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当我还是一枚正太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很多书了。我初中的学校往南一公里,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在闹市的一栋大厦的六层就是一个大书店。其中一多半是人文社科图书。我每天下午放学就会跑到这里,徜徉于书海世界,何其幸福!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周国平的书,忘记是哪一本了。书里说人不要自找烦恼,不要人为地的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就会使自己分裂。我当时认为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不是已经自我分裂了吗。 当时还看过康德、黑格尔的书。但是完全没有看懂。现在也不记得看的什么内容了。 还有比较深刻的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看了之后特别受震动,大有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冲动!我那时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徜徉于理论物理的世界里。我现在都觉得理论物理学家恐怕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那时候通过《百家讲坛》知道了孔庆东。看了《47楼207》,看了《笑书神侠》。孔庆东影响了我从正太到大叔的关键时期。这厮的书我几乎全都看过,有的看过不止一遍。尤其是那本《生活的勇气》,在我快要高考的日子里给我勇气,陪我度过那段充实的时光。被一个思想者深刻影响的后果就是后来当我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时,便造成了很大障碍。 从这里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深入了解一个思想者,然后痛苦的摆脱他的束缚;再深入一个思想者,再摆脱,直到自己成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我成熟的过程。 我那个时候特别崇拜李小龙,所以关于李小龙的书也全部都被我糟蹋过。我当时特别想翻弄金庸的武侠小说,无奈他的书都过了塑,不敢拆开。所以一直都没有得手。 那本《丑陋的中国人》记忆特别深刻,书的封皮上写的宣传语"一时间洛阳纸贵",当时不懂洛阳纸贵什么意思,就觉得洛阳纸贵不贵跟这本书有啥关系呢。当时有个同学说柏杨是汉奸。我当场就斥责他说,柏杨这是爱中国,就像鲁迅一样,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而已。 初中三年读了不少自己看不懂的书,但是我却爱上了读书,因为读完自己不懂的书会有一种醉悠悠的感觉。这种醉悠悠的精神的纯洁的美感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从此再也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