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日前发布了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从医之路不好走,这是很多医学生和医生的共同感受——光是学习的时间成本就很高,还有工作量大、压力大、风险大等挑战。 一方面是家长最期待的职业,另一方面是36位高考状元的"零选择",这形象地刻画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医生压力过大、付出与收入不对等、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让很多人对从医望而却步。但在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要警惕偏见成为从医的隐形"拦路虎"。 任何职业都有两面,医生也不例外。当看到医务工作劳动强度高、在医患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等问题时,原先眼中的职业光环就会被打破。一个事实是:因收红包、误诊、天价药费等问题,医生群体被"污名化",同时随着极端医患冲突的不断爆出,加剧了人们对从医环境险恶的主观认识。医者救死扶伤的道义和职业获得感从未改变过,只是在负面消息的轮番轰炸下,人们不愿意去相信这个职业的美好和价值,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 看到问题不要紧,但如果只看到问题,或者无限放大问题,那就成了偏见。以医患关系为例,近年来医患冲突案件高频度曝光,极端行为确实严重威胁着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健康,但这毕竟还是个别现象,如果"一案障目",就会以偏概全。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亚当•斯密曾指出:"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当前从医环境暴露出的问题不少,但社会也从未向现在这样重视,各种治理措施也正在推出,这是从医职业梦想照进现实的支撑力量。 对于面临职业选择的学生而言,越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刷下,越需要擦亮眼睛,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不辜负那份职业情怀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