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与《桃花扇》 红学研究 在《红楼梦论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上看到曲沫先生的一篇文章《〈红楼梦〉与〈桃花扇〉》,很受启发。曲沫先生分析了红楼梦与桃花扇在主题上与写作方法上很多共同之处。曲沫先生说:"这两部作品的问世虽相距半个世纪,文学样式和描写范围亦各不相同,但其内涵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又说: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究竞看没看到过《桃花扇》的剧作和演出,现无资料可查证。但从《桃花扇》在京师演出时持续四五年的盛况,‘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桃花扇本末》),以及后来广为流传的情况,在曹雪芹的青少年时期,对剧作应该是知道的。"(引曲沫原文)。 由于曲沫先生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个人撰写的,并没有另有人写的初稿《风月宝鉴》以及他祖父写的《金陵十二钗》。因此对相距半个世纪之久的红楼梦与桃花扇的惊人相似,只能用曹雪芹必然看过《桃花扇》剧本以及演出来猜想。 由于曲沫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统一的整体,因此对《桃花扇》与《红楼梦》的"借情言政"的比较就显得有些勉强。因为《桃花扇》是非常明显地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而揭露南明弘光皇朝的腐朽,而红楼梦只能从宝黛爱情为主线而揭露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前者是痛悼一个王朝的消亡,后者只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但是若从《桃花扇》与《风月宝鉴》来比较,那就很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同一根上开出的两朵花,同一条藤上结的两个瓜;只是前者裸露在阳光之下,后者隐藏浓密的叶子之中而已。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 ,后纳捐为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五年随工部侍 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康熙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 孔尚任写《桃花扇》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他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指南明)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他的目的是要告诉世人,他要写南明弘光政权是如何腐朽,阉党余孽如何为非作歹,明朝的三百年基业到底是如何毁于一旦的。 由于"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桃花扇小识)。因此他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故事从崇祯癸未二月(1643年)开始,一直到乙酉七月(1645年)共两年多时间。这两年时间,正是中国大地上风云突变,明朝覆灭的两年。孔尚任很巧妙地从侯、李的爱情主线开展了他的"借情言政"主题。出现的人物用的都是真实姓名。写了左良玉、史可法、黄得功、张薇等忠臣;马士英、阮大铖等奸臣;写出了镇守江北四镇的武将的内讧;写了被马士英拥立的福王只知道采选淑女,充实后宫,沉溺声色。孔尚任让女主人公李香君痛骂只知结党营私、收刮民财的马士英、阮大铖等,李香君唱道: "赵文华陪着严嵩,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明朝王世贞写的鸣凤记,骂奸臣严嵩的戏曲)。俺做个女弥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阮大铖原委魏忠贤的干儿子)当李香君被丢到雪地里后接着唱: "冰肌雪场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对于崇祯殉国,全剧多次描述了哭祭。先是左良玉的哭祭:"高皇帝在九京,…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接着写崇祯锦衣卫堂倌张薇的哭祭,并补述了史可法派人去北京哭祭。在乙酉年三月十九日,崇祯殉国一周年,又在南京太平门外设坛祭奠。 由于镇守江北的四镇武将在马、阮的挑拨下,内斗不断。致使史可法在清兵的围攻下没法守住扬州,孔尚任没有正面写扬州城老百姓的被屠杀,而是用史可法逃出扬州后痛心疾首的唱词来表达:"望风烟,杀气重,扬州沸喧;生灵尽席捲,这屠戮皆因我愚忠不转。兵和将,力竭气喘,只落了一堆尸软。"从这唱词中可以很形象地看到扬州被破后的惨状。当时史可法想逃到南京去求救:"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日近长安远(这里长安泛指京城,即南京。)。加鞭,云里指宫殿。"当听到南京也已被清军占领,史可法感到无路可走:"撇下俺断蓬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当他看到滔滔江水时,就想投江而死:"一丈江鱼腹宽展。…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真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的判词)。 作者对明朝灭亡的哀思,还用一个"赞礼"人物在正剧开演以前,以及开演一半的时候,以观众的身份上台来现身说法。例如在试一齣(出)《先声》中,赞礼以一个观众和知情人的身份介绍《桃花扇》:"昨在太平园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桃花扇》,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并且以事已至此,一切都已过去的没奈何情绪唱道:"…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意思是满腔的旧恨只能一笔抹掉,饮饮酒看看歌舞算了;现在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不要妄想像吃了人参果那样能把明朝起死回生了)"在加二十一齣(出)《孤吟》中,这位赞礼又一次出来现身说法:"…演得快意,演得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史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掩盖两三分。"把作者写《桃花扇》比喻为史马迁写史记。最后唱道:"难寻吴宫旧舞茵,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云亭词客,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意思是明朝已亡,已经找不到被越王灭掉的吴国宫殿的踪迹,也寻不到能说开元旧事的白头宫女,只有云亭(孔尚任的号)这个词人,含着无限的辛酸与悲痛写下这纪录史实的传奇。 为了避免引起当时朝廷的见罪,整个《桃花扇》传奇中,没有正面让清朝官兵出场,而且把清兵称呼为北兵。从历史书上记载,史可法是被清军俘虏的,要是按史实写,清朝官兵非出场不可。因此孔尚任让史可法逃出扬州城,而在知道南京也失陷后悲壮地投江自杀。 对于当时汉族文人深恶痛绝剃发留辫的清装,传记只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让一个上元县的皂隶用自嘲的方式说了:"开国元勋留狗尾,换朝逸老缩龟头。" 虽然孔尚任很巧妙地避免了任何诋毁满清的文字,但是非常明显的兴亡感情,还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美妙而富有哲理的唱词传给了读者与观众。因此在轰动京师"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之后不久,就有"内侍索《桃花扇》本甚急;予之缮本莫知流传何所,乃于张平州中丞家,覓得一本,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桃花扇》本末)。说明很快惊动了康熙皇帝,孔尚任急急忙忙找了一本连夜送到宫中。康熙显然是很有意见的,但大概是一则自己正在用各种方法笼络汉族文人,还组织人修明史;再则孔尚任是孔子后裔,列代对孔子后裔在政治上是有优待的,因此不能很明显地以《桃花扇》来定罪。但在第二年,还是借一件疑案罢了孔尚任的官。 《风月宝鉴》的作者朱赤霞与石涛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地实写崇祯与南明的实事了,只能用"假语村言"编造一个家族的覆灭来隐藏自己对明朝覆灭的感情。(参阅《对牛弹琴图包含了什么契机》)。 但是若把《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内容与《桃花扇》对照起来读,就会感到有些东西好像就是为了《桃花扇》写的一样,如好了歌的解注,若用《桃花扇》中的情节来作批语,则要比那莫名其妙的脂砚斋的批语要切合得多。下面括号中的字为《桃花扇》中内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玉树歌终画殿凉)蛛丝儿结满雕梁,(破纸迎风,坏栏当潮,目断魂消。)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那左宁南{即左良玉}气死战船时,亲友尽散,…闻他儿子左梦庚袭了前程{左梦庚投降了清朝})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謅一曲哀江南,放悲歌唱到老。)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童氏为福王的妃子,福王接位后,刘良佐等送她到南京,福王不认她,把她交锦衣卫严刑拷打,不久死于锦衣卫中,福王却大选嫔妃与皇后。)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这些正好说明南京被清兵占领后,弘光、马士英、阮大铖等慌乱逃难的状况。弘光唱道:‘堪伤,寂寞鱼龙,潜泣江头,乞食村庄。’马士英与阮大铖带着满载的收刮来的财物与妻妾,逃走时被乱民抢走。马士英唱道:‘报长江锁开,报长江锁开,石头将坏,高官贱卖没人买。…快微服早度,走出鸡鹅街,提防仇人害。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薄薄的宦囊,不要叫仇家抢夺了去!’)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完全象描写南明王朝的一幅惨凉景象。笏,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这在清朝已经不用了,明朝及明朝以前才用。因此笏满床不可能用来描述清朝的某个钟鸣鼎食之家。弘光做了一年皇帝,只知道享乐,选王后,选妃子,把秦淮歌女留在宫中,为他歌舞排戏。南京被清兵占领后,他又仓皇出逃,求乞充饥,投奔守将黄得功,黄得功还是忠心耿耿想挽救他,但另外两个守将刘良佐与刘泽清,却把弘光当作宝贝,抢走去献给清朝作为自己进身的资本,黄得功因不能救弘光而自刎。‘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完全象是马士英、阮大铖等人逃难时的的写照。本来是希望自己官越大越好,逃难时只怕官大更引起老百姓的怨恨,而被打、被抢、被杀。 大家熟知,《红楼梦》的第一回,说"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在空空道人与石头做了一番对话后,有一段转变过程:"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过去我对空空道人的易名为情僧的过程:"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很不懂。什么空呀、色呀、情呀的,那么玄妙!是什么佛家的语言?当读了孔尚任的《桃花扇》后,像菩提灌顶,恍然大悟。"因空见色",就是说,因为明朝的覆灭(空),看到了其内部的种种腐败(色)。"由色生情",就是说,由于看到了这些内因外果(色)而产生了对明朝的覆灭无限的痛惜之情(生情)。"传情入色",就是说,要把无限的痛惜之情写入"假语村言"的小说(色),对孔尚任来说,是写进《桃花扇》传奇。"自色悟空",就是说,等完成了作品后又感到万事皆空,世界上的事情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正如《桃花扇》中唱的:"…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红楼梦中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认为所谓"石头",是指石头城南京,石头上记录的文字,就是说发生在南京南明的种种荒唐事情。抄录石头上的文字的空空道人就是把这些南明的事情记在心中的石涛,石涛在逃出桂林的靖王府时感到一切都完了,已经心如死灰,所以名为空空道人,后来看到南明政权的现实,感到心中有满腔的话要说,因此改名情僧。石涛与朱赤霞写了"假语村言"的小说后,石涛倾向于取名为《石头记》或《情僧录》;而朱赤霞主张用《红楼梦》。朱赤霞在红楼梦中化名为吴玉峰。赤霞与玉峰有什么关系呢?天上的云霞总是与高耸的峰峦相映媲美的,很多诗人总是将云霞与峰峦描写在一起。例如,唐朝诗人常建就有:"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唐朝另一诗人李峤有:"更取峰霞入酒杯。"李白描写天姥山:"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描写庐山香炉峰:"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因此朱赤霞要取一个化名,用吴玉峰是很恰当的。而坚持要用《风月宝鉴》的东鲁孔梅溪就是孔尚任。他不喜欢用《石头记》,《情僧录》,因为这样的书名太平常,反映不出写书的宗旨。也不喜欢用《红楼梦》,因为在他的《桃花扇》中,红楼都是用作妓女的住处,如主人公李香君唱:"冻云残雪阻长桥,闭红楼冶游人少。"李贞丽(鸨妓)唱:"深画眉,不把红楼闭。"而石涛与朱赤霞的"假语村言"中没有秦淮歌妓的内容。《风月宝鉴》既能暗示小说的内容并不是直观的,又能说明作者要用它作为悼念与警世的双重目的,是最恰当的书名。 那作者朱赤霞与石涛与孔尚任有交往吗?由于找不到朱赤霞的资料,没有与孔尚任直接交往的记录。但石涛与孔尚任的交往在历史上是有记录的。在张慧剑编写的《明清江苏文人?瓯怼分屑窃亓苏庋惶酢?687年,即康熙二十六年,在扬州春江社,江都吴绮、蒋易、卓尔堪,崑山龚贤、石涛,湖广杜濬,山东孔尚任,安徽查士标、闵麟嗣,吴江徐时夏等在一起聚会。《桃花扇》写了十多年,在1699年完成,那时正是孔尚任写《桃花扇》的时候。朱赤霞与石涛与孔尚任讨论他们的"假语村言"小说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从孔尚任的经历中,他曾经在康熙二十五年起,随工部侍 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这三年的时间,尽够朱赤霞、石涛与孔尚任讨论《风月宝鉴》的了。 "南洪北孔"是清初文坛上齐名的两颗巨星。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与《红楼梦》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不管是洪升还是孔尚任都不会是《红楼梦》的作者。我本来觉得《风月宝鉴》可能是洪升写的,根据有三点,但这三点都一一破灭了。 第一,洪升在1704年去拜访了曹寅,曹寅曾经写了一首诗: 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 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 礼法谁让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 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这首诗周汝昌先生早已提到过,他认为假如不看诗题,简直就是像写给曹雪芹的。我在《谁解其中味?——曹寅(曹雪樵)、洪升与《红楼梦》》一文中,完全把洪升交给曹寅的"行卷"看成是《风月宝鉴》的手稿。后来请教了文科的老先生,他认为行卷只能是少量的诗文,按辞海的注解,古代应试者在考试前把自己的诗文卷成一卷送给朝中显贵,称为行卷。曹寅用词很认真,不会把一大本小说写成"行卷",一大本小说稿子也卷不起来呀。这首诗不过是曹寅送别洪升时的引为知己的感概之作。分别前,在织造府大演了三天《长生殿》,而且在演出时,曹寅与洪升还一面拿着剧本逐字逐句地斟酌。 第二,朱彝尊曾经说过什么《洪上舍传奇》的话。我以为就是洪升的自传体的小说,也就是他写的《风月宝鉴》。但实际上是错了,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金庸武侠小说"那样,是说金庸写的小说,并不是金庸写的自传小说一样。朱彝尊说的《洪上舍传奇》,不过是说洪升写的《长生殿》。 第三,我以为洪升年纪轻轻就与家庭破裂而出走,可能是他曾经与《风月宝鉴》中秦可卿的原型有什么"不才之事",受到贾赦的原型的迫害,洪家就是那"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的宁国府"。但始终有没看到这方面的资料。因而实在想不出洪升会有写《风月宝鉴》的动力,会把自己的老家写成像宁国府那样的不堪。 清初时有文才的明朝宗室很多,热心红楼梦研究的网友很可能会找出比石涛与朱赤霞更恰当的《风月宝鉴》的作者来。但我觉得有一点必须是固定的,即这作者必须与曹寅有交往。因为红楼梦的另一部分,只有曹寅才写得出来;也只有《风月宝鉴》到了曹寅手里,最后才有曹雪芹十年辛苦整理出现在的《红楼梦》。 2006年1月9日完成于北京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