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似乎尤其偏爱荷花,便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尚得残荷听雨声"等佳句。后来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月光斑驳,荷塘清秀的意境在风过处煞是迷人,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家旁边的荷塘。 国庆的一个傍晚,我信步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荷塘旁。那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人,我不禁皱皱眉头,走到了角落。 荷塘是一方不大却四四方方的水池,池中尽铺满荷叶,叶子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不留一丝空隙。你瞧!放眼望去,满眼浓烈的绿色。荷花的茎与荷叶色彩上浑然一体,全无色差,好似一张绿油油的地毯,没有任何的点缀,已经十分好看。 此时已是深秋,荷花早已凋零,荷塘已无往日的娇艳欲滴,也没有蜻蜓振翅飞起,荷花荷叶间盈动旋转的美景。相较夏日的荷塘少了些许活泼灵动,多了些沉静的风韵。 突然,几枝焦黄枯败的莲蓬闯入我的视线。我忙踮起脚尖,努力把眼睛睁到最大,想让自己更靠近,更看清楚它:枯焦的莲蓬呈深褐色,水份早已蒸发,让这筋脉暴露无疑,好似木乃伊般瘦骨如柴 ,一颗颗原本丰硕的莲子也已成为空洞无神的眼球,失去了往日的水灵和光泽。莲蓬无力颓废地耷拉着脑袋,好似无法面对往日的辉煌和风光。支撑的茎也干瘪成一根细得不能再细的"枯木"。 更让人心悬的是,莲蓬的头身连接处的颈部,仿佛只有棉线那样粗细的连接,颤颤微微的,只要微风的小手轻轻一折,它就将"一分为三"的身首异处了吧。 恰此时,秋风不请自来,带着凉意,我不禁为这摇摇欲坠的莲蓬担心起来。大风过处,莲蓬颤颤的倒下去,快要接近水面时,却又被大风拉回相反方向,枯蓬在风中瑟瑟发抖!所幸,风渐小,枯蓬轻晃几下便停了下来,依然含颔垂首,毫发未损! 原来,秋日,荷仙也并未殒身,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尽管风吹雨打,依旧铮铮铁骨;尽管无人来赏,却自有风韵。 秋荷!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能笑持须髯对冷月,不恋新荷逗俏,不恋窕窈含芳,不恋云羡霞慕,在霜天寥廓也应是以铮铮的钢骨迎风屹立。好一个秋荷! 风依然在吹,枯荷依然在风中摇晃,我拢了拢衣服,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