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爱情电影,里面有段这样的场景。 女孩和自己的男朋友在打电话,女孩说:"我给你发了无数条微信,也发起了好多次视频通话了,你为什么都不接!" 男孩:"刚才在忙,手机静音了没听到。亲爱的发生了什么事吗?" 女孩:"你最近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有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才能联系你吗?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男孩:"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最近工作也非常忙,但是我还是爱你的……" 女孩:"不用解释了,你根本就不在乎我,分手吧。" 接着女孩挂断了电话,然后坐在沙发上哭得声嘶力竭,男生不断地打来电话,但是都被女孩挂断了,后来女孩直接把手机关机了。 我相信这段经典的对话场面不仅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情侣都应该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叫 "愧疚诱导"。 也就是说当两个人产生冲突时,一方会强调自己受的伤和委屈,以此让另一方产生 "内疚"。另外一方一旦内疚,便会做出一系列的道歉、安慰、关心、弥补行动,这种内疚感越强,弥补行动越到位,这时候生气发脾气的哪一方越会感觉到被在乎,越有安全感。 但如果在一方发脾气,伴侣没有任何内疚感,也没有做出任何的补救行为,那么发脾气的一方就会感觉自己的伴侣是不爱自己的,然后两个人开启了一场"世界大战"。 那为什么会产生"愧疚诱导" 呢?它往往跟一个人的"依恋模式"有关。 依恋模式它最早在婴儿身上发现的,心理学家先让妈妈们带着孩子在实验室中玩玩具,中途妈妈会突然离开。 然后,发现依恋安全的孩子,在妈妈突然离开时会伤心,但是当妈妈回来后,他们会立刻找妈妈抱抱,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 依恋回避的孩子变现得很高冷,妈妈离开或回来他们都没有什么反应,陌生人和妈妈的陪伴对他们来说似乎一样。 依恋焦虑的孩子,妈妈一走就悲伤到不能自已;妈妈回来后,他们既很想被安慰,又表现出气愤和拒绝,之后也不想玩了,只想黏在妈妈身边。 研究发现,那些依恋焦虑的孩子一般童年的时候都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总是没空理他,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经常出现那种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跟着自己,便会趁孩子玩的时候偷偷溜走,这时候孩子就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就容易形成依恋焦虑。 这时候,孩子为了获取父母的关注,会大发脾气,来获得家人的情感关注,这种习惯也会延续在TA的恋爱关系中。 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也有表现出类似于婴儿的依恋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伴侣是"粘人精"的原因,他们之所以"很粘人"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爱,总担心自己被抛弃。 因此,情绪就容易崩溃,表现得自己很受伤、很委屈,以此让对方觉得很愧疚,得到伴侣的关心和关注。 更为严重者,就是那些动不动发脾气,提分手的人,很多人都知道"分手"二字是非常不好的,不应该说出口,正因为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也就常常将其作为自己的杀手锏,提分手,等着对方来负荆请罪,这些反应就是前文提到的 "愧疚诱导"。 从研究数据上来看,依恋焦虑者中女性比例远大于男性,因此女孩子更容易使用愧疚诱导,不断地发出灵魂拷问"你爱我吗""你现在走了回来还爱我吗" 。 依恋焦虑者 "引发对方愧疚" 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仅仅是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为总觉得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所以希望看到对方在乎自己的样子才能放心。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愧疚诱导确实能够帮助人在短期内感觉到很幸福,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但是长期以往,那些经常被诱导的人,感情满意度会日渐下降,会在感情中消耗很大的能量,就此别过了。 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依恋焦虑者想要的虽然是关心和爱,但是Ta们最缺的是"自我安全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因此怕对方会离开自己。 因此,如果想要缓解依恋焦虑,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内心寻找自信。 锻炼自己独处的能力,偶尔给彼此单独的空间,尝试自己一个人去做些事情,在独处中享受自己的乐趣,学会消化自己的情绪,是掌控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很被欣赏的人,我本来就值得被爱。 这样当你再问对方"你爱我吗"的时候,内心不再是恐惧,而是相信,因为你知道所有美好的东西,你都值得拥有。 标题:心理解析:女生在吵架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提"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