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从遵循赫尔巴特的教师为中心到响应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一次重大改革,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再到以学习为中心提出,则是课堂改革又一次迭代升级,是一次课堂革命、学习的革命,势必引领课堂改革新聚焦。 1、为什么倡导"课堂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重心转向? (1)前者多从教师改变视角来撬动课堂改革,关注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变,改的是教学关系、教学性质,重在教的改革,后者意在从学生学习改变视角来触动课堂改革,重在学习主体自身改变,重在学的改革,重在教学意义改变,重在对学习本质再认识再定位。 (2)前者在课堂上多重视高行为活动设计,关注高行为活动水平,后者重在与之匹配,达到高认知行为水平。前者重在教学技术层面改革,后者重在价值层面改革。 (3)前者多借助外在活动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个兴趣是外生的、短暂的;后者欲借助学习者对学习价值、学习意义发现,用学习内在魅力,让学习者对学习产生乐趣、志趣,从本源上解决学习持续动力问题。同时前者重在破解"想学"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学会、会学"问题,多关注学科本质、学习能力、认知深度、学科思维模型、知识远迁移、应用与创新,重在知识创造性输出。 (4)前者课堂师生界线分明,后者倡到师亦生,生亦师的互为学习者,是一个共同学习生长共同体。即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即教师要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而学生要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 (5)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仍然是以"我"为中心,是对立思维,而以学习为中心,迎合了帕克·帕尔默的独到见解——构建以伟大事物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突出的是解决问题这个中心,围绕问题中心不断转换,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真实有效互动。 (6)前者重在让学习主动真实发生,后者重在让学习深度发生、持续发生。前者同学之间重互相说、互相教,后者强调互相学,让同学真正一同"学"。 2、这一观点对赢在课改后半场有什么启示?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学,全面提升学习者学习素养。 学习是需要学习的,教学更需要"教"学。学习"学习"指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寻求学习本身价值及发现学习意义;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工具的学习与使用,把上述内容从原来暗线、碎片化、随意化学习变为明线、系统化、统筹安排的前学习。当前急需学习的学习技能大致有: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问题关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倾听、表达;学会质疑,发表观个性化观点;学会有效阅读、记忆、反思等;实现真实地学`有工具学、深度学。 学习"学习的意义",学习"学习的技能",学习"深度地学习"。 倡导全学习理念,构建"教、学、习、记、忆、育"六维全学习改革生态系统,从单一因素局部改革走向多维度多因子协调互动的整体系统改革。 3、以学习为中心深度课改的核心主张如何落地? (1)从教学设计走向学程设计,从学生学习"被"设计、预设计,走向自设计、生成设计、个性化设计。从关注学科章节知识逻辑走向关注"基本问题一思维方式一具体思维模型"的学习逻辑、问题解决逻辑。 (2)解决差生虚假学习,中等生表层学习,优等生重复学习问题。"借助安全、平等、倾听、对话的课堂让学习真实主动发生,借助构建问题系统、项目学习、主题学习、跨界整合,知识串联、三级追问、深度思考、高阶思维等让学习深度发生;借助乐趣、志趣、生成新问题、后续探究等让学习在课后持续发生。" (3)把握"知识的目标一一达成一一评价"的阶梯型学习模式与"主题一一探索一一表现"的登山型学习模式所占比重。把握"遇到问题一尝试试错一积累经验一熟能生巧一形成适应"的积累经验型的学习与"遇到问题一分析本质一匹配规律一跨界迁移一选代改进"的深度思考型学习所占比重。 (4)关注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元认知等影响学习因子;植入设计思维、互联网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让学习发生更有魅力。课堂上要给孩子一个学习工具箱:如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学习图、概念图、鱼骨头图、康奈尔笔记、学习导图等学习工具。 (5)重视学习学科思维模式,比如数学的形式化演绎推理、数学建模,科学的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历史的注重证据,论从史出等。让学生看问题、表述问题多一个视角,让学生观察世界、描述世界多一个视域。因此跨学科整合不能仅仅是学科知识拼盘,也不能仅仅是活动、项目主题整合,而最应该关注的是各学科认知方式、思维模型整合,让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多尺度、多元认知、多元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解读。 (6)让学生从单一化理解走向全局性理解,为未来而学;为"事实一一概念一一主题一一原理、规律一一理论"的理解而学;为"环境层、行为/行动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角色层、愿景层"的认知逻辑升级而学;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的思维模型层次升级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