏背后的险恶居心。董承真的是为了汉献帝才要诛杀曹操吗,当然不是,他是为了自己。史载,董承曾在拉拢偏将王子服时说漏嘴"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由是也···"。 由此可见,董承寄望的,是效仿吕不韦,说白了就是想步董卓、曹操之后尘,史书因此称"董承者,贼也"。而董承拉拢刘备,正是图其宗室的名头,远近亲疏暂且不论,只要姓刘就好做文章。试想,曹操好歹是位枭雄,刘备尚且不愿被其左右,更何况董承这等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拙劣之辈,故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拍马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