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娃小初升,西安周女士给培训机构交了3.1万元"保过费",停掉孩子学校的课,每天起早贪黑地到培训机构上课。结果,孩子却没能被"保过"。(7月2日华商报) 培训机构与家长签订"保过协议",颇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事实上,培训机构之所以不怕打包票,并不是有什么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和宣传方式。当事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设定"保过班",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表达。他们经过测试,精心挑选了一部分"看好"的孩子,通常情况下理应基本通过,再辅之以高强度的"加班加点",更是稳操胜算。万一有个别人失手,也不会对声誉产生太大影响。如此一来,既稳定了家长和学生的"军心",又能有效地进行宣传炒作,收获一大笔"保过费",可谓一石三鸟。 但是,考试成绩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便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也会存在临场发挥失常的问题。换言之,孩子能考上什么学校,谁都不敢事先打包票,任何承诺都是"空头支票"。 其实,即便是那些已经"保过"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没有后顾之忧。报道中周女士的孩子到培训机构上课,从早8点到晚9点,不停地做题,晚上11点以后才能回家睡觉,整整一学期,就休了两天假。仅仅是小升初,就要经历如此高强度的"培训",周女士的孩子抱怨、烦躁也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其他孩子也有类似的反映。如果孩子带着厌学情绪"成功"进入更为艰辛的中学,后果可想而知。 毫不夸张地说,收取天价"保过费",就是践踏教育规律的自欺欺人之举。这种违背常识的"保过协议",之所以能有市场,培训机构当然应该对自己的虚假营销负责,"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也同样需要深刻反思。在现实面前,没有家长能"免俗"不参与名校之争,但不管怎样争,家长还是应该拥有起码的常识,遵从教育的规律,否则,极易被虚假宣传蒙蔽双眼,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旦出了问题,向谁讨要说法?浪费钱财事小,耽误孩子事大! 相关原创评论: 龚春芹:如此荒唐的"保过协议",缘何还有人信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2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