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是"王庶文讲坛"的《杜工部集》内容的最后一讲,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双声叠韵、"四声八病"、近体诗的平仄基础等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具体领略杜甫近体诗登峰造极的手法。 登峰造极的双声叠韵 我们先来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寄高三十五书记》,全诗引用如下: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我们来看全诗的第二句,按照五言律诗的规则,这两句诗必须要构成一组对联。上联:美名人不及;下联:佳句法如何。先从音律上来说"及"的古音是仄音,所以在音律上这首诗没有毛病。 如果只是这么来看杜甫就太简单了,我们细心一点会发现"美名"和与之对应的"佳句"都是双声词,用文艺界的古话来说"美"和"名"属于"来母","佳"和"句"叫做"见母",声母相同又叫做"同纽"。 下一句"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又是一组对联,"主将"在唐朝的发音很像"双声",而"崆峒"则是叠韵。两组对联,第一组双声对双声,第二组双声对叠韵,这种诗读起来音律上非常细腻,哪怕不懂近体诗的人读起来都很容易朗朗上口,非常动听。 杜甫对于近体诗音律的考究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单是双声叠韵上的安排就足以让大部分人望尘莫及了。 《唐诗三百首》中的秘密 《唐诗三百首》中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很细微,不高深,却很不容易被发现,它的编排规律是古体诗在前、近体诗在后,并且无论古体还是近体都是五言在前,七言在后。次序的不同意味着地位的不同,古体诗要比近体诗地位高,五言诗比七言诗地位要高。 这是因为律诗,特别是七言律诗在刚成型的时候,大家都纠结在了音律平仄里,导致内容非常空泛。要到了盛唐时期,诗人才将律诗中灌入了实际内容,而律诗真正的发光发热能与古体诗并驾齐驱要等到杜甫的出现,不得不说杜甫除了精益求精之外,天才也非常显著,能够把大题材和大感受,融入到律诗当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甫诗歌中的对仗 写律诗最讲究的就是对仗,杜甫将律诗的对仗关系研究到了穷尽天人的地步,他探索各种对仗的可能性,将格律发挥到了极限。我们平时的对仗与杜甫比起来简直就是"低劣的伪冒产品",比如我们常见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庆有余",看上去平仄、词性、语意都很工整,规规整整,但是"门第"与"之家"在对仗中其实犯了"合掌"的错误,也就是语意重复,这属于不经意间的小错误,大家图个吉利,也并不会深究。 杜甫就不同了,我怀疑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诗文的字句辞藻都力求完美,比如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文引用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来看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与"青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但是我们仔细研读以后会发现这两句诗文不但读起来中气十足,那种激情昂扬,兴高采烈的情感也由内而外的流露而出。 更会惊讶的发现,"白日"与"青春"其实对仗很工整,"白色的日"与"青色的春",从视觉上就给人规整的冲击,后人给这种对仗起了一个很霸道的名字"无情对"。杜甫的"无情对"还有一联非常著名:"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句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寻常"与"七十"的关系,在唐朝"寻常"是长度单位,一旬是八尺,两寻又是一常,所以这两个词的对仗也很工整。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对仗关系,上联与下联完美的契合在一起,达成一句完成的语意的对仗,就叫做"流水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流水对"就是最后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种对仗不但给诗句带来了流畅感,还能够在律诗中尽情挥洒自身的真实情感,之所以说律诗到了杜甫手上才算发光发热与古体诗齐名,大部分原因也就是杜甫对格律、对仗的琢磨。 杜甫的对仗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我们来看《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全诗引用如下: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我们直接来看最后一句"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这两句诗除了上联与下联对仗,上下联中"南极"与"北斗","五云"和"三台"都是对仗关系,对仗中还有对仗这就叫做"当句对"。 杜甫曾经写下诗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这句诗是杜甫再说自己,一点都不夸张,将诗文的文字探索到了极限,精益求精,这样的写作态度除了丰富的词汇和海量的典故外,才华也非常重要。 好了,关于"杜甫诗歌对仗"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三点:第一、近体诗在杜甫的手上,才完美的与实际内容契合,既能有空洞乏味的辞藻堆砌,也能够表达真实情感;第二、杜甫将双声叠韵、律诗中的对仗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第三、今天我们学习了"无情对"、"流水对"和"当句对",希望您能够记得。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