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介绍说:在面对中考、高考时,家庭因素对考生成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不稳定的因素,而父母的情绪以及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状况。 在中考、高考面前,不仅学生会产生焦虑,家长也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焦虑还超过学生。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或许还可以通过复习、考试等渠道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不少家长由于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焦虑情绪难以舒缓。 家长也会考前焦虑 家长的焦虑情绪主要有6种表现: 1.前怕狼后怕虎。比如孩子睡觉的时间早了点,就觉得孩子不够用功,睡晚了又怕孩子身体受不了;下课时间早了,觉得是老师不负责,作业布置多了,又觉得给孩子压力过大。 2.问长问短,唠唠叨叨。 3.对孩子不信任。老怀疑孩子没有在用功学习,在孩子复习的时候,经常借故到房间检查。 4.过于谨慎。把孩子当作国宝一样保护起来,为了避免影响孩子学习,电视不敢看,客人也不敢接待。 5.过分教育。找来各种学习方法或者让亲朋好友轮番对孩子进行教育。 6.过多购买复习资料,东一榔头西一棒,反而让孩子思维混乱。 家长焦虑的原因,首先是许多家长觉得子女的前途对家庭的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常被认为是"输不起的家长"。其次,一些家长存在过分强烈的社会补偿心理。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良好的愿望有积极作用,但过多的愿望会让孩子背负不起而成为额外的负担。第三,家长潜意识里也有习惯性的依赖心理。认为养儿防老,孩子如果前途不理想,自己的下半辈子就没了保障;第四,有的家长爱面子,存有不良的社会攀比心理。觉得人家的孩子考重点,我家的也不能差。还有一些本身已经事业有成的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重复,子女没有义务必须要超越父母。 家长的焦虑和紧张会对孩子造成不良暗示:孩子最怕看到父亲焦急的眼光,听到母亲不打句号的唠叨。通过察言观色,他们就能感觉到父母是否信任自己。父母的焦虑情绪往往也会感染孩子,让孩子也出现焦虑。另外,成年人的很多举动,很多表达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成年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会使家庭气氛变得越来越差。 不良心态带来负累 家长们如何看待中考、高考无形中左右着孩子对待中考、高考的态度,比如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而言,中考、高考是他们成功的唯一捷径。这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想法连成年人都承担不起,更何况孩子;还有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可以光宗耀祖,因此,孩子的要求都一一满足,甚至无休止地妥协,无原则地让步,造成有些孩子变本加厉地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其实这跟家长对他们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往往会导致孩子日后的一些不良心理。家长过多的负面思考也很常见,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是家庭的悲剧。 由于存在这些不良心态,于是在备考期间,家长表现出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往往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比如,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整个复习过程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或者家庭内的话题过分聚焦于学习和考试;或者经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家的对比,加重孩子的焦躁情绪;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些家长批评或激将法使用过多,诸如"你不该做这个"、"你又偷懒了"、"你这种样子还想考上大学!"之类的指责越多,学生的逆反情绪越大;许多家长在生活上过度照顾孩子,一举一动随时关注,这种爱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捆绑、一种束缚;而另一个极端则是有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忽略了孩子处于特殊时期,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关照。 给孩子理智的爱 过度照顾以及漠不关心显然都不恰当,家长要学会用理智的爱来对待备考的孩子。从三方面来支持孩子比较恰当:一是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在备考期间,由于紧张考生容易出现胃口不好,这时就应合理搭配饮食,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营养要均衡,而且数量要充足。二是关注考生的睡眠,让他们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一般来说晚上12点半以前考生就应该上床休息了。应保证6到7个小时的睡眠。另外,应让孩子养成在上午和下午精力高度集中的兴奋状态,而不是把兴奋的中心转移到晚上;三是提供一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对胆小的、紧张度高的孩子,家长应该适当地帮他们放松心情;学习上碰到阻力的,可请老师或家教进行辅导。如果孩子出现过于紧张、较严重的厌食、失眠、心慌等症状时,就应该考虑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医学和药物的帮助。 另外,对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对他们的意义,也有专家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一,让孩子意识到中考、高考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大部分城市青年必须经历的锻炼和考验。 第二,让孩子知道中考、高考是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应该敢于去面对和把握这种竞争。因为未来社会就是一个要不断接受竞争的社会。 第三,让孩子把中考、高考看作是一次总结性的考试。这种总结不是对老师或对父母,而是对自己10多年的学习有个交待。 第四,让孩子把中考、高考看成是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选择的机会。通过努力他或她可以得到去更高等级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五,尽管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中考、高考仍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竞争平台。 身边提醒 在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父母一定要相信有规律的生活对考生是最有帮助的。所以注意提醒孩子: 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做一下运动或者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对放松有好处。 多跟孩子谈论一些比较愉快高兴的事情,把担心隐藏起来,不要直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对出现头昏、肌肉紧张的考生,可以带他们去按摩一下头、颈、肩部。 现在就开始逐渐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使之变得规律起来。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这两个时段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专注于学习,而不要把主要学习时间全部集中到晚上。有些孩子养成晚上早早上床,凌晨两三点钟就起来学习,一直持续到中午,睡一会儿,又继续复习的习惯,这对应考时的精神状态不利。如果白天不能兴奋可适当吃点巧克力、可乐这类食品。 相关资料 什么是焦虑症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进化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的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所以许多人对它在变态心理学或者临床诊断中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并不清楚。特别是"焦虑"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往往表达"害怕"差不多的意思,这就更增加了混淆。当我们在临床上说"焦虑"时,它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而"焦虑症"指的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指的焦虑症(在正式诊断中,我们叫做一般性焦虑症),而且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