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人口、土地、资源等要素带动的传统动能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决定以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工作。4月份,李克强总理来山东视察,刘家义书记和龚正省长专题汇报了山东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总理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当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是我县经济发展提升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积极运用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使传统产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新活力。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现状
  1、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县围绕"稳粮食、强特色、调结构、育新态、保增收、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降本增效、供给质量、新兴产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0元。"种养加"一体化、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等新型农业产业业态发展迅速。"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拥有古贝春、中椒英潮等龙头企业,古贝春有限公司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五粮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粮食精深加工酿造的白酒产业已成为我县一大支柱产业;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品种研发、种植、收购、加工、储藏、物流、销售"等为一体的辣椒生产全产业链,实现辣椒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英潮辣椒系列产品启动产品线上交易,成为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样板。青岛昌盛公司投资建设的耀盛100兆瓦农业科技大棚光伏电站扶贫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为"光伏+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采用一地多收的方式在高效农业大棚棚顶架设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项目建成后可实现3500户贫困户脱贫,带动1500人就业,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2800万元。以金水湾农业观光生态园、嘉泽园林、德州绿港生态园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以新伟面业、丹顶鹤面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面粉加工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以鑫鹏、银源、国旺、金旺、乾运、丰利为龙头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以众祥农业有限公司、志远合作社、为民合作社为龙头的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粮食烘干、仓储、物流及加工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产业等稳步发展,各种新型产业业态的发展使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玻璃钢新材料、新能源空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纺织、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产业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产业发展缺大少强,品牌影响力差,产业层次低,产业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抢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玻璃钢新材料产业在我县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从业企业个数达到334家,规模以上企业152家,从业人员4.6万人,在外业务员1.6万人。2016年,全县玻璃钢复合材料年产量约3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0多亿元,利税10.36亿元。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奥博、龙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日新、新明、鼎昌、汇特、宏烨),各企业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去年我县共获各项专利69项;6家企业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常年人才技术合作关系;新建产品研发实验室4个。
  新能源空调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真正形成了企业群体;二是造就了一批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三是产业内多种产品大都有稳定的市场。2016年企业加工户达到1128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产业总值达到360亿元,利税12亿元。获各项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外观专利22项。15家企业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常年人才技术合作关系。新建产品性能检测室19个。新增省著名商标2个,达到6个,注册商标新增40余个,达到100余个。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规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财政贡献能力不断提升,已呈现出一定的集群态势。目前,拥有企业160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4家,电动车企业56家,配套个体工商户、加工点近千家,从业人数在2.2万人以上,我县占全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规模的43%。2016年,全县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182亿元,利税21.6亿元。全县纳税前50名企业中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4家,14家企业销售收入110亿元,税收10142万元。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占50家重点企业税收总量的32%,是我县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和重要财源支柱产业。但是总体来看,我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仍然存在群体多,个体小;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边缘部件多,核心部件少等问题。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仅有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重点企业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产品,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比重小,同时缺乏附加值高的发动机主机、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在当前汽车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县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量,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含金量,大力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陈氏集团与中国重汽集团高档内饰件及橡塑密封件项目通过外部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抓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水星天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套电动踏板项目、德州玲珑轮胎公司新上年产1000万套高性能半钢轮胎技改项目、龙祥公司新上高档汽车挡水条等一批项目通过不断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
  新型纺织产业主要以棉纺织为主,主要生产环锭纺和气流纺、坯布。其中纺纱企业为主要群体,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共有24家,总生产规模约25万纱锭,其中康妮、德源、华一、银山、华兴、民福等6家企业具备3万以上纱锭生产规模。我县纺织行业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产业链短,生产工艺止步于染色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制衣环节;二是生产规模小,全县生产能力约25万纱锭,总开工纱锭不到20万,与发达地区无法相提并论,产业集群效应差,不利于棉纺企业承接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装备水平低,大部分的企业设备处于低端水平,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差,且占用工人多;四是产品种类单一,我县纺织产品以棉纱为主,只有少量坯布企业和两家地毯公司。棉纱是我县棉纺业目前主要产品,基本处于中低端水平;奥绒服装、德亿安棉业、高源纺织等几家企业能够生产坯布,但数量不大;地毯主要为机织地毯,神龙毯业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凯地兰公司产品属中档,国内有一定市场,出口东盟国家。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全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化企业8家,形成了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引领的调味品产业;以省级龙头企业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为引领的酒加工产业;以丹顶鹤面粉有限公司、新伟面业为引领的面粉加工产业;以国宇食品、乾运食品为引领的糕点加工产业。2016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约43.2亿元,利税7.2亿元,研发投入8404万元。
  农业机械产业起步于2004年前后,2010年-2014年进入发展高峰期,主要以农机装备制造为主。2015年以后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以产业链中游农机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我县农机产业进入发展瓶颈和转型调整期。而处在农机产业链条上游的农机零配件加工产业由于规模较小、质量过硬,受市场冲击影响不大;处在产业链条下游的农机销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发展趋势良好。我县春明、志鑫、山田、舜清、丰神、海伟、大力、芳华8家农业机械企业从事农业机械整机制造,处于产业的中游,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中下游地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期;**县晟鑫汽车配件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零部件加工生产,处于农业机械产业的上游,该企业属于省内较大的农机零配件配套企业,具有为国内外各大农机企业配套生产能力,但从全县产业规模来看,整体偏小;以我县现代农机销售公司和庆丰农机销售公司为代表的农业机械经销商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的销售,属于本市较大的农机销售企业,在德州各县市区都有分公司,发展良好;以众祥农业发展公司、丰茂农机合作社、曙光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田规模化流转、托管和粮食的收购、烘干、仓储、经营,处于产业链条的下游,初见规模,发展十分迅速,产业规模位于全市乃至全省同行业的上游行列。总体来看,我县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上游企业势单力薄、规模较小;中游企业规模较大,正处于转型变革的瓶颈期;下游企业渐成规模,发展势头迅猛。
  3、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我县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至2016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由31.33亿元增加到70.48亿元;其占GDP比重由27.08%上升到37.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是逐年增加。但是,与德州其它县(市、区)相比,目前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水平,无论是规模、比重和人均指标均居下游,2016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领域得到不断拓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逐步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门类比较齐全的服务业体系。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商贸流通、旅游、交通运输三大优势服务业。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县旅游人次达到7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实现客运量544.5万人次,货物运输总量799万吨。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有了飞速发展,目前,共有德顺物流、千里马物流、椒城物流等18家物流配送企业及百世汇通、中通、优速等多家新进快递公司分支机构。此外,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教、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同时,伴随我县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全县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但总体来看,**县服务业行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物流、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信息和软件服务、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生、社区服务等新兴的生活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服务业态层次偏低,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依旧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综合效应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服务业对于制造业、农业的支撑和带动效应远未凸现,产业互动融合的态势尚未形成。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一二三产业均有了长远发展,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玲珑轮胎、青岛昌盛等龙头企业,带动了我县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但是,目前我县内外发展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总量小、对产业要素吸附能力不强、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
  1、经济总量小,转型升级基础薄弱
  我县经济运行依旧存在经济总量规模小的问题,2016年虽然我县GDP达到186.46亿元,但仅占全市的6.36%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2亿元,仅位居全市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的比重也只有7.7%。经济总量小,难以对企业培植和创新驱动提供有力支撑,各企业的发展重心仍然在增加产业规模上,缺少转型升级的动力,也缺少转型升级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各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较为薄弱。
  2、各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不强
  我县各产业产品大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附集聚能力不强。一是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和服务水平仍处较低水平。目前已有园区的厂区布局、产业分工、配套设施、整体形象、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质量检测等要素缺项还比较多,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产业层次偏低。初级产品多、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以新能源空调产业为例,主机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全县具有主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一家,产值占比仅千分之三左右。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产品技术来源以"抄袭""模仿"为主,自主研发能力弱,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我县现有限上企业307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的仅有59家,研发投入仅占企业总投入的2.82%。四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品牌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产业产品,省著名商标仅项,市知名商标项,仅有古贝春、英潮等区域性名牌,缺少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品牌。
  3、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县在扶持、服务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但总体看我县致力于服务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服务市场不规范。政策支持相对不足,有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4、思想认识不足,新旧动能转换缺乏内生动力
  受传统齐鲁文化影响,山东人民的中庸思想根深蒂固,老一辈的企业家们在求新求变方面缺少胆识、气魄。各传统行业在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方面有所欠缺,各产业骨干企业对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明晰,对自身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部分企业家虽然能够找准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但是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小富即安心态,思想上缺乏动能转换的主动性。二、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一)目标任务
  远期目标:构建形成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环境更加完备,人才、技术、知识、数据资源更加雄厚,有利于新供给与新需求衔接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政府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水平大幅提升,包容和支持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制造业新模式、农业新业态、服务业新领域得到拓展深化,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大幅提升,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新旧动能实现平稳接续、协同发力,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得到强化,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逐步形成。
  近期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经济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三产比例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0:40。大力实施企业分类培植,各产业分别培育龙头企业1-2个;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年研发技改投入占企业总投入超过4%;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新增全国区域知名品牌 个,省级知名品牌 个。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产品高端、管理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构建龙头带动、差异发展、优势互补、链条完善、产品高端、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全县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工作思路
  新旧动能的转换本质上是对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通过对优质企业的选拔,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展新动能,一是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既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也要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二是要推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互促共进,把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大力补上短板,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更高水平上供需结构的匹配和优化。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增量崛起工程,做大经济总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坚实基础;通过企业分类培植,实施存量变革工程,加快企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通过招研引学、招才引智,实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工程,打造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强力引擎;通过实施园区引领、品牌创建工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强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库建设工程,谋划、储备和开发更多更好的项目,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项目支撑;通过实施软实力提升工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探索既有必要的"安全阀"和"红线"、又能包容创新发展的审慎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新业态、新产业等标准,保障新动能健康成长;要发挥社会创造力,拓宽纵向流动渠道,提高新生市场主体活跃度,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三、意见建议
  我县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要做强新动能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双引擎"。打开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钥匙"就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使传统动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县要深入推进增量崛起、存量变革、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园区引领、品牌创建、开放带动、绿色发展、项目库建设、软实力提升等十大工程,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是实施增量崛起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做大增量。招商引资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动力和引擎。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实现招大引强选优,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以量质并举推进产业转型。
  二是实施存量变革工程。突出改革引领,强化从供给侧突破意识,鼓励企业加入产业联盟,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共治模式,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业态转型。抓实企业培植,着力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性,加快企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企业分类培植,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对立县企业,着力发展核心技术,引领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对优质企业,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产品优势,培育知名品牌。全力构建龙头带动、差异发展、优势互补、链条完善、产品高端、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强招研引学工作,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传统产业建立各类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多领域、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利用减税或资金补贴等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研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生产工艺。支持传统产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产品、产业等为纽带,组建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改革,促其形成依法设立、政府指导、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
  四是实施人才支撑工程。加强招才引智工作,以人才战略为支撑,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切实加强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县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和奖励政策还不够完善,建议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和本土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广泛开展院企合作,对口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层、研发团队和一线产业工人的素质能力。
  五是实施园区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按照"工业要集中、产业要集聚、土地要集约"的原则,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优化园区布局,明确园区定位,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纺织、新兴产业重点向县经济开发区聚集,并按三大产业规划建设3个"区中园";将现代机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向市南开发区聚集,并按两大产业规划建设2个"区中园";将新能源空调、新材料产业重点向鲁权屯开发区聚集,并按两大产业规划建设2个"区中园",形成分工更加细化、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凸显集聚优势,彰显产业特色,逐步建立起专业化、集约化园区,推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优做精,努力打造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六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引导企业树立"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和驰、著、知名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依法保护商标和自有知识产权。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实施"商标培育"工程,确保每年注册商标100件。开展"一企一标"活动,做到"小企有标、大企名标"。对优质产品建档立卡,分类管理,梯次培育。每年筛选10家优质企业产品,聘请商标专家进行品牌培育,打造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品牌。加强与科技部、相关国家级行业协会沟通,争创"国家火炬新能源空调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新能源空调产业基地"和"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城",打造全国区域知名质量品牌示范区,把品牌优势转为行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吸引更多发展要素向我县聚集。
  七是实施开放带动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对外合作,积极推进立县企业、优势品牌企业与同类国企、央企,同行业强企、名企的合作,重点推动古贝春、水星、龙祥、齐鲁客车与国内强企名企的战略合作,借力发展、做大做强,实现质的飞跃。围绕常兴、金信、欧莱瑞纳、英潮、神龙、日新、奥博、欧森、春明机械等优质企业,根据企业的产品、技术、品牌等优质资源,推动与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条上强企、名企的合作,通过对外合作改变我县"缺大少强、群山无峰"的现状。
  八是实施绿色发展工程。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抢机遇"的理念,强力推进企业绿色发展,使我县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早起航、起好航。帮助聘请环保专家为企业会诊,列出问题清单,开出治理良方,建立倒逼机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目标,让企业早达标、早转型。针对"喷漆、燃煤锅炉、重点耗能"企业,分类出台整改方案,及时进行关停并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玻璃钢废弃物、橡胶废料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九是实施重大项目库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有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库的建设,可以谋划、储备和开发更多更好的项目,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搞好项目支撑,要有一批在建项目,一批拟建项目,一批立足长远、体现"四新四化"发展方向的储备项目,为今后上项目、争政策、引投资集聚充足的能量。目前,我县上报"四新四化"项目40个,总投资191亿元,下一步我县将聚焦"四新四化"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发展方向,储备包装更多重大项目。同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库监管服务系统,建立入库项目动态管理、即时监督、结果评价等机制,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手段,实现对入库项目管理、推进、监管、服务的全过程覆盖。
  ʮ是实施软实力提升工程。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加快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方案。以"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健全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三最四低"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
  **县将积极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十大工程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选准启动点和突破口,着力于服务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网站目录投稿: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