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鹤唳华亭剧情有什么问题细节之处太多不足


  虽然说《鹤唳华亭》看上去到处都是很美的,不管是里面的场景还是服装道具,都算是比较少见的美,但是却有人觉得,这部剧华而不实,除了视觉上看到的美之外,剧情实在是太糊涂,完全不像是一个级别的。那么究竟这部剧的剧情有什么问题,在众多反转的背后,细节之处能不能经得起推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近《鹤唳华亭》好像在国产剧圈有点火,众多影评人和公众号说这部剧制作怎么怎么精良。所以,小编决定入坑看一看,反正国产剧的坑浅的很,进出还是自由的,就算是支持一下黄志忠、张志坚、王劲松这些老戏骨了。
  可惜,一看之下,小编只能说:天哪这什么鬼。
  关于《鹤唳华亭》这个名字,小编我学富五车还是知道典故出处的,出自《世说新语·尤悔》,讲得是陆机的故事,人家原词是叫华亭鹤唳,不知道怎么就给改了。华亭两个字不是"华丽的亭子"的意思,华亭是陆机家乡的一个地名,大概在今天上海市附近。"华亭鹤唳"这个词和"上蔡苍鹰"(这个典故出自李斯)刚好是一致的,表示对仕途的后悔。搞了半天名词解释,并不是小编我想显摆(就是),主要是告诉各位官人们,人家世说新语的原意就没说帝王家的事,所以电视剧真心和《世说新语》没什么关系,千万别因为这个名字觉得电视剧逼格高。
  简单说一下剧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中国的宫斗剧都一样,国外的宫斗剧各有各的不同。故事无非就是一个皇帝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齐王是庶出(不是皇后生的),主角老三是太子,被他老爸不待见,被他哥哥各种阴谋使诈。可是见鬼的朝中文武百官清流浊流都一致拥护太子,这就被皇帝更不待见。刚好太子今年满二十了,古代储君二十要行冠礼,之后其他兄弟就要去他们自己的属国,而不得在朝。中国古话叫去国怀乡,离了国都可能就回不来了,所以齐王就开始各种使坏。
  我看到很多评论说这部剧的格局太小,权谋斗争像两个地主家的熊孩子争家产,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小编觉得有点道理,李商隐有诗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帝王术不仅要有权谋,还要心有苍生。而且权谋不是过家家玩游戏,中国权谋是最高端的政治艺术,要讲求韬光养晦、引而不发,一发就让对手永无翻身之日。这方面,张黎的《大明王朝1566》就是永恒不灭的经典,而其他的历史正剧(包括架空历史)都还缺少点火候。不过,国内编剧的历史剧功力一向就不怎么样,新一代的编剧更是糟糕。但是,格局小是国产宫斗剧的通病,并不是《鹤唳华亭》所专美,《琅琊榜》、《甄嬛传》论其格局来说,也未必大到哪去。
  这部剧真正出问题的其实是逻辑。
  影视剧的逻辑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叙事逻辑,比如你明明描述的是冬天的场景,突然出现夏天才有东西,那就是叙事逻辑问题。还有一种是事物逻辑,就是事物发展不能有悖其固有逻辑,前因后果必须能够前后自洽。《鹤唳华亭》在这两个逻辑上都有很大的硬伤。
  这里就举个栗子来说明一下。
  第一集,百官跪求皇帝给太子加冠礼,当时场景定位是冬天,雪下得挺大。这时候的宫外场景是这样的:
  这个场景我觉得基本没有问题,此后场景转移到赵妃宫中,导演给了一个由外而内的镜头推移,但是却漏了马脚。
  从窗外的绿植和光影来看,实在不像是在冬天,下雪天你窗户开这么大,不冷么?
  然后再转场来到了皇帝的宫里。
  从门外看过去,似乎外面雪下得挺大,可是大家注意一下照在黄志忠身上的光线。多么明媚的春光啊!因为这处光线呈直线边缘阴影,我有理由认为大概率是自然光,这说明其实这是一个夏天。下一幅图就更能证明我的观点。
  镜头右边显然是从门或者窗投射进来的自然光,下雪天有这么亮的自然光么?难道是囊萤映雪不成?
  而同一时间,太子的场景是这样的。
  用一个词叫愁云惨淡也不为过,可是这两个场景逻辑上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米,怎么会是两个世界?总结一下太子的心情大概就是:你在屋内阳光明媚,我在屋外大雪纷飞。
  这还是叙事逻辑上的问题,故事逻辑以及阴谋诡计的纰漏我这里就不多说了,第一集的"卷轴大战"实在幼稚得不行。如此逻辑问题百出的国产剧,亏得那些影评人说制作精良,尬吹不需要成本啊。
  另外,这部剧的台词文本也很有问题,第一集就有多个地方配音出错,李一桐的那句"实乃猛禽"也是荒天下之大谬,鹤在中国或者日本文化中都只代表两个意义:德与寿。也没见过哪本著作里说是猛禽,平时吃点小鱼小虾的动物,也不知道哪里凶猛了。另外,在卷轴上还写着"尴尬"两个字,导演还弄成像模像样的繁体,可是导演能不能翻点书,尴尬这个词在明清时期才有,要写繁体也是"尲尬"两字,所以这个卷轴怕不是穿越来的吧?导演真是自己用尴尬给自己造了大写的尬尴。
  有一说一,这部《鹤唳华亭》充其量就是跟《天盛长歌》一个水准(可能还不如),乍一看挺美,可是仔细看却完全经不起推敲,无论是剧情还是细节。也就是填补一下泡沫时间罢了。
  就是这样。
网站目录投稿: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