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创业


  不论中外,有关创业的故事都格外动听。东拼西凑2万元创业的马云如今靠着阿里巴巴成为所有人的"爸爸";不爱上大学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也都化身"硅谷传奇"。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彼此发酵,再配上一勺百用百灵的心灵鸡汤,创业被成功塑造为一段华丽丽的寻梦之旅。
  许多迷茫中的大学生就此"顿悟",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最佳出路。于是,"不‘大创’,不毕业"的风潮霎时间吹遍了中国大地,高校创业竞赛也开办得如火如荼。
  然而,究竟有多少人能创业成功,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创业真的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值得踏上的旅程吗?
  如今创业流的泪,当时脑子进的水
  不同于直接就业,创业要启动一个全新的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几乎都得一个人来操办。这听上去并不容易,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大学生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动机中,"实现个人价值"不出所料地占据了最大比重。人民大学发布的覆盖52所高校的2017年报告显示,31%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全球化智库2017年的报告也显示,28%的人认为创新创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的就是三个年轻人创业的故事 / 豆瓣剧照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创业并不伴随着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大学生想像的自由弹性的工作状态也基本只能在想象里实现。
  想要创业能够有创新点,学历上首先需要有第一道保证吧。但事实上,采访了超过43万大学生的创业报告表明,学历越高,创业意愿反而越低。
  你是不是在幻想,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公司里,一群IT精英在电脑前疯狂敲动代码,而你,坐在有着落地窗的办公室里俯瞰大地,安心地等着第二天一个惊世骇俗的产品横空出世?
  很可惜,真实的创业往往并没有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和中小学教育类职业,分别占到12.2%和12.0%。中国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农业、运输、教育、文化等行业。其中,创业者选择最多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占比高达13.8%。
  2015年9月23日,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庄栋放弃世界500强企业部门主管岗位及20余万元的年薪,在校门外卖凉皮 /视觉中国
  也就是说,你们班选择了创业的同学未来很可能成为一个和鸡起得一样早、和狗活得一样累,每天蓬头垢面却还是月月亏损的饭店老板,又或者是一个并没有公司实体,每天只能发朋友圈招揽学生、奔波在各个咖啡馆里授课的"艺校校长"。
  自由是什么?理想是什么?不好意思啊,没见过,不知道。
  另外一拨人倒是深谙现实,心想着我创业也不为了什么理想,赚点钱总可以吧。2017年出于赚钱动机而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6%,仅次于"实现个人价值"。
  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创业的人赚钱更多,涨薪也更快,不然创业的辛苦岂不是喂了狗?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比平均月收入高,2013届本科生创业三年后赚的钱也比没创业的人多。
  "90后小伙创业做‘水果忍者’ 月入十万已有六家分店"这类的新闻标题屡见不鲜/ 视觉中国
  然而重点在于,那些诱人的收入只属于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残忍的数字是:以2017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和应届毕业生的总量估算,去年创业大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但是他们的创业成功率仅有3%左右,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成功率也只有5%。你有自信成为那极幸运的6000人之一吗?
  一旦创业失败,不仅你每个月比同龄人多赚的那几千块钱会打水漂,惨的话要么从创业族沦为啃老族,要么不得不乖乖去大公司上班才能慢慢还清负债。
  所以啊,除非你有一个在内心勾画了无数次、非实现不可的创新创业理想,抱着赚钱的心思去创业,等事与愿违的时候恐怕只能恨世上没有后悔药。
  创业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可是总是有一些大学生不信邪,也不愿意相信3%的成功率有多低。要知道,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平均水平为20%。哪怕在国内,大学生也是创业大潮中的"弱势群体",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于社会创业平均成功率,大部分"大创牌"企业都夭折于初创期,往往熬不过3年。
  所谓"创业",其实就是开办中小型企业,而中国中小型企业往往昙花一现。2012年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与之相比,美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在8年以上。
  2017年6月25日,辽宁大连,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东北区大连站海选总决选在世界博览广场举行/ 视觉中国
  你选择创业最可能收获的结局就是,在毕业三年纪念日的那天收到自己的公司破产的消息。那么,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非说是"大学生"本身能力不足,那么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差距如何解释?事实上,是创业教育搭起了从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创业者所需要的桥梁,英国的研究也已经证实创业教育的确对毕业生的创业成果有积极影响。但是在中国,这座桥梁显得有些粗制滥造、岌岌可危。
  美国创业教育活动开展已有60多年的历史,教师、教材、案例、基础理论及研究成果一应俱全。截止到2005年,美国已有1600多所院校设立了2200多门创纪录业相关课程,创办了40多种创业教育相关学术刊物和百余多个创业教育研究中心。
  反观中国,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1900万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骨干教师却只有800多名。明明调查里有85.6%的学生希望学校创办创业服务机构,56.9%的学生希望开设创业选修课,能够落实创业教育与服务的高校却只有8所。
  2018年5月24日,河南郑州,2018年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讲堂走进郑州大学
  此外,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不管是不是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很难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中站稳脚跟。
  在201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内地的排名仅为78位。报告覆盖了全球190个经济体,从开办企业、缴纳税款、获得信贷、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办理破产、跨境贸易、执行合同、保护少数投资者和财产登记等十个方面进行评估。
  最终,中国内地勉强及格,得到65.29分。相比于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的营商环境实在不容乐观。开办企业所需的平均手续高达7项,平均时间多达22.9天。税收占企业盈利的平均比重竟高达67.3%。
  中国内地的营商环境在世界上的排名不佳,为78名,与美国相差72名,仅比印度高出22名 / 《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
  同时,中国的创业环境在世界上也处在中下游的位置。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总体69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排到36位。在衡量创业环境的9项指标中,中国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这几个方面亟待改善。
  更遗憾的是,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仅从2.69提高到2.8(满分是5分),成长速度堪忧。直到2017年,中国在商业与法律基础这项要素上的评分仍低于亚太地区的平均分。
  在中国,创业所要面对的风浪比你想象的凶险太多,因此,别急着相信别人的鼓吹,先掂清自己的斤两再做决定也不迟。
  创业的春天里,有些春寒料峭
  一些人认清了现实,不再选择"自杀式"创业。但还有一小部分人自以为可以借着"大众创业"的春风一跃登上载满创业红利的快车。
  然而,现实中的春风并非暖暖,资金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第一座大山。
  有人觉得,如今社会已经形成了"人人支持创业"的氛围,学校、国家都是创业者坚实的后盾。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将近70%的资金都要靠自筹。2016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依靠父母、亲友投资,借贷和个人积蓄的比例高达78%,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的比例仅占4%,获得政府资助的比例只有3%。
  2018年5月26日,武汉,武汉创意天地创业园/ 视觉中国
  你以为创业者可以拿到来自政府的补贴?
  现实是很难。苏北某地在2013年出台了《扶持创业专项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声明首次要筹集扶持创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后每年根据需要予以增补,然而到2016年也只筹集了350万元。这不难理解,地方政府本来财政就相对紧缺,扶持大项目和纳税大户才是正道,给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自然很容易沦落为口号。
  你以为创业者受到的贷款限制越来越少了?
  答案是并没有。成都的样本调查发现,如今许多城区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时候依然会面临重重的户籍限制。学生身份也并不能免除市场对你的检验,毕业生创业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同样需要经过包括固定经营场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交税记录、收益证明等一系列核查。
  2015年7月9日,北京,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俞敏洪慷慨激昂做导师 / 视觉中国
  你以为学校举办的创业竞赛可以帮助你吸纳资金?
  回答依旧是不能。中国大陆创业计划竞赛通常由政府举办,企业的参与程度极低。知名的"挑战杯"连续五届竞赛都鲜有企业界人士做评委,最多的第五届也只有8位。
  没经过企业审视的作品理所当然地无法受到企业的青睐。包括金奖在内的创业计划书都停留在书本模拟的阶段,不仅缺乏精密市场调研下的产品定位,更缺乏符合现实的财务分析。结果就是,90%的参赛作品都无法进入实际操作阶段。400件参赛作品最终只能吸引到104万元的风险投资。创业热情烧得再旺,在"企业"这座冰山面前也只能乖乖熄火。
  2018年5月30日,黑龙江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启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内35所高校的近400支队伍参赛 /视觉中国
  既然这些竞赛最终对高校学生的帮助寥寥,那么为什么创业竞赛依然势头不减、层出不穷?回过头看,你或许能从竞赛结果与大学实力评估、学生保研通道的强绑定关系中找到答案。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的真的就只是"你以为"。退一步讲,哪怕抛开创业竞赛的弊病,在中国,初创企业的融资本来就很艰难。自2015年以来,80%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企业陆续转型,逐渐脱离服务中小企业的职能。
  2017年12月12日,河南郑州,在第三届创客领袖上,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会上进行了以"创客精神与创业初心"为主题的激情演讲 / 视觉中国
  这时,很多人又退了一步,企图通过创业经历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镀金",想着哪怕失败了,"创业过"也能成为自己胸前的一枚勋章。
  很可惜,这不会成真,因为中国人对创业失败者的态度并不宽容。一项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者,运用传统的内隐联想测验法计算了创业失败内隐污名在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的反映。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失败者存在负面认知,并表现出歧视行为倾向。创业失败的经历在他人的眼中往往不是勋章反而是污点。
  "人生导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常常不负责任地引导别人走向他从未涉足过的人生道路。他没有翻过山,却为你勾画山中好光景;他没有踏过河,所以对河的深浅、礁石避而不谈。创业的九死一生在他们口中自然会变成"越努力,越幸运"的励志故事,可是大学生们,扪心自问一下,创业真的适合你吗?
  ,
网站目录投稿:静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