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失去工作后,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帮扶措施。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帮助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展开职业技能培训。然而,从各方传递出的信息中得知,这项措施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 五月,太阳浙渐火辣起来。上午十点多,在福州东浦路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聚集着一堆农民工,他们或站着或蹲着,等待时机降临到自己头上,然后被雇主"挑"走。老丁,45岁,头发有点花白,抽着"中南海"的烟,带着一个破旧的矿泉水瓶子。他说,渴了的时候就接点自来水喝。于是,我们的话题从他的矿泉水瓶子开始聊起。 老丁的老家在苏北。2009年开春,不大识字的老丁在福州火车站没有等到来接自己的儿子,手机恰巧没电,于是在火车站外的广场上蹲了一晚上,到第二天早上,一位好心的年轻小伙子给饿得有点头晕的老丁送来了一瓶水和一个小蛋糕。小蛋糕吃掉了,矿泉水瓶子老丁至今留着。老丁说,乡下人淳朴,受点好处特别想回报,可没再碰见那小伙子。老丁的儿子在福州一家建筑公司做建筑工人,老丁来福州,是为了打点零工赚点钱给家里生病的老婆看病。 和老丁聊天的功夫,有两个小伙子被挑走了。老丁说,这几天这里被挑走的人大多数是懂点技术的,他们这些没技术也没什么文化的人,只能等着当苦力用,比如去帮哪个工地卸货啊之类的,打的都是小时工。顺着话题,记者和老丁聊起了农民工培训的事情。老丁边听边摇头:"不太实用,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2008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老丁所在村子里的农民工都早早地返乡了。"大家找不到活,只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老丁听村里很多人说有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很多人去了又回来了,大伙叫嚷着说要么培训专业不对口、不实用,要么培训时间太长,怕错失了出去务工的机会。老丁的弟弟倒是去参加了培训,可是没学到什么东西,到目前也没有找到工作。 记者告诉老丁,现在福州也有开展各项农民工技能培训,建议他可以去报名参加。老丁则摇头"那些培训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们都有看到一些广告,但大家都不去。"顿了顿,老丁又说,"我们这些民工,本来就被人瞧不起。去参加免费的培训上课,有时候就得看人家脸色。"和老丁住在一起的一个工友的孩子,去年参加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回来后就说了一句话"等咱有钱了自己交钱学习去。" 政府部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农民工们的冷淡相比,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则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以青海省的数据为例,2008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青海省共安排了6220万元资金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为5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2008年,青海省依托各项培训工程共对7.9万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农民工时谈到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的反应多是"不太实用"、"时间太长了"、"仅仅学到一些皮毛"这样的表现。 当然,也不尽然是所有的职业技能培训都不能让农民工得到真正的实惠。2008年,宁德市蕉城区劳动保障部门就组织了一场成功的职业技能培训。闽东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炼铁高炉风渣口中小套、铜冷却板等冶金备件民营企业,为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179名一线技工多为农民工。为了帮助企业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宁德市蕉城区劳动保障部门积极组织区技校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深入企业,为农民工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现场考核的高级考评员说,在该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为车工、钳工、铸造工等,通过培训,使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掌握并提高技能,转移就业,通过考核,农民工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后,我们有了职业技能等级证,工资待遇就会有很大提高,这得感谢蕉城区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区技术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到我们企业为我们培训、考核!"在闽东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厂房,刚参加完职业技能鉴定的铸造工张发华高兴地说。对于区劳动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宏宇公司董事长吕奶棉高兴地说"政府组织工程师、技术人员帮助我们培训公司员工,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使我们的产品在冶金行业的配件中更具竞争力。" 对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一位资深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不仅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也是建立长效就业机制的重要手段。" 而面对当前农民工培训市场遭冷遇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要解决这类农民工遇到的难题,政府必须规范技能培训市场,多设立正规培训机构,多培养更为专业更有耐心的培训师,真正让农民工做到体面培训,让农民工们从心底接受培训。" 农民工:最希望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农民工最希望的培训方式是直接到企业接受用工培训。这种培训的针对性强,培训后就业岗位有保障,学习时也就能更加安心。一位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小张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农民工培训都放在家乡做,大家返乡了就组织培训,这让大家感到特别不踏实,一方面担心培训时间长了耽误了出去找工作的好时机,另一方面也担心培训出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于是大家都无法安心学习。"没有就业岗位,培训了也不起作用不是吗?"细细琢磨小张的话,记者觉得不无几分道理。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就说:"解决在农民工输出地培训不能和就业直接挂钩的矛盾,必须靠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输入地的企业联系,更多地从市场用工需求出发,结合农民工个人意愿,开展培训服务,让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真正成为他们个人更好地发展的充电期,而不是仅仅为了让这些返乡农民工有一个地方呆着,不闹事儿。" 城市劳务市场与企业最接近,信息最完善,由它们和企业一起组织的培训的效果也最好。青海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继宗曾建议过,政府部门可考虑将农民工培训的经费补贴给相关企业,这将是"多赢"的效果,既鼓励企业多招用农民工,也有利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浙江,目前就有一些地方将劳务市场和职业教育机构(例如中专学校)联系在一起,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组织找工作的农民工参加针对性极强的培训,效果很好。但是这样的做法目前难以普及,大多数的情况是:许多用工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大街上又有一大堆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政府组织很便宜的、免费的职业培训,但是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去。理由很简单,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在培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工作不赚钱,且培训完之后不知道工作在哪。 我国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且文化程度越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就越少。据相关数据显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有64.2%,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这一比例仅为43.7%。农民工大多数从事脏、苦、险的工作,针对农民工开展的职业安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本来十分重要,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并未落到实处。而如何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如何让农民工心甘情愿地参加培训、如何给农民工培训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并提出解决方案的。 从许多地方政府的做法上看,许多部门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以为将农民工送进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而农民工想的是赚钱。一旦培训和赚钱脱节,扯不上联系,那他们的积极性就很受影响。于是,政府的服务如果仅仅做完培训就算完事了,那这样的培训几乎可以说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