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意思,不情愿地列席一次行业会议,间休时议题跑了,这反倒让我头脑"风暴"了一回。 起因是四位该到会的BOSS未到,一个"挂了",另三个"速配"成病友了。惶惶和庆幸的神色弥散在圆桌间。 "我发现获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个伪命题,没有的事儿。" "这个可以有。如果将职业经理人的人生分为三个世界,那么第一世界是工作,第二世界是生活,第三世界是平衡。当年毛泽东搞了个第三世界理论,就此平衡了两极的对抗。" "有道理。职业精英若死磕业绩,那必是短跑似的马拉松,不‘磕死能停步吗?若只做我爱我家的‘家迷,那么,生计的口碑离饿死的墓碑也就不远了。准得有个第三空间搞平衡啊!" "真正的高效人士役物,而非役于物。他们都有各自朝圣的空间。王石在登山的圈子里,马云在练太极拳的圈子里,宁高宁在诗友的圈子里,他们认为,让心灵透气就能避免身体透支。" "好像星云大师说过,自在喜悦,才能赢得通透。古代先贤多是职场人,他们在官场受阻或被贬的空窗期,在各自的圈子里用‘备胎轧出的光泽反倒青史留名。就像苏东坡,谁说淡定的副业不能出彩中国?" "喂,别扯远了,泰山北斗们是赢家通吃。就说普通职场人吧,想在第三空间举起小彩旗,可能吗?"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会为每一只笨鸟留下最低的树枝。连退休大妈都能在广场跳出圈子,谁还没有个趣向?进一个圈子不一定要成‘角儿,只期让板结的心裂开一个缝儿,请阳光照进来。工作和生活的连接处,连一个吐故纳新的接口都没有,那还不蒙圈?" "我看找圈子,不如造圈子。我有一个朋友开了家电子商务公司。公司小,雇不着牛人,只能聘些90后。他们不懂电子商务,做的主页叫人只想秒关。既然这帮人不懂,朋友就带大家当电子游戏打着玩,结果一年后做成细分行业第一名。有猎头想挖这些雇员,你听这些90后员工怎么说,老板把我们带进一个‘思无定式的圈子,换别的地方就找不到那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 "哈哈,你那个朋友是制造业的吧,制造了一个‘授人以娱的圈子。把快乐带进工作和生活中,这是人企合一的思维。现在企业在管理上大多还是‘外儒内法那一套,什么末位淘汰、愚忠洗脑、扣罚绩效,组织文化丝毫没有承载时代的变迁。" "是啊,不能不讲方法论,只讲博弈论。现今为什么大多企业不能像高校和社区一样,搞社团建设呢?让喜欢文化圈子的员工别再去‘打客场,而是快乐地‘打主场,这也是一种能量资源配置呀!" 须臾,我想起一个观点,是杰克·韦尔奇说的:工作与生活没有平衡,只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