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把岭南盆景从工艺品转变成带创作性的艺术品是一个漫长过程,由八十年代开始经济兴起是件好事,但没有把市场行为与艺术文化分道同步进行,为求挣快钱把艺术埋没了,完全追求数量才有现时的不足。 有人说现在盆景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水平提高了,笔者不认同此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盆景艺人作品很有艺术含量,取舍有度,符合哲理,意境深远。而现在只是枝多够成熟,无章法,无内涵,更谈不上"优秀"二字,难道不是变味了吗? 树冠设置有艺术要求,树冠有好几种,笔者根据自然界受到冲击后的树木形态,创作素材时设置在不同风格的树型中会有所区别。但现在只有一种树冠,很千篇一律,这样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创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万物所至而通过人为艺术加工,要尽其把园林景观设计浓缩于一杂木盆景中,而不是单纯谈大树缩影的概念,人类在进步,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完善发展。 树冠有自然树冠、螺旋树冠、泰山压顶树冠、冲天式树冠、云头雨脚式树冠、横探式树冠、悬崖型独特树冠及异型树冠,也有其他特別型树冠,总之千变万化,才能不违反自然规律,这也正是孔泰初老师所倡导的创作原则。创作源于生活,大自然就是创作蓝图,很多人去仿制别人的作品生产这难道不是工艺品吗? 当前提倡环保,因此更要从苗子开始培植,十年种植的过程和体会会带给人长时间快乐和喜悦,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放弃名誉地位,希望能让岭南盆景有更大发展,把孔派技艺得以传承,在世界盆景舞台大展风采。欢迎批评指教,在此抛砖引玉,寻求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