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给青少年来点逆向关怀


  6月5日,一名游客在四川峨眉山舍身崖上发现一个包裹,包裹内的电脑里留言:当你看到时,我已跳下去,并交代不要让爷爷知道。警方通过包裹内的身份证确认小伙为辽宁人,26岁,已联系到小伙的母亲。母亲称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已失联数月。目前正在搜寻。——Psy525.cn
  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或许因为失恋、或许有抑郁症、或许因为工作、或许...总之,这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关注点。从中国人口网上得知,目前我国有8000万独生子女家庭。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3千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着我们的社会:必须拿出有效良方来面对众多独生子女面临挫折时"不堪一击"的现状!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使孩子们过上了和他们的父母一代人相比显得相当舒坦和幸福的生活。社会和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力所能及乃至力所难及的优越生活。孩子们刚启航的人生可谓顺矣。微笑、宠爱、掌声和喝彩陪伴着独生子女一天天成长,可这样的"成长"却是那么"不堪一击",连最起码的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生存勇气和生命弥足珍贵的意识都不具备。以至于当那些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干干脆脆地选择了快餐式的"一死了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地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获知这样的噩耗。对不幸的父母而言,他们的子女非正常死亡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顿时几乎丧失生活的全部希望。这样的残忍现实,将使他们的下半辈子变得无可逆转的凄惨悲凉。
  针对当下我们的一些独生子女不堪一击的现状,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需要怎样的良方呢?笔者以为,对独生子女来点"逆向关怀"也许较之对孩子一味地宠爱有加,唯恐摔着碰着要好一些吧。社会和家庭不妨收藏起对孩子无尽的爱,心肠也不妨硬起来,让自打呱呱坠地起就没吃过啥苦、也没受过多大委屈的"心肝宝贝"吃一点该吃的苦,碰一些该碰的钉子,品尝一些生活中的苦涩和挫折,甚至"头破血流"也无大碍。
  作家刘心武年轻时报考大学未考上心仪的名校,只考上了一个毫无名气的师专,他父亲没有什么安慰的话,只是说:"让你早点倒霉,有好处。"而只上了师专的刘心武,若干年后由一篇《班主任》一炮走红全国,几年后成为中外闻名的大作家,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但年少时的"出师不利"未尝不是他日后发愤成为大才的"逆向激励",刘心武父亲的一席话,也未尝不是一种颇具"激将法效果"的"逆向关怀"。
  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孩子到一岁后,便基本上自己吃饭、自个儿睡觉了。到了十一、二岁,已经在超市等地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赚点零用钱。一旦成年,父母便彻底地从经济上"断奶",逼着他们自立自强于社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逆向关怀",看似狠心,实则充满着期盼孩子早日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关爱之情。
  反观我们不少的独生子女,不要说幼儿园的稚童和中小学生了,即使大学生中,唱着"我不要我不要不要长大",吊个奶瓶在脖子上的为数也是蛮可观的。整天沉醉于吃喝玩乐,无休止地向父母伸手要钱,在家靠父母,一靠靠到二十好几、甚至三十好几还不罢休的"啃老族",在社会上也是常有所闻。
  由此看来,我们在下一代的教育观念和具体方法上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爱的表现方式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使得我们的不少孩子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都相当地脆弱。面对成长的烦恼、情感的困惑、学业的不顺、就业的压力,工作后难以回避的种种挑战,未经风雨的他们,束手无策之后,或怨天尤人,或消沉下去;其中的特别脆弱者,对自己宝贵的、属于他们只有一次的生命,居然采取了提前否定、自我了断!
  来点"逆向关怀"吧,看似有点不近情理,看似有点虐待之嫌,然而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有远见的爱护,是爱的特殊形式。来点"逆向关怀",就是向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懒惰意识、享受意识和唯我独尊的意识宣战。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来一点"逆向关怀",以增强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激活他们的奋斗精神,鼓荡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坚信未来的勇气、力量和生存智慧。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