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挤带压保助推青年快速成长


  摘要:人才培养是石油企业研究院的核心内容,在"新疆大庆"、"海外大庆"建设的宏伟蓝图形势下,东方物探研究院乌鲁木齐分院提出了"挤、带、压、保"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在今后可积极推广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石油企业;研究院;物探
  东方物探研究院乌鲁木齐分院立足于准噶尔、吐哈及海外探区解释研究工作,借助东方物探一体化优势,为新疆、吐哈两大油田分公司及海外探区有关甲方提供优质服务。该分院现有在崗职工155人,35岁以下青年人员占到74%。集团公司"新疆大庆"、"海外大庆"建设的宏伟蓝图,研究院加快"国际一流综合性物探技术研究院"建设的步伐,给该分院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分院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人才是关键因素。该分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见到了阶段性的效果,并形成了"挤、压、带、保"人才培养模式。
  一、"挤"——挤出时间来搞培训
  该分院面对的甲方多,承担的项目也较多,平均到每个项目的人员却很少。在科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分院挤出时间来搞培训:对新入职员工开展不少于一个月的上岗培训;通过科技沙龙做基础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培训;请内外专家或通过网络视频做新技术培训;与院校合作做新理论培训;请油田专家做现场地质与工程技术培训;送骨干外出做针对性提高培训;选送优秀骨干做提升学历培训。在加强培训的同时,搭建交流平台,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和青年科技报告会活动,使年轻人的业务能力迅速提高,促进了青年科技人员的快速成长。
  学位教育是该分院"挤"的一部分,该分院2012年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举办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参加该班的27名学员"挤"出时间学完了基础课程,顺利获得学位。
  油田岗位轮训是该分院"挤"的重要部分,2013年5月,分院"挤"出了一名技术骨干到新疆油田阜东17井钻井现场的学习工程知识。目前,技术骨干已到油田完成了多次的轮训。
  二、"带"——"科技师徒"传帮带
  该分院除了"挤"和"压"外,还通过"科技师徒"协议实施传帮带。为此,分院专门出台了《科技师徒实施细则》,根据青年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为每一位青年人找师傅结"对子",制定培养目标,规定奖惩措施,以德才兼备的目标去培养人才。该分院每一位青年都接受了洗礼。
  该分院不仅在内部"传帮带",同时也聘请油田公司专家"传帮带",2012年,乌鲁木齐分院在研究院的支持下,隆重特聘了新疆油田公司三位专家。三位专家多次来分院 "传帮带",有效提高了青年的综合研究能力。
  三、"压"——给年轻人压担子
  "压"着竞聘:项目长并非一般技术人员能够胜任,但该分院领导意识到,使年轻人提前得到锻炼,培养其责任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对企业的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必须用压担子的方式加速青年成长。为了给年轻人压担子,赋予更多责任,分院从2006年开始推行项目长竞聘,2009年开始实施部室长竞聘,并积极鼓励年轻技术人员上台参与竞聘。青年被"压"过之后,各方面能力迅速提高。实践证明,采取"压"担子的方式让更为优秀的年轻人接受高强度的锻炼甚至是磨练,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方式。
  "压"着汇报:该分院经常需要向油田汇报,一般情况下,分院有意"压"着、帮助青年人汇报。此外,半个月一次的科技沙龙,一年一度的青年科技报告会、QC成果发布会,技术比武等活动也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压"的机会。
  为此,不少青年人感言:希望分院也多"压压"我!
  四、"保"——配套政策作保障
  为了保障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保持激励措施的连续性、针对性,分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项目长竞聘制度、青年学术报告会报告选拔制度、科技师徒领导负责制度、对外交流优秀报告奖励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刻苦钻研技术的热情,保障了青年成才的环境。
  2013年6月,分院组织开展了两次解释技能测试,旨在了解技术人员对分院已有解释系统软件的掌握情况及地质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并依据测试结果建档管理,为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计划提供依据,为人才竞聘上岗、择优使用提供依据。此外,该分院工会经常举办活动、成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帮助青年健康成长。
  "挤、压、带、保"措施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青年的成长。截止到2017年,已有1名80后走上分院领导岗位;1名80后成为公司科技带头人;1名80后走上分院副总师的岗位;4名80后为研究院见习副总师,19名80后走上了科室领导(含主任工程(地质)师)岗位,占61%;41名80后担任了正副项目长,占72%;以青年为主体的骨干技术队伍已经形成。青年的快速成才带来了分院的飞速发展,近10年市场、收入、利润均增长4倍左右。面对新的形势,乌鲁木齐分院必将继续坚持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不断壮大骨干人才队伍,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孙红杰.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石油教育,2007(4):101-102.
  [2]付小非.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5):66-67.
网站目录投稿: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