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喜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每天必须下车间看看。这个服装厂是他八年来用自己的一滴滴汗水攒起来的,也是用自己一滴滴的心血凝成的。它——就像他的儿子,它就是他的儿子。 他首先到了裁剪车间,经过几年的打拼,去年这个车间终于上了新设备,改成了流水线,接着到缝纫车间,接着是唯一一个手工车间——钉扣子车间。他仔细察看着一件件即将成品的服装,突然他下意识地挠了挠头。几个工人突然惊奇地看着他,因为他有一个习惯,满意时捋头发,而不满意时则是挠头发。一旁指导工人干活的车间主任梁爽马上走了过来。 十五分钟后梁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宣布停工,因为衣服拉链的拉头是单拉头,客户要求的是双拉头。 王双喜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是一批给德国某公司加工的服装,每套价值三千元,共计一千套。年轻的副经理张清逸轻松地说"换一下不就行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王双喜硬硬的盯了他一眼,业务经理李玉琪马上示意他闭嘴。会议室里安静极了,人们大气也不敢出,王双喜一支接一支地吸着闷葫芦烟。他忽然 用力在烟灰缸里把烟掐灭,吐出两个字:"重做!"说完起身离开了。他声音不高,但是每个人都听得真真的。 李玉琪第二天到车间当主任去了,他辞去了副经理的职务。他没有忘记前年给这个公司加工的一批裤子,只因兜布有点薄而被全部退货的教训,这次虽然自己不是直接责任人,但自己脱不了干系。他没有注意客户的新要求,这就是他失职,客户不允许衣服有拆过的痕迹。 王双喜睡不着,三百万对这个刚有些规模的小公司不是个小数目。他顺手拿起了一本《企业管理学》,但他无心卒读。他想起了企业界由于忽视细节而引以为戒的教训,如20多年前的"鸟鲁木齐"事件,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工厂到日本印塑料包装袋,不知是中方还是日方原因,竟将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导致所有印制好的包装袋全部成为废品,只是这一"点"之差,让当时的上万美元化为乌有。还有三十多年前的海尔砸冰箱事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却关乎企业生存或发展。 这将是他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必须把细节做实。 他的内心有点痛楚,有点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