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政策层面而言,从1979年中央四号文件到2015年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三农"会计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这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及加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出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自身发展层面看,需要专门的农业会计人才为之服务;从学生调查层面看,70%以上的学生积极支持开设涉农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由此可见,农业类高职院校目前迫切需要开设涉农会计专业以及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三农"会计课程建设,否则会加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当前农业会计人才稀缺的矛盾。 关键词:"三农" 会计课程 必要性分析 一、引言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浙江绍兴等地发现,尽管农业生产自然风险高,生产周期长,但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查看它们账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如会计科目的使用未能遵守农业相关会计准则及规定,财政补助未计入专项基金,上百万的在建项目款通过现金付款等现象,这与涉农会计人才稀缺不无关系。另外从对农商院151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尽管学生普遍支持涉农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但对服务"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内涵还很模糊。目前,培养农业会计人才的专门机构或院校即农业会计教育严重滞后,这一点与国外差异很大,《国际经济合作》(2013)对日本、德国、美国的农业教育作了详细介绍,很值得借鉴。笔者曾提出目前非涉农会计专业和涉农会计专业前提下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除了寻找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考虑农村经济组织内在发展的需要外,还应对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引导农业教育及农村财务规范发展。当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为主,如马巾英、杨亦明(2002)、胡苗忠(2013)、张春霞(2010)、林斌等(2008)、白兆秀(2009)、李平(2013)等,进一步的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加强运用数理与统计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以更好支持为"三农"服务的农业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下面以农商院调查为例,对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从政策、学生意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三个层面进行必要性分析。 二、政策支持 就政策层面而言,从1979年中央四号文件即《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到2015年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即《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明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这些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加强涉农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培养涉农会计专门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 大环境上,为有效执行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基层财政和农村财会人员对财政支农政策法规、财经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推进全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国家出台了农业教育及会计相关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财政部于2008年1月1日公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等。农业类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服务于"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这也是有效解决农业会计人才稀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意愿调查分析 (一)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开展的调查主要针对本校2014级会计专业151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目前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实用性、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增设农业会计类课程以及选修课、必修课的设置等,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服务"三农"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意愿,为服务"三农"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提供依据。 1.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实用性。关于目前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的设置情况问题,感到非常满意或较满意的占90.06%,还有9.04%不太满意,而在问及学生认为当前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如何时,回答非常强的占39.74%,比较强的占50.99%,缺乏实用性的占0.66%,不太强的占8.61%。同学们对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总体较满意,也普遍认为较实用。还有近10%的学生不太满意并认为不实用,这说明目前农商院会计专业课的设置情况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今后可以考虑加设农业会计类课程,以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 2.开设涉农会计专业调查情况。对于开设涉农会计专业,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占72.19%,不清楚或认为没必要的学生占27.8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期望开设涉农会计专业,这说明同学们积极关注"三农"问题和支持国家农业发展,也期望学校加强农业会计方面的教育,这与农商院经常开展"三农"情怀及相关专题教育、讲座等是分不开的。 3.在非涉农会计专业前提下设置农业类会计课程调查情况。在现有会计课程中增设"农业会计"类专业课程的回答中,有75.5%的学生持支持态度,不确定的占20.53%,反对的占3.97%。在回答对财会金融系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农村金融实务、"三农"情怀教育等问题时,56.29%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39.07%认为帮助一般,4.64%认为帮助较小。大部分学生对增设农业类会计课程持支持态度,认为现有"三农"类会计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很大帮助。 当问及是否听说过生物资产、农产品反倾销会计、农场会计核算、农业投资、农业企业存货会计核算、企业环境会计时,居然只有37.09%的学生回答听说过,有62.91%的学生回答没听说过,这说明农业会计方面的教育还需要继续深入开展。 当问及喜欢哪些"三农"类会计课程时,同学们的选择依次为农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实务、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财会与审计、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会计审计全书》之涉农财务会计、新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等。当问及这些农业会计类课程应设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时,有79.47%的学生认为应设为选修课,认为应设为必修课的占13.25%,无所谓的占7.28%。这一调查情况进一步验证了笔者对服务"三农"视角的农业类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思考的合理性,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这有助于实现当前非涉农会计专业前提下,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农业会计学""农村财务管理"等课程,是学生迫切期望的,这为农商院今后培养更多的农业会计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4.教学观光农场意愿调查情况。当问及如果教师经常组织大家现场参观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运作等情况时,有84.7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有13.25%的学生表示不关心,有1.9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说明同学们不喜欢过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喜欢教师经常组织他们参观农场实地学习,农商院今后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训基地建设,以增强"三农"会计教育的实践性。 (二)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对策建议。 1.目前会计课程设置方面。随着广大中小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的发展壮大,农业会计专门人才的稀缺势必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目前学生对会计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满意度较高,但还有少数学生不满意,在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而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外贸会计实务、企业纳税会计、成本会计实务、旅游饮食服务业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较难,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如果能在这些专业课程内再增添农业会计类内容,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实现两大目标即会计专业和涉农类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同学们的"三农"情怀,拓宽其就业途径。 2.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及农业类会计课程方面。尽管绝大部分学生支持开设涉农会计专业,但至于为什么要开设还未曾考虑过。尽管迫切需要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各行各业也在积极关注,但目前的21种标准涉农专业里暂无涉及,所以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只能期待国家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现阶段,农商院应主要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财会一线岗位,掌握出纳、会计、成本核算、报税、审计及农村会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年报审计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与农业相关的岗位,不仅面向中小企业、还面向"三农"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3.教学观光农场方面。针对同学们乐意积极参观农场学习,农商院应积极加强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共同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结合农业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与开发农业会计类课程。具体建议是:(1)"教学观光农场"建设。农商院应积极与农村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观光农场,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三农"会计实践教育;(2)"三元三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公司+基地+农户"三元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这些校外实习基地质量要高,能够真正展开合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协议上,以满足学生轮流实习的要求。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0]48号)指出,到2015年,力争全省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4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的80%以上;培育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 000家,年销售收入超1 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 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 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绍兴县葡萄、蓝梅、香榧等多家专业合作社,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和经营实力确实明显提高,今后将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组织财务治理机制很不完善,会管理、懂合作、善经营、有奉献精神的团队还未形成,尽管财政局、培训中心及少数农业院校开展了农业会计教育培训,但培训内容、方式、层次等无法满足客观发展需要,今后迫切需要在农业院校加强为"三农"服务的会计学历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另外还应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以便更好地解决农业会计人才短缺问题。S 参考文献: [1]刘花.服务"三农"视角的农业类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5,(7). [2]马巾英,杨亦明.高等农业院校会计本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4). [3]胡苗忠.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研究[J].商业会计,2013,(24). [4]张春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 [5]林斌,张征华,熊瑶.对农业会计课程建设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5). [6]白兆秀.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3). [7]李平,张希玲,王素义.我国高校农业会计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13,(5). [8]沈应仙,何利良.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作者简介: 刘花,女,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