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突尼斯贾兹里在中网比赛后与观众合影。 宋彦桦摄(新华社发) 10月4日,跑步爱好者在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自导航越野赛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10月3日,参赛选手在西藏登山大会自行车越野挑战赛中。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每年的国庆长假,都是"衡量"中国人生活方式变化的重要维度。近年来,随着国人假日生活的丰富,体育与健身正逐渐成为度假新方式。从体育赛事、体育旅游到健身休闲,体育与假日的碰撞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景象、新产业,也为国人提供了更多健康新选择。 看个够:顶级赛事"扎堆" 10月7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当晚,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第15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男女单打冠军在此产生。 "每逢国庆看中网成习惯了。"北京市民林先生说,长假期间一家人来球场看了两场比赛,感觉"中网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好,观众也越来越专业"。 对于中网的影响力,中国球员张帅也有切身感受。"在假期,很多球迷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需要坐23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这里。"她说,在中网,有很多球迷在现场为她欢呼,这在其他一些比赛中是体会不到的。 作为世界网坛"中国赛季"的高潮,国庆期间上演的中网总能吸引全国球迷的目光。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20万人来到国家网球中心,观看这项顶级网球赛事。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场面不逊于一个热门景点。观看比赛、购物餐饮、主题活动……中网为前来观赛的观众营造了一个精彩的综合空间,让"看中网"成为国庆长假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因此拿起了球拍,优秀的青少年网球爱好者开始参加网球训练。 顶级体育赛事纷纷"定档"国庆长假,已然成为趋势。10月5日,NBA中国赛首战在上海打响,费城76人与达拉斯独行侠为中国球迷奉上了精彩的表演。如今,中国篮球市场的热度及影响力与日俱增,无论NBA联盟还是各支球队,都希望借此赢得中国球迷的心。 即便坐在家中,国庆期间的体育赛事也足够精彩。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锦赛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女排的表现令球迷牵肠挂肚;在格鲁吉亚举行的国际象棋奥赛上,中国国象男女队双双捧得冠军奖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造了奇迹。 玩个够:体育旅游风靡 除了观赏,参与和体验式的体育赛事同样为数不少。国庆长假期间,马拉松赛事的热潮依然不减。在北京平谷半程马拉松比赛上,不少市民报名参加体验和亲子组比赛,以运动方式享受假期;在广西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在国庆期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人畅游百里柳江;在天津,东丽湖畔的环湖自行车赛吸引了众多骑友。 今年国庆,家在北京的赵先生到云南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不忘换上运动鞋,到滇池旁的海埂公园跑步。"云南景色很美,边看风景边锻炼身体,更是别样的享受。" 长假期间,不少人像赵先生一样,加入了体育旅游、健身休闲游的潮流。随着旅游方式从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型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成为旅游升级的最好载体。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而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去年国庆和今年春节前,国家体育总局都发布了"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鼓励游客参与和体验。 与此同时,多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也乘上体育旅游的快车,健身休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例如,云南省提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力争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体育(户外运动)产业园区,建设20个国家运动休闲小镇或特色体育小镇,打造50个左右国际国内知名的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品牌项目。浙江、安徽等省份也在尝试"体育+旅游"的跨界融合,"体育+旅游"类特色小镇不断涌现。 动个够:运动处方受捧 很多人虽然没有走向赛场或走进自然,但同样把健身融入到了假期生活中。在北京工作的小宁,国庆假期选择了"留守"。"虽然不出游,但是我也不想‘宅’在家里。所以去了几次健身房,还跟朋友去打了网球。" 随着全面健身融入生活,运动与锻炼已内化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不可或缺。无论是工作还是休假,健身都是不可或缺的日常。 对于尚未形成健身习惯的人而言,长假过后的日子恐怕有些难熬。一方面是"长假综合征"的来袭,另一方面是"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烦恼。对此,一张运动处方不可或缺。 专家表示,长假里不少人吃得多、动得少,摄入量和消耗量不平衡,而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减少是主要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因此,要迈开腿,管住嘴,先把运动做起来,然后再从运动量多少确定应该吃多少合适。 专家建议,在一般性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负重锻炼,靠负重锻炼增强肌肉功能、抵抗衰老。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3个月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而坚持半年将形成牢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