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花容月貌"是不少爱美女性的追求,一些女性朋友便求助于现代医疗整容技术实现这一愿望,其中有的人"见好就收",有的人则"一整再整",陷入了心理怪圈。明天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本报记者特别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整容成瘾的女性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提出调整建议,希望能对这类女性朋友们有所帮助。 时下,整容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热衷于此,每到长假,各整形整容机构可谓门庭若市,有些女性甚至大动干戈,不是就同一部位一整再整,就是把全身都"修补"一番。 为什么有些女性热衷于不停地在身体上"动刀子"?深圳市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周云飞博士把她们的心理原因归纳为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调整措施。专家同时提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美的追求更甚,但如果整容上瘾,给生活带来的就不是美,而很可能是一场噩梦,此时真正要去的就不是整容机构,而是心理卫生机构。 第1类:理想自我过高 【案例】丈夫似乎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了,钟女士很不放心,想起丈夫多次说自己是黄脸婆,自己也觉得容颜憔悴,于是痛下决心,成为整容院的常客,从割双眼皮、垫高鼻梁到腹部腿部抽脂,希望能取悦丈夫。 【分析】周云飞认为,钟女士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有两种,一是现实的自我,二是理想的自我,当这二者之间出现了距离、产生落差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周云飞指出,一个人的自我来自两个方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的人对别人的评价十分在意,因此通常希望获得赞美。就像钟女士,她在婚恋关系中有不安全感时,就会为了取悦对方而去整容。还有些人希望获得好的平台与机会、或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选择整容,以求得社会的认同。"这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因此女性整容有其现实性,希望在社会中获得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有些人则对自我评价非常在意,比如对自己的外貌要求过高的人,会觉得容貌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她们在潜意识里,常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一种完美,因此会试图通过整容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建议】降低理想自我 要降低理想自我,使其尽量与现实自我一致,这样可以减少自卑感,降低整容冲动。实际上,大多数女性去整容,与其实际相貌的美丑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主要因为她们对自己的外貌的要求与期望很高。如果一名女性能够增强内心的自我,就会很独立,依赖性与不安全感会较低,这样的人去整容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第2类: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案例】从小徐女士就自卑,因为她觉得自己长得丑,身材也不够曲线,但她心里却有一个公主梦,工作以后,她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不断的整容上。 【分析】周云飞解释,有时候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也会让一些人感到自卑与受伤,如果一个人没有愿望、或者愿望得到满足后,也就不再自卑了,因此,没有被满足的愿望会无意识地、不断地去寻求满足感,以缓解内心的焦虑。所以,如果当一个人的愿望是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她就会去整容,以达到这个愿望,这时整容成为缓解焦虑和自卑感的一个手段。 【建议】通过其他方式补偿 面对自卑主要有两个方式,接受或回避,一个人接受、接纳了对自身的不满意,才可能得到成长;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满意,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而希望通过整容的方式获得补偿,其实是回避了问题。周云飞认为,"补偿"是克服自卑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是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的,比如事业的成功,这时,对容貌的自卑就演变成追求事业成功的重要动力。 第3类:整容成瘾欲罢不能 【案例】曹女士本来对整容有很多顾虑,但忍痛做了一次双眼皮手术后,她觉得自己变美了,于是不断地做出更多的尝试,包括下巴抽脂、去掉法令纹等,每次整容后看到镜子里新的自己就很兴奋,欲罢不能,总想琢磨着再去"整点啥"。 【分析】为何曹女士会整容成瘾?周云飞指出,这是不断强化的结果。一个人的行为有无成瘾,要看其后果如何,通常当愿望被满足时,之前积累的紧张等心理能量就会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如果一个人整容后产生的愉快感、满意感,大于手术带来的痛苦感,以及对整容失败的恐惧时,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强化了整容的行为,于是一整再整。 【建议】增强"失败恐惧感" 因为成瘾来自整容后的愉快感大于对手术的恐惧与痛苦感,所以周云飞建议,要让整容上瘾者反复了解整容手术失败的后果,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反复了解整容后当时的效果与长期的效果不一样,当时效果会很好,但十几二十年过去后,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不像人脸"。了解到这些后,就可能对整容手术产生恐惧感,当整容时手术的痛苦及对手术失败的恐惧大于整容后的满意感时,就会觉得整容是一件恐惧的事情,整容行为即会消减。 第4类:心理疾病反复折腾 【案例】赵女士做了隆鼻手术后挺满意的,觉得填补了缺陷,可是不久后她又去整容,这一次是希望降低鼻梁,因为她又觉得鼻梁太高跟自己的五官太不称。如此翻来覆去,把鼻子整了六七次,整容医生认为她根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鼻子如此大动干戈,于是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英国有位女模特更"狠",从17岁到29岁共接受了至少100次的整形手术,其中包括15次隆胸,由于全身上下"动过刀子"的次数实在太多,她的腹部、左乳和右臂下方的肌肤失去了知觉,最后所有的医生都拒绝再为她实施整形手术,她也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分析】周云飞告诉记者,导致反复整容的常见心理疾病有两大类。一是"身体变形障碍",这一类人的外表、相貌并不存在任何缺陷,但主观上常觉得自己的每个部位都很丑陋、甚至变形,因而痛苦与焦虑,他们往往不会去找精神科医生,而是去找整容医生,要求纠正自己的"容貌缺陷"。赵女士和这位模特就是属于此类。 另一类是神经症性厌食症中的"美丽怀疑症状",精神医学上称之为"体象障碍",这类患者明明已经很瘦了,却偏执地认为自己很胖,固执地要求通过腹部吸脂术等整容手术保持身材和减轻体重。 【建议】积极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患者(如身体变形障碍和神经症性厌食症等)想通过整容手术来解决心理疾病,这显然是错误的,应向精神科或心理科求助。通常这一类人在整容后仍旧会感到不满意,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外貌上的缺陷。英国那位模特接受一个月的治疗后,就取消了一项预订的拉直脚趾的整形手术。 延伸阅读 该整的是"容貌",还是"心理"? 隆鼻、削尖下巴、弄低颧骨、隆胸或者缩胸、把厚背弄薄、丰臀、腹部腿部抽脂、觉得手指脚趾不够直而拉直……现代社会,人体还有什么地方不可以"修改"?随着"三八"妇女节的临近,不少整容机构更是主动出击,纷纷群发短信拉拢顾客。 很多人不了解整容风险 对于日渐流行的整容风潮,某医院副院长胡赤怡有些担忧。整形美容自改革开放以来兴起,历史并不长,但很多人对其历史不了解。严格说来,穿个耳环孔也是医疗行为。然而,现在的整形美容项目尽管都是医疗项目,却并不是必须的医疗项目,所以政府在监管方面还没有十分到位。而大多数热衷于此的人,并不了解整形整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麻醉意外风险、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手术失败的风险,有时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去年就有位超女因整容命丧手术台。 整容术解决不了心理问题 更主要的是,热衷于整形美容的人,要弄明白一个问题:自己究竟应整的是"容貌"、还是"心理"?比如把鼻子弄高、再弄低、再弄高,如此反复,到底整的是什么?胡赤怡认为,当然可以将此理解为是"追求完美的感觉",可是事实上,人对"完美"的感觉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须指出,并非所有去整形美容的人都有心理问题,也不反对一些适当的整容,但对于那些反复对同一个部位进行修改、或者把全身几乎都"修"了一遍的人,就要考虑她是否有心理问题。要知道,心理问题是任何整容手术都不能解决的。 其实,整容上瘾的心理机制与强迫症、疑病症类似,当事人会反复觉得自己不完美,不能接纳现在的自己,而为了追求完美,于是不停地去整容,以求 "下一个会更好",可惜"下一个仍然不够好"。对鼻子做了七八次整容术的赵小姐告诉记者,每次折腾鼻子的时候,她也知道并非整形医生做得不够好,而且手术后她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这种愉悦感没几天就消失了,她又开始对鼻子不满意。这其实是典型的不能接受自己的表现,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必须指出,有些女性热衷于整容,也有其社会经济因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强调外在的东西,比如金钱、房子、外貌,各种选美活动也纷纷出现,这是"外在美"的文化,而"内在美"却是需要很多的积累才可获得的,浮躁的人们不想"低效率",宁愿选择整容,以便迅速拥有外在美。 美国有个艺术家专门建了个网站,里面是搜集到的各种女性形象,都是普通女性,大多其貌不扬,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女人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而影视中塑造的女性魅力形象大多是男性文化注视下的产物。因此对于女性,最重要的是要接纳即便是不完美的自己,在容貌之外,同样可以享受生活的愉快、获得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