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特殊地位。文章提出从引导大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变更任课教师教学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8-0114-03
  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业务创新成为常态,交易事项日趋复杂,会计环境的变化也要求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然而本科院校会计教学强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体系和会计准则,注重讲授专业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使得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往往过于严谨,创新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对经管类创新人才的需求(王艳,2016)。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会计学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同于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高层次管理活动,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充分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在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创新能力及其培养文献综述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思想、将新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事物的能力,在某领域提出新思想或新理论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新能力。大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外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提供有效引导至关重要(Jeffrey,2006),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价值观以及个人性格等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Van,2010;Bramwell et al.,2011)。在教学实践中,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采用独立报告、案例分析等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创新精神(岳晓东,2004)。朱红等(2017)基于大样本调查问卷,发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科学兴趣、科学志向等非认知特征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许慧(2015)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和预测作用。居占杰、刘洛彤(2016)提出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搭建师生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实验教学和改革考核评价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技术创新、工艺再造、新产品发明,会计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數据处理新技术,适应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能力。如何培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李芸达等(2015)通过构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会计技能要求框架,提出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基于对会计学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再通过分阶段实施的会计实践教学,以扎实的会计技能为基础和前提。付艳(2018)提出树立创新意识、准确把握创新内涵、整合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提升教师创新意识等举措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孙平等(2015)则构建了创新观启蒙、创新能力团队提升、创新能力个性化提升等六阶段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程安林(2012)认为高校应设置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性创新活动。另外,学科竞赛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李国锋等,2013)。从"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研究来看,学者们从案例教学的实施(宋艳敏,2006)、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石建萍,2009)、考核方式的改进(郑建伟等,2010)、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王清刚,2013)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有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文献颇为丰富,要么围绕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理论研究,构建创新能力理论框架,要么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的现状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对策研究,但是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对策之间的互动或衔接、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研究较少;也少有文献针对"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创新性特质,对其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基于此,本文借鉴创新能力培养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举措,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特殊地位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其核心目标是"设计"会计制度,课程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其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特殊地位。
  (一)"设计"的课程定位与创新能力的内涵不谋而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定位是研究和设计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教学与学习的关键在于"设计",要在国家统一会计政策法规体系下,设计出符合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要求、业务规模等情况,具有单位特色的会计制度,而创新就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并付诸于实践创造的新事物。因此,"设计"的课程定位使得"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校普遍把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相应开设了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强调的是通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往往与专业课强调的专业能力相割裂,难以有效提升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则是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开设的,按照课程性质可归类为会计创新训练专业课,能够有机整合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
  (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综合性与创新思维培养密切相关。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其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会计制度设计"课程需要综合运用会计、审计、财务、内控、法律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课的知识储备,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这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学专业课程主要强调对会计审计准则、法律规范的解释或说明,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法律规范的要求;主要讲解"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更谈不上进行创新性思考。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更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结合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具有大胆开拓精神。经过正确引导,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完全可以在掌握专业综合知识的基础上,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中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与创新实践能力高度一致。创新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创新思想付诸实践,创造新事物,因此,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关注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快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参与社会實践活动较少,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较差,直接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思想及应用于实践的创新成果。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会计制度设计所需的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实践教学,仿真单位经营管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最终转化为可以规范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财务会计制度。总之,"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这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高度一致。
  三、改革"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大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养成存在正相关关系(居占杰等,2016),学习方式的科学有效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大学生普遍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受到过良好教育,思维活跃,但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填鸭式"教学,使大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逐渐被所学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扼杀了想象力、灵感以及悟性,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强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培养创新能力在人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行创新实践。如在"会计工作条件"相关章节的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熟悉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基本理论,并通过网络或企业实地调研收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则完全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的形式,分组讨论,展示案例,阐述案例企业对制度设计的选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要认真倾听,鼓励差异化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理论渊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创新性建议给予表扬。
  (二)变更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会计学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业务处理蕴涵着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栾甫贵,2013)。培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摈弃"会计纯粹是一种技术性工作"的传统认识,树立解惑、质疑等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解惑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业务处理方法的来龙去脉、隐含于业务处理中的观点和理念、管理控制的可行举措等,而这些正是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所需要的,也是最能激发大学生潜能、培养其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还要采用质疑理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于专业知识提出疑问,思考"存在的原因、不这样的话应该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教学理念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在教学中运用解惑、质疑等教学理念,才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鼓励创新性教学可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朱红等,2017)。
  (三)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环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会计学专业)》要求实践教学学分至少占总学分的15%。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可以使大学生亲自接触企业会计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会计制度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现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缺乏素材、形式单一。因此,首先要修订实践教学素材,充分关注财务共享、财务服务众包等数字经济对会计制度设计的影响。高校可共同参与开发"会计制度设计"课程专门实践教学软件,满足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计的模拟要求,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在开展实践教学前,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调查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锻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会计制度设计的感性认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案例,使学生置身于仿真企业环境,对复杂多变的情形进行判断和决策,设计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通过案例讨论,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设计与企业管理实践紧密联系的完整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或者采取模拟实验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
  (四)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现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考核采取的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形式,题型是传统附标准答案的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等,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建议增加课堂考核、平时课外作业考核、实践制度设计考核等过程性评价,强化对学生课外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考核。
  本文认为,"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期末试卷考核应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设计会计制度的能力,题型可采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论述、案例分析和制度设计题,答案不唯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值可设置为占综合考核成绩的50%。课堂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对会计制度设计所需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可采用课堂随机提问、案例讨论、课程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可设置为占综合考核成绩的10%。平时课外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在海量数据或资料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对经济社会或专业前沿的洞察力,通过公开网站收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企业具体会计制度,分析财务舞弊案例,思考涉及到的会计制度设计问题,分值可设置为占综合考核成绩的20%。实践制度设计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结合案例企业进行制度设计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深入单位调研,了解业务流程,梳理现有制度规范,剖析设计缺陷,提出完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分值可设置为占综合考核成绩的20%。
  综上,"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试卷、课堂参与、课程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制度设计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平时成绩占比达50%,改变了传统的应试考核模式,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S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艳.会计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培育——基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6,(02):89-94.
  [2] 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16-120.
  [3] 朱红,郭胜军.我国本科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院校研究性的比较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7,(12):48-56.
  [4] 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
  【作者简介】
  张清玉,男,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教学、会计理论。
网站目录投稿: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