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田+何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等经济社会与技术环境发生巨变,如何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文章基于智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结合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首次提出会计智商概念及其能力构成体系,并对如何培育与提升会计智商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智商 人才培养 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5-0006-04 随着经济社会与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会计工作不断转型,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激起未来会计"是否消亡"的讨论。如何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智商,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智商(Accounting Quotient,简称AQ)。可以说,外在环境的日益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提升会计智商? 一、智商与会计智商 会计智商始于智商认知,并需要在智商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学习和工作特点,培养形成运用会计思维的针对会计职业的特定智商。会计智商的内涵随着智商认知的不断演进而渐进发展。 (一)智商认知的不断演进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为IQ,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数,即心智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提出,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ewis Terman)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提出的智商计算公式为: IQ=MA/CA ×100 (1) 公式(1)中,MA表示心智年龄(Mental Age),CA表示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公式(1)这种用智力年龄和实足年龄来表示的智商叫"比率智商"。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其存在的明显缺陷就是:MA到一定程度近乎不增长,而CA却逐年增大。所以,随着实足年龄增大,智商下降,这与实际不符(蒋洪池,2003)。显然这种智商的衡量不适用于多数专业工作智商的衡量,尤其是会计智商的衡量,这种衡量方式与"会计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的现实不一致。 为克服上述缺陷,韦克斯勒(D·Wechsler)提出 "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IQ=100+15Z=100+15(X-M)/S(2) 公式(2)中,Z表示标准分数,X表示某人在测试中的实得分数,M表示人们在测试中取得的平均分数,S表示该组人群分数的标准差。如果1 000位随机测试者在测试中取得的分数的平均值为20,通过计算得到该组人群所得分数的标准差为4,那么一个分数为28的人的智商为100+15×(28-20)/4=130。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发展,智商认知呈现动态演进发展。这种动态演进也促进了针对各种专业工作的智商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譬如:对护士智商的研究(刘志宏、梅祖懿,1989),对秘书智商的研究(余玖玖,1999),对艺术智商的研究(吴良勇,2008)等。顺应这种专业智商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会计环境的日益变化,本文将提出"会计智商"概念,并探讨如何培育与提升会计智商。 (二)会计智商的内涵 我们认为,会计智商内涵应具有智商的本质特征。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还需具有会计智商。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智商,会计智商又应该兼顾会计专业工作特点。基于这个原则,我们给出会计智商的概念界定。 所谓会计智商,就是会计人员认识会计事务并运用会计知识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它是指会计收集和处理内外部信息,通过群体思考和学习进行有效决策并正确分析判断与处理的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一系列会计行为模式的能力。利用这些能力,会计可以依靠自己的技能和定性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那些与之交流的人们所持有的、以会计为基础的价值观与态度。会计智商反映人们在新的会计环境下,收集、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会计智商与智商是包含关系。会计智商不仅包含智商,还包括智商所不能涵盖的会计能力。与智商主要由遗传基因控制不同,会计人员的会计能力主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来提升(Peterson,2008;王莉,2010)。会计能在实际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会计能力,并由此改善会计工作与学习业绩。一般来说,会计工作年龄越长,会计经验越丰富,会计能力越高。会计智商可以采用公式(3)进行计算。 AQ=IQ+AC=MA/CA×100+AA/CA ×100= (MA+AA)/CA ×100 (3) 公式(3)中,AQ表示会计智商(Accounting Quotient),AC表示会计能力(Accounting Capability),AA表示会计年龄(Accounting Age),MA和CA的表示同前述,分别表示心智年龄和实足年龄。 公式(3)是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入会计能力这个因素发展起来的。公式(3)可以有效克服公式(1)的"实足年龄增大,智商下降"的缺陷。公式(3)中,虽然心智年龄MA到一定程度近乎不增长,但是会计年龄AA一般由于会计经验越来越丰富而和实足年龄CA一样逐步增长。 (三)会计智商是会计职业的基础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智商是会计人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工作不断发展,日益呈现新的特征(徐美华,2015),进而对会计人员的智商和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智商是衡量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指标,是会计人员得以生存的基础。 1.会计工作的转型变化要求要加强会计智商的培育。现代会计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会计信息转向对内加强管理转变,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转变,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去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转变。会计工作的转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会计智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会计环境。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还要懂管理,要善于利用工作中获取的经验和知识来不断改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创造。 2.会计方法的不断改进对会计人员智商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方法也日益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日益深化应用,现代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譬如:弹性预算方法。(2)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需要,会计管理中日益强调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组织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集团公司开始组建财务共享中心,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日益简化,要求会计方法创新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管理。(4)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不仅使得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对会计提供数据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方法的不断改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会计智商,能够及时掌握和运用新的会计方法来改进会计工作,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价值。 二、会计智商的能力构成 根据前述会计智商内涵的界定,会计智商包括智商和会计能力。因此,会计智商的能力构成也包括智商维度的能力构成以及会计维度的能力构成(见图1)。 智商维度的能力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其作用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的能力(盛晓娟等,2011)。现有智商研究文献对这七个方面能力已有充分论述(譬如,盛晓娟等,2011),本文不再赘述。 会计维度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准确分析判断能力、有效控制与决策能力等方面,其作用在于更好地认知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并运用会计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决策。其包括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1)语言能力是指掌握会计语言的能力。其表现为会计人员可以理解前所未有的会计事项,能够辨析不同情境的会计事项并且运用恰当的会计语言按照一定的会计规则表达出来的能力。(2)沟通能力指会计人员与他人有效沟通信息的能力。其包罗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行为的能力。沟通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可以将自己的会计知识及会计能力充分发挥,并给对方留下具有极强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刻印象。(3)逻辑推理能力是指可以敏锐地思考分析并迅速掌握会计事务的核心,进而迅速作出合理会计判断和相应会计处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现为,由于会计准则、制度与规范等不断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改变,会计人员能够主动学习并恰当应用新的准则、制度与规范。(4)决策能力包括提炼能力、预见能力和决断能力。提炼能力指会计人员能够准确且迅速提炼各种解决方案的能力。预见能力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事物发展特点进行预测的能力。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准确的预测。决断能力指会计人员要能从不同决策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表现为,随着会计由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现代社会对会计的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智商不仅要求会计核算和控制能力,还要求会计具有综合管理能力。(5)创新能力指基于现有的会计规则和方法,针对不断出现的新环境或者新事物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会计规则或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利效果的行为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变化而产生许多新业务新事项,这些新的业务和事项还没有会计准则与制度进行规范。对这些新业务新事项,会计人员能够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创新出合适的处理或操作方法。 三、会计智商的培育与提升 由于会计工作面临日益变化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当前对会计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IQ、EQ向以会计智商为中心转移,拥有一批高会计智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智商的高低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其与普通智商相比,更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与提升。通过科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会计智商,进而促进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开发而成为创造性人才。有效培养与提升会计智商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 (一)强调创新精神教育理念,促进会计智商的培养与提升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善于与人交往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的能力等。廖志豪( 2010)通过对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87名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领军人物的调查发现,创新型人才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如"博、专结合的知识体系,多元的思维结构,积极的个性品质和全面的创新能力"。根据这个调查,我们认为,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应该做到:(1)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博、专结合,综合交叉"的特点,既要求传授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求传授广博的基础知识与跨学科知识。要培养会计人才的科技和人文精神,使学生贯通文理,能够将不同交叉学科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新想法与新思维,要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限制,培养学生以开阔的视野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与提升会计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以及前沿创新意识。(3)在教学中要努力破除统一性、权威性与封闭性等固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枷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灵活地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培养会计人员高度理性思维,还要求培养与提升会计人员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的直觉、灵感和顿悟能力,发挥潜意识在会计人员创新中的作用(孙芬,2013),进而培养与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智商。 (二)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会计智商的培养与提升 会计智商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会计智商的培养需要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个层面进行整合以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会计智商培养和能力提升三者的有机结合(周晓 ,2012),形成面向高会计智商的多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要逐步降低传统的偏重于核算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强化管理型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划和优化,以会计智商培养与提升为核心,合理配置实践实习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模块、不同课程,构建课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实验实训实习结合、会计技能训练和会计智商培养提升相结合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吴艾莉、王开田,2014)。 (三)革新教学方法,促进会计智商的培养与提升 1.由"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团队。传统会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以自我意识与自我理解为出发点来提高教学质量,忽视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忽视学生的个体智商差异,进而造成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会计智商。而有效的会计智商培养与提升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为了培养与提升会计智商,必须实现教师角色转变,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创造出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与工作机器,要尊重学生价值观和个体特质的自我形成,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教师要根据会计学科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渠道,通过引进多媒体、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会计智商,胜任对创新型会计人才传承知识的重任。还应该赋予教师学术自由及人才培养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科研兴趣与社会需求,在学校以及院系的支持下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刘桂君,2008)。 2.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和他人,在实践中创新。提升会计智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这就要求减少课堂讲授的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安排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智商的提升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深入企业一线,熟悉生产系统的人才。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服务企业或社区,运用课堂内容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提升会计智商(孙芬,2013)。 3.人文与科技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整合,提升会计智商。过去,我国会计界一直有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之争。在目前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和国内环境(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准则法规全面变更)的双重影响下,培养"通才"、有效提升会计智商应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刘桂君,2008)。要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文理交融、新兴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发展,进而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视域里产生出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孙芬,2013)。 参考文献: [1]李科.智商与情商因素的哲学思考[J].逻辑学研究,2006, 26(8). [2]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对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27(17). [3]蒋洪池.智商·情商·灵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12). [4]盛晓娟,张秋月,佘元冠,等.基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J].科技与经济, 2011, 24(3). [5]王莉.大学生跨文化智商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2). [6]吴艾莉,王开田.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J].会计研究,2014,(10). [7]杨韶刚,于力.智商与能力关系研究新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5). [8]孙芬.方法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5). [9]吴良勇.艺术教学中的智商和情商[J].吉林教育,2008,(14). [10] 周晓珺.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