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年的人都是劣质工作者其中有你吗


  2017 年只剩下最后四天了,这一年,你过得好吗?
  前不久,我们历时 2 个月,对运营人这个群体做了一次系统的调研,分析了一万多份有效问卷,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运营人过得不太好。
  调查报告显示,62.2% 的运营需要加班,69.8% 的运营月薪低于 8k,61.8% 的运营成长满意度低,只有 29% 的运营觉得现在公司发展还不错,没有离职的意向。总结一下就是:忙到死,累成狗,但是薪水却很低,能力还没啥长进。
  一个字:惨!
  懵懂、勤奋却抓不住重点,仅仅完成常规工作任务甚至都要加班,更别提进行深度学习了。可以说,大部分的运营人,即使有了几年的经验,也可能是劣质工作者。
  学生时代,我们的工作就是学习,老师教材练习册就能搞定一切。然而步入工作中,我们开始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一天工作的日常是这样子的:
  每天有十几项杂事需要去跟进,有无数的群嗡嗡作响,几十条工作信息需要回复,无法脱身。这些事让你从早忙到晚,周而复始。如果把日常工作看做一场运营,我们在其中做了无数动作,却很少进行有效的复盘,更别提改进。
  陷入这种劣质工作状态,原因有三点:精力分散严重、缺乏深度思考、低价值感。
  表面现象:精力分散严重
  我是一名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活动运营,下面是我一天的工作内容:
  ● 双 12 返场活动方案
  ● 资源位申请-小程序、App
  ● 提醒大家交 12 月月度推进计划
  ● 活动页面搭建 & 底栏调整
  ● 商户端弹窗、短信、小秘书
  ● 圣诞主会场楼层 & 文案
  ● 活动页坑位检查
  ● 活动内页文案、链接更换申请
  ● 小程序提示文案 & 链接
  ● 其他
  这么多的工作,从早到晚,基本没有闲暇时间。而下面是我一周的工作内容:
  ● 下一期的活动方案 & 对接设计 & 对接招商
  ● 本期活动配置 & 资源位提报 & 上线
  ● 相关数据需求申请
  ● 活动复盘
  这么一看,又好像每周都可以过得悠哉悠哉。为什么一周的工作内容不多,分配到每天却反倒让人忙不过来呢?
  我们往往看上去很忙碌,需要不停的加班、忙到心累、忙到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然而这些很多都是表面忙碌。
  每天跟进十几项杂事,大到年度规划,小到物料清点,都需要运营去完成,可真正对目标有产出的事情极少。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把时间花在了跨部门沟通上,花在了跟核心目标不相符的事情上。
  那么,为什么大量烦杂且低产出的事情占用了这么多时间?
  原因:缺乏深度思考
  只顾埋头走路的人,是看不清方向的。当大量执行层上的事情侵占了本应属于思考的时间,人就会下意识的选择放空大脑,用行为上的忙碌掩盖思考上的空白。
  比如最近我负责双十二活动与圣诞活动,两次活动紧挨着,留给策划活动方案的时间非常少。按照一般流程,本应该先调研竞争对手往年的活动情况,结合业务现状,增添新的玩法制定一个方案。
  但实际上,我却不由自主地按照同一个套路进行方案策划,花很少的时间思考什么样的玩法更新颖、更有助于达标。当你看到套模板就能很快产出过得去的结果时,就会丧失心力去做深度思考这种需要高投入的事情了。
  那么,持续缺乏深度思考还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导致:低价值感
  工作内容的细碎加上缺乏深度思考,会导致运营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低价值感随之而来。更有的公司将运营的 KPI 与工作时长挂钩,愈发使得「加班=产出」的概念深入人心。
  工作精力严重分散使人缺乏深度思考,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工作价值感低。低价值感进一步加剧了对日常繁杂工作的疲倦感,周而复始,形成了负能量爆棚的工作闭环。
  这可能是大多数运营人有过的经历,也可能是大多数运营人忙碌而低效的原因。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简单三步即可:分清主次、跳出执行层、实时目标反馈。
  1)分清主次
  二八定律,即 80% 的产出来自 20% 的关键投入,这在工作产出中也同样适用。据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每天的工作分三种:关键事项、辅助性 & 临时性工作、沟通事项。
  一般来说,大部分占用精力且心烦的事情都在后两件工作上。因此,针对每类事情,可以制定一个今日工作计划表:
  ① 针对关键事项:给自己设定关键三件事,即一天必须有效产出的重要事情有三件,一天中的大部分精力及时间都要在这三件事上才可以;
  ② 针对辅助性&临时性工作:套路很重要。能模板化的模板化,能流程化的流程化,找到这些事情的关键对接人,避免成为中间人;
  ③ 针对沟通事项:我把需要沟通的事情分为主动 & 被动两种;
  每天需要主动发起沟通的事情,一定要尽早开始;尽量在上午就开始与对方沟通,下班前才可能拿到结果。如果都堆到下午,很可能什么结果都讨论不出来。被动临时的沟通,需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及完成时间综合排序,给对方明确的时间节点,保证不耽误正常的工作进度。
  2)跳出执行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上面「忙-累-丧」的工作闭环中可以看出,越是身陷大大小小各种事情中,越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因此,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跳出执行层,从整个项目的宏观角度去考虑,预测项目未来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发展方向,据此反观日常工作,分辨出哪些工作是有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哪些仅仅是临时性的工作。
  3)实时目标反馈
  我们需要过程指标的激励。就像不能等到一个月才进行复盘总结一样,每周甚至每天,我们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去确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
  例如每天关键三件事的完成、一场活动的结束等,都可以是一个不错的过程指标。当目标达成时,小小的奖励下自己、调整接下来的日程、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准时下班等都可以让自己更轻松。
  工作两三年的职场新鲜人,在能力和经验上自然无法与工作七八年的老员工相比,那么只能从大局入手,认清自己的方向,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工作的价值,用新想法新思路拉进与老员工的差距。
  希望上述解决办法能让 2017 年淹没在日常冗杂工作中的你稍微喘口气,在 2018 年重拾自己的工作节奏。
网站目录投稿: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