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讲的都是唐朝历史的境况,并且是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但是唐朝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是许多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唐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其地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小时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就有"唐宋元明清"的说法,很多人记住的就只有唐朝的开始,并且确实如此,唐朝历史真的可以说是中国进入一个全新历史的时期,而唐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的腐败,由于这种政治腐败,最终导致了民变的发生,将唐朝带向了灭亡,并且在唐朝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风云人物,比如说李世民、武则天、李白、狄仁杰、杨玉环等等,每个风云人物都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些故事的存在,才构成了唐朝历史的风云变幻,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唐朝的历史,了解一下唐朝历史出现的那些风云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唐朝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 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 高宗李治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李显,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 睿宗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武则天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中宗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殇帝李重茂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 睿宗李旦,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代宗李豫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 德宗李适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 顺宗李诵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 宪宗李纯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 穆宗李恒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敬宗李湛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文宗李昂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武宗李炎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宣宗李忱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 懿宗李漼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 僖宗李儇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 昭宗李晔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 废帝李裕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李柷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 唐朝历史的风云人物及相关故事 在唐朝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风云人物,而这些风云人物也一直在演绎着那些非常奇幻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存在构成了唐朝历史的发展以及组成,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唐朝这个神奇的历史朝代,下面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些唐朝的风云人物,并且介绍相关的一些故事内容。 唐朝历史风云人物之诗仙李白 传说李白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历史风云人物之李渊 窦氏是京兆平陵人,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在选佳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窦毅欢喜不已,便让女儿嫁给了李渊。 窦氏的聪明超出了一般人。隋炀帝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多,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回了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唐朝历史风云人物之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陷入了和他父亲当年一样的左右为难中,所不同的是,他父亲是为君臣之道,而他则是为了兄弟情义。在秦王府幕僚欲以死相谏之后,日后的唐太宗下定了决心。他在早朝之前兵伏玄武门,格杀了他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齐王元吉。当时,唐太祖李渊正在皇宫内的湖上泛舟游玩,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老人家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唐朝历史风云人物之武则天 武则天晚年时,各地天旱灾害不断。信佛的武则天下令赈灾的同时颁布了一条禁屠令,禁止民间屠宰牲畜。慑于武则天威严,全国上下无不遵守。恰在这时,开国元勋秦叔宝家的孙媳妇一胎双子,喜事临门,摆了个满月酒宴请百官。席间,秦叔宝突然想起了"禁屠令"这事儿,心中不免惴惴。于是敬酒时对百官说:"若说禁屠令,今天不该有此宴。 可老母亲晚年喜得俩曾孙,实在高兴。既然各位来了还希望尽情喝酒的同时,多多包涵!"在场的人无不答应。可这一说偏偏提醒了来吃酒的傅游艺、杜肃两个小人。二人相视一笑,心里有了小九九。散席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各揣了一个肉包子。 两人其实跟秦家无仇无怨,只是觉得邀功请赏的机会到了。第二天他们就向武则天密报此事。添油加醋的同时,还将两个肉包子呈上。武则天立即宣秦叔宝的儿子秦怀玉和其亲家上殿。问明此事后,让人拿出俩肉包子让他们辨认。秦怀玉和亲家一见大惊失色,急忙叩头谢罪。 武则天此时却笑了起来:"我禁止屠宰,只是禁止无端地屠宰,像你们家有这么大的喜事。理应庆贺,屠宰并不过分。今天叫你们来,只是告诉你们,请客时不要什么人都叫。"武则天顺手指了指旁边的傅游艺、杜肃说,"像这样表面应承,却偷揣包子出来的人,就不要叫。" 唐朝历史风云人物之杨玉环 大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话可概括苏老先生的诗意: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绯闻女友是谁 她是中唐诗坛上颇具影响的巾帼诗人。她也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绯闻女友"。"茶圣"陆羽、谢灵运十世孙僧人皎然、名士朱放等一众名人雅士都跟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她就是李季兰。唐朝最能折腾的女人之一。 李季兰从小天资聪颖,善于作诗,他父亲因此也经常带她出去到处显摆。 一日家中蔷薇花开,李季兰父亲忽然来了兴致,想考一考女儿,于是随手指着一株蔷薇,逗弄道:"会做诗吗?"她沉思片刻,一挥而就,诗中最后写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让李季兰父亲大惊失色。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文采,非同凡响。 尤其是一句"架却",谐音"嫁却",明咏蔷薇,实则是待嫁女子心头乱,而此时李季兰只有五六岁啊!想到这里,李季兰父亲的脸色阴沉下来,恼怒地说:"此女子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为了将李季兰可能出现的不检点行为扼杀在摇篮里,李季兰的父亲将她送到道观玉真观里,让她做了女道士。 不过他绝对没想到,道观里的生活并非是青灯古佛、隐居深山那样清心寡欲。由于当时道教繁荣,女子入道观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她们不但享受各方供养衣食无忧,而且还能与男子自由交友游玩。李季兰父亲本想将她从"失行妇人"里拉回来,结果在无意中推了她一把,助长了她的率性与不羁。 玉真观虽地处偏僻,但因景色幽谧,成了不少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游览之地。而颇有几分姿色的李季兰,也成了不少风流文士挑逗的对象,但她不羞不恼,反而暗送秋波,"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在她心中,爱情的种子已经发芽。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李季兰偷偷溜到离玉真观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虽穿着布衣芒鞋,但言谈举止却不凡。李季兰一问才得知,这人竟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朱放的传世佳作。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一道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两人抚琴相对,互诉衷肠,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然而情不绵长,不久朱放应皇帝诏令,前往江西为官,"离人无语月无声",留下佳人独立月色中。 这时,一位叫陆羽的男子又闯入李季兰的生活。陆羽本是个弃婴,被僧人捡到后在龙盖寺中长大,因编写《茶经》而被人称为"茶圣"。陆羽在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道士才华出众,便慕名前往。两人一人在宫观,一人在寺庙,处境极为相似,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聊着聊着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诗云:"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不过陆羽虽然有才华,但颜值上却差那么几分意思——身材矮小,还有一点口吃。在李季兰眼中,若要将他当作终身伴侣,那还差了几分,不安定的她在茫茫人海中继续寻觅,陆羽的好友皎然进入了她的视线。 皎然俗家姓谢,字清昼,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他善于写诗绘画,有着"诗僧"之名。在陆羽介绍下,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容貌英俊,言谈儒雅的他让李季兰芳心大动,写下情诗《结素鱼贻友人》相赠:"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不过皎然毕竟是出家之人,对于李季兰的表白,他只能以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一次次爱情的挫败,李季兰没有消沉,反而过的更加潇洒。三十岁后,她整日出入于茶会酒局,赶赴笔会诗宴,疯狂结交各类诗友。 唐代的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这样评价:"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有一次,她甚至在一个宴会上大讲黄段子。当时她和诸位名士在开元寺聚会,在座的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中医称为"疝气",病象是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李季兰放肆地拿他开起了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与疝气谐音)。"刘长卿也没发怒,反而笑着回了一句:"众鸟欣有托。"引发举座大笑不止。 然而豪放的李季兰没有想到,这种不拘小节最终会引来杀身之祸。780年,刚刚继位的唐德宗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下达了削藩的命令,结果大将朱泚借此发动叛乱占领长安,德宗仓皇逃至奉天避难。李季兰没来得及逃离,滞留在长安城里。出乎意料的是,朱泚非常赏识她,还让她为自己写诗。 豪爽的她想都没想,欣然写下"故朝何事谢承朝,木德天火消。九有徒归夏禹,八方神气助神尧。紫云捧入团霄汉,赤雀衔书渡雁桥。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诗意大致是说天下归心,祥瑞频现,天地含育,生民逍遥……总之都是歌功颂德的习惯套路。 然而没过多久,德宗平定叛乱重回长安,开始对叛国之人进行秋后算账,其中就有李季兰。德宗将她召入宫中,大声训斥:"你既然是个诗人,怎么不知道严巨川的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朱泚叛乱时,太常少卿樊系之被逼迫起草即位册文,文成服药而卒。严巨川感其事,迫于叛军的嚣张气焰,写诗以证清白),还敢为叛将唱赞歌?"下令将李季兰乱棍打死。一缕香魂就此消散。 唐朝历史上武则天时代的刑罚有多残酷 唐朝时,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引得各国景仰和向往,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唐朝对外的政策也十分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对华夷就一视同仁,因此,唐朝不仅有少数民族官员,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官员。 武则天时期,就有一个老外不远万里来中国从事逼供工作,这个人即深目高鼻,满脸胡须的著名酷吏索元礼。索元礼,胡人也,卒于691年。为武则天的男宠之一薛怀义的干爹,其性情残忍凶暴,以诬告陷害他人为能事,死在索元礼之手的冤魂有数千人之多。索元礼经薛怀义推荐入宫后,经手的第一桩案子鱼保家的案子。新官上任三把火,索元礼发明了两大刑讯逼供的法宝:狱持和宿囚。 狱持即泥耳笼头,枷研楔毂,折胁签爪,悬发薰耳,卧邻秽溺;宿囚即昼禁食,夜禁寐,敲扑撼摇,使不得瞑。《新唐书》记载:"元礼揣旨,即上书言急变,召对,擢游击将军,为推使。即洛州牧院为制狱,作铁笼□囚首,加以楔,至脑裂死。又横木关手足转之,号‘晒翅’。或纺囚梁上,缒石于头。讯一囚,穷根柢,相牵联至数百未能讫,衣冠气褫。后数引见赏赐,以张其威,故论杀最多。" 在鱼保家死活不肯招供时,索元礼喝了一声:"来呀!取我的铁笼子!"只见一座顶部有一个仅能容纳头颅的小口,旁边还有一块上粗下锐的小木橛,用来"楔"进犯人头部的各个部位的铁笼被抬了过来。这种新奇的刑具立即把鱼保家吓得招了供,被判处了死刑。后来"来呀!取我的铁笼子!"便成了索元礼的口头禅,让人为之闻风丧胆,后怕不已。"是时来俊臣、周兴踵而奋,天下谓之‘来索’。"索元礼开了先河后,一时间酷吏纷纷涌现,其中和索元礼齐名的是来俊臣,二人被合称为"来索",即来逮捕的意思。 两人不仅臭味相投,还联手发明了十种枷刑: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着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合编了一套刑讯逼供的教材,取名《罗织经》,共分12卷:阅人卷,事上卷,治下卷,控权卷,制敌卷,固荣卷,保身卷,察奸卷,谋划卷,问罪卷,刑罚卷,瓜蔓卷。 《罗织经》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事上卷"讲解如何和皇上相处的秘诀:"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勿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瓜蔓卷"讲的则是如何无中生有制造大案的秘诀:"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罗织经》堪称中国第一部"厚黑学"著作。据说宰相狄仁杰看完《罗织经》后,出了一身冷汗。武则天看完则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索元礼此等酷吏敢如此狂妄,与武则天是有着很大的关系。酷吏是在武则天的扶持下兴起的。 文明元年秋,武则天临朝不久,徐敬业"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旬日之间,"得胜兵十万"此事后来虽得以平定,但其隐藏的势力仍很令人担忧,于是有人建议武则天"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武则天便开始了扶持酷吏。史载:垂拱元年(685),武则天"疑天下人多图己……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上面列举的几个唐朝历史风云人物只是唐朝历史中极少数的几个,其实在唐朝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传奇人物,这些人物的出现给了我们太多的故事以及幻想,而这种幻想才构建成了唐朝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故事内容,让我们得以对唐朝充满了神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