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正是马拉松比赛"扎堆"的时节。在群众跑马热情高涨的同时,比赛过程的各类突发身体异常状况也不容忽视。对此,业内人士和众多跑者呼吁,马拉松爱好者应做好准备、量力而行,从安全跑步中收获健康和快乐。 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累计举办800人以上的马拉松比赛1581场,参赛人次达583万。随着比赛和参赛者数量的"井喷",由参赛者身体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跑者因身体原因不幸离世。 2019年海南国际马拉松赛中一选手突发晕厥,经抢救后脱离危险;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上有5人因身体原因被送医;2018年昆明半程马拉松上,一名跑者突然晕倒,尽管医护人员立即抢救,仍旧无力回天;2018年绍兴马拉松赛上,一名男性参赛者两度晕厥仍坚持比赛,被在场的医生和工作人员拦下,所幸身体无大碍。 有研究显示,国际马拉松赛事致死率约为1/50000,被视为高危运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选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晕厥、脱水、中暑等突发状况。在一些越野马拉松比赛中,由于路况复杂,选手还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对此,有专家表示,参赛选手要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体检并咨询医生意见,如果身体状况不适合参加比赛,应该适时放弃比赛。患有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过于肥胖、年龄过大的人也不适合长跑。此外,未经系统训练的人也不适合参加长跑运动。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也要量力而行,调整好跑步节奏,勤于补水和适当补充盐分。如果出现恶心、头晕,或者失去方向感等症状,应及时放慢速度,第一时间补水休息,并时刻关注心率变化,察觉到身体不适要及时停止比赛,并向医疗救护人员寻求帮助。 中国马拉松委员会医疗组副组长、北京医师跑团团长朱希山表示,一般来说,专业马拉松选手经过系统的训练,一般不会出现身体突发问题。但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参赛选手大都是业余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赛事应做好安全保障 除了依靠跑者的自觉,马拉松赛事的安全保障同样重要。 针对马拉松赛事中的安全问题,中国田径协会去年1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国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管理的通知》,规定了赛事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要严格遵守规定,完善比赛制度;重点做好安全预案,做好应急情况的处理和应对。 江苏常奥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赛事总监徐乾,正在筹办今年5月下旬举行的呼和浩特马拉松比赛。他说,由于气温逐渐升高,为了保障选手的安全,主办方对参赛选手做了明确的年龄规定。其中,全程马拉松项目年龄限20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对于身体状况等方面,竞赛规程也有明确的要求。 专业的医疗救治团队,也是马拉松比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都设置了定点救治站、医疗团队、医师跑团等相对完善的医疗救治机制。例如,在2018年北京马拉松赛上,比赛全程共设了12个医疗救助点,30名有医师执照且经验丰富的医师跑者全程跟随。 对此,朱希山表示,主办方应当挑选专业的医师和急救人员进行赛道急救。"选手的突发情况很多,需要进行多重判断,专业的急救团队能够有效避免错误判断和延误急救。"朱希山说。 谈及即将举办的呼和浩特马拉松,徐乾表示,比赛过程中,志愿者一旦发现选手不适后,会立即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安排就近保障人员,确保2分钟内有救护车及医疗人员赶到事件发生地,进行急救。 多名业内人士和跑者表示,健康跑马是马拉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需要持续普及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马拉松文化变成一种大众参与、健康积极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理性参赛、健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