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个普通的人追随你年后他离开时是更糟糕还是更高效


  我时常反思:一个普通的人追随你,3-5年他离开你时是更糟糕还是更高效?如果追随我的伙伴,5年之后离开,走到社会上,大家争先恐后的抢这个人才,我是很有成就感的;然而如果他被社会淘汰,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绩效不高,对我而言,不仅有很大的挫败感,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想象一下,假如追随我们的都是人才,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据说全球世界500强企业三分之二的CEO来自于通用公司,而通用公司正吸引着大量优秀的社会精英加入。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加入到通用,能够被培养、被开发,未来可能成为其他世界500强的CEO。我不是打工,而是在学习,通过提供一个免费的学习平台,我可以领着高薪边工作边学习,收获成长。这是非常棒的企业,如果做得到这点,激励将变得简单。
  为什么需要管理者?
  企业家带领员工创造绩效,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员工是管理者"和"员工只是员工"工作绩效是否有所差别?
  西方案例:福特和通用的差别
  德鲁克在《管理》下册的第一章中写道《为什么需要管理者》,举例说明,福特公司是规模生产的倡导者,他们认为企业中不需要管理者,只需要执行者;然而通用公司由于历史发展等因素,导致基因不同,当汽车时代到来时,将各种汽车企业组织汇集成一个大航母,并邀请斯隆担任CEO。斯隆深知自己有创意、有想法,然而管理通用公司时,他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能把CEO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于是斯隆给予下级组织充分的权限,鼓励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终于形成"联邦分权制"开创了通用汽车的新纪元。
  德鲁克认为,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管理者。管理者不是助手,他们的职责是独立存在的,根植于企业需要,岗位是责任使然,不是上级的随从。通用的例子启示我们:当员工成为管理者,管理绩效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环境中,员工多元化、客户多样化、市场多变化,单一生产已经过去,更需要管理者的创新,焕发他们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企业需要管理团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一家由所有者兼创始人带领"助手"经营企业转变为一家需要管理团队的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案例:海底捞的成功凭什么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坦言:"我带领的是一帮管理者,而他带领的是一帮随从,所以他做不过我……"有人反馈,"你们的服务做得太好了!"他说:"是吗,我不知道,是他们自己做的……"一个传统企业,能够充分信任员工,释放员工的积极性,是非常可敬的。分享两个例子想要说明:管理者开发是非常关键的活动,是企业家很重要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
  当我理解管理者开发很重要时,我应该怎么做呢?
  管理现实中,最常见的现象——末位淘汰制,我不赞同这种做法。所谓末位淘汰制,有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下"的意味,表达的是干得好就是精英,干得不好就走人,这种观念很流行。个人认为,这种做法表达企业家偷懒的行为,是一种推卸责任的现象。
  我们知道管理者的开发有个过程,特别是员工成长中上司对其影响和作用非常大,如果上司拥有恰当的方式,员工成为管理者比较容易;反之不做,他们的成长就会比较慢。换句话说,员工成长中,我们没有努力也会感觉到惭愧,因此管理者开发是企业家的责任和任务,高举着"末位淘汰制",没有履行责任,则是偷懒。
  意识到之后,如何开展行动?
  第一步激发管理者激情,并给予足够的耐心。
  1、企业家的意愿和态度
  首先是企业家的意愿和态度,建立起"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使命感和崇高的意愿,才会乐意做这个很辛苦但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在帮助别人进行自我开发时,他对自己的开发才是最快的。事实上,不对别人进行开发,也就不可能自我开发,因为只有在帮助别人开发的过程中,管理者才会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无论哪个行业,那些最卓越的人,无不把自己培养和开发的后辈视为自己身后最值得骄傲的丰碑。"德鲁克这段话激发了无数企业家开发管理者的热情和激情。
  2、激发管理者的意愿
  从另一个维度而言,被开发的对象——管理者的意愿也尤为重要。管理者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管理者的吸引、开发和培养都必须付出系统的努力,而不能全靠运气。管理者自己也需要开发:主动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在新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如果没有持续的挑战和自我超越,管理者就会在职退休,失去工作的乐趣。
  一个人自我开发的动力必然来自他的内心!开发始终是自我开发,开发的责任在于个人,然而上司可能在很多方面削弱这种动力,误导他们努力地方向,因此,帮助下属自我评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我对生活有什么期望?我的价值观、抱负和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了取得成功,我必须做的、学的、改变的东西分别是什么?"
  上司需要思考的:"哪些事情他不止一次而是一直做得好?哪些事情能做好?要想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这个人需要哪些工作经验和技能?必须克服哪些弱点?"上司的评估必须以协助下属设立的绩效目标为依据,从完成目标的程度出发,而不要从这个人的"潜质"出发。
  3、足够的耐心
  激发管理者的意愿,管理者的开发才有基础,接下来要做什么?给予足够的耐心。
  前段时间,与朋友交流中对一句话感触颇深:"笼子关久了,鸟都不愿飞了"。释放员工的创造力、激情、内心的动力需要一个过程,好比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走出舒适区,不断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企业家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其实,我们很难改变。
  第二步,作为企业家,管理者的开发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
  管理者的开发不是为了晋升、文凭,说实在的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思考:"管理者应该拥有什么经验?掌握哪些技能才能胜任明天的工作?"
  特别提醒企业家注意:上课不是管理者开发。课程是管理开发的工具之一,但不等同于管理开发,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习。课堂上表现好的未必就是好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实干家,不应是哲学家,除非能够学以致用,否则掌握的不过是信息,大多是吹牛的谈资,不是改变行为和绩效的知识。更要警惕的是:"上课成瘾",脱离管理的现实,检验的标准永远是绩效,不是学历。
  当然管理者开发不是晋升计划。一家公司最糟糕的做法,只顾培养"苗子",对其他人不闻不问,员工会觉得不公平,败坏组织精神。想要提拔某个人,不是管理者开发,管理者开发要面向所有人,均有公平的机会。试图发现"潜力"不仅徒劳,而且破坏贡献精神,绩效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有潜质,就用绩效来检验。整个管理团队都需要开发和提升,并着眼于机会思考:"未来的市场和任务一定与今天不同,为了创造未来,管理者应该在哪些方面自我超越?"
  管理者开发更不是改变个性。企业家常犯的错误——改造人!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其实是一种伤害和误会,因为成年人的个性很难改变。开发的目的是让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让工作更加有效。
  理解管理者开发必须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接下来,有何方法可以运用到工作中?
  分享下您个人比较认同的做法吧!
  管理者职务设计的4个要点
  明确任务和责任。太简单,没有成就感,只是晋升通道,没有学习成长的动力,俗称"老油条",员工在职退休;太难,会成为寡妇船,谁也无法胜任。根据特定的任务和目的,设计职务,不能只有虚假头衔,责任与权限必须匹配,基于任务的本身,明确的责任和担当。
  界定成果与贡献。有明确的成果,让员工清楚地知道:"我这个部门和我如果干得好,所做出的哪些贡献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必须根据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的目标。
  梳理组织关系。上级关系、下级关系和横向关系之间谁在使用工作成果必须清楚明了,尽可能设计成可由管理者自己或者由其下属一起便可开展工作,避免多头领导。
  清楚信息位置。履行职责需要哪些信息?又该到哪去获得这些信息?谁需要我提供信息,以哪种形式提供?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会帮助我们有效管理信息。
  管理者职务设计的3个关键
  以人为本,以任务为中心。职务设计要符合人性,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如果要求太具体,不利于管理者发挥;如果太有个性,不利于接班人的培养。管理者的职责和功能必须根植于企业达成使命的实际需要,利于企业绩效的达成,才是关键。
  控制幅度。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词有些生疏,表达的是"一个人能够管理多少位下属"。转换一种思维:如果下属工作职能单一,可以同时管理很多人;如果组织中不同关系的下属向上汇报,管理幅度一般在7人左右较为合适。然而管理者如果不理解这个现实,职务设计中会造成组织层级不断膨胀,最终企业官僚、组织庞大而臃肿。更重要的是,管理沟通中,每增加一个层级,沟通成本增加一倍。
  明确管理者的职权。这个话题是可以形成专题深入探讨的。这里强调的是,企业家喜欢谈"授权",职务设计不是授权,而是明确可以行使的权力,需要什么决策权,责任和权力匹配。现实中,管理者开发最大的障碍——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决策权不断向上推,不知不觉丧失决策权,然而没有决策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者为什么会丧失决策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源自上司对下属的不信任。
  二是管理者害怕失败。决策时,条件反射地向上司请教,把上司的建议当成决策,渐渐失去决策权。
  三是管理者有意识地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很多管理者遇到问题习惯"请教"上司:"关于这个问题,有ABC三个方案,您觉得哪个方案好?"这时,老大觉得倍受尊重,立即给出建议:"用A方案。""太棒了!老大英明,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此一来,他有意识地把决策权交还给上司,逃避决策,当员工不敢做决策时,其实根本不是管理者。
  作为企业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明确管理者的职权,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出决策,只要决策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次优化的决策影响,就鼓励他们:"这是你的权力,也是你的责任,你来负责。"
  分享个人经验:当员工害怕决策时,鼓励他们"凡是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做的事情,你都可以尝试",赋予他们敢于决策的勇气。事实上,我们也一样会犯错误,出现失误就去面对,想办法处理,有规律便制定规则避免,没有规律便明确鼓励他们尝试。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前几天与几位企业家朋友探讨中,不断地问他们:"回忆你的人生里,哪个阶段成长得最快?为什么你会想起这段经历?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改变?是什么促成了你的改变?"总结他们的反馈得出:当遇到机会,不断的做我之前做不到的,有挑战的事情,成长最快。也就是说,人是在不断挑战中成长的,培养管理者,就要不断给予员工挑战的机会、尝试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还有为企业家同学反馈——失败之后,痛定思痛后的感悟促使改变。这点个人非常认同,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很多经验是在失败中吸取的教训。既然我们都是在失败中成长的,我们的管理者也会面临失败,将失败付出的成本当作是开发管理者的投资费用,企业家若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包容,管理者的成长会突飞猛进。
  小故事:损失的100万
  有位下属满怀激情地向上司请示,老板给其机会,任其放手去做。半年后,项目失败,亏损100万,下属满怀愧疚,递交辞职报告,引咎辞职。如果你是这位上司,会怎么办呢?上司从容接过辞职报告,看了一眼,随后训斥道:"开玩笑!我才刚刚交了100万的学费,你就不干了,对得起公司付出的投资吗?失败就灰溜溜走人,简直是个懦夫!失败不要紧,我们一起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怎么会一遇到失败就辞职不干了!不可能……."
  这位上司的回答非常聪明,如果有这样的上司激励下属,宽容下属的失败,将失败当成对下属最好的磨砺,管理者开发将会变得非常容易。
  越是优秀的管理者越不容易管理他的行为,管理者要成长,必须学会通过目标管理作出自我控制。德鲁克对管理界最大的贡献,提出"目标管理",只有每位管理者都参与高一级部门的目标时才能达到方向的统一。我们身处于组织、信息、事务之中,在压力中很多管理者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明确的提出目标,没有目标的指引,就会忙于日常事务,忘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管理者若要成长得快,必须针对自己的未来,设定明确的、清楚的、可行动的目标,用目标调动资源,用目标进行自我控制。而企业家需要学会鼓励下属思考:"为了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我应该贡献什么?我能贡献什么?"目标来源于自我实现的思考:我期望别人记住我什么?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目标管理,特别推荐《管理者报告》——帮助下属制定目标的方法。通过这份报告,认真地与下属沟通,鼓励他思考:任务是什么,写出目标及行动计划,讲清楚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其中心思想是:鼓励下属主动提出:我是如何思考企业的战略;部门打算怎么做;把精力集中在哪个领域等。管理者越能够主动思考,将越有成就感。
  实践中有何经验和体会?
  第一,既然管理者承担责任,就要拥有决策权。一方面要求他按规定作出决定,一方面努力避免他的下属越级请示,即便碰到了也要克制。向斯隆学习:"这件事情我看最好找您的上司商量一下……"
  第二,对于有管理者负责的事务,最好不要公开发发表意见,更不要轻易更改他的决策。如果有投诉或不同看法,请他到办公室来商量。
  第三,在管理会议之外的公共场合,管理团队之间互相不应该讲对方的意见,互相不应该批评对方,甚至最好不要互相赞扬,因此绝不允许一位成员对任何一位成员表示喜欢或不喜欢。"关系好"必须建立在高效的基础上。
  什么人不应该被开发?
  只看到别人短处的人
  总是关注"谁是正确的"而疏于"什么是正确的"
  害怕下属强过自己的人
  说谎不诚实的人
  没有底线原则的人
  都不应该成为被开发的对象
  每一位管理者必须坚守的底线——绝不命只有其害而为之,如果他平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渴望他关键时刻坚守这样的原则。
网站目录投稿: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