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绘图能力、空间转换能力、识图能力为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改革方案,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总结出教学改革研究实践的成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课题:长春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TKBLX-2016285)、吉林省教育厅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6ZCY315)研究成果。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也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绘制机械图样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分析 1.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和识读、计算机绘图等。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大量的手绘和计算机绘图的实操练习课时。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增加专业课课时,缩短了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这就影响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统一。中高职衔接生源大体分为两类:中高职对口招生和五年中高职一贯制学生。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中高职对口招生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过一些机械制图的知识与技能,他们已基本掌握三维立体和平面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但是,由于课程的安排,大多数"准高职生"对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和零件图绘制等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并未学习。五年中高职一贯制的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升入对口的高职院校,许多中职院校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却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取消。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中职生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惰性大。很多中职生在课堂中,不看、不听、不想、不画。这样的学习习惯若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全班的学习效果。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机械制图教学目标及方法改革 1.岗位需求、匠心培养,采用分段教学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学生勤奋、扎实、创新的"工匠精神"。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匠心精神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授课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工科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运用制图工具完成图样的绘制。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并未进行足够的图板作业练习。此外,某些机械工程企业还需要员工运用三维CAD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下,将原有机械制图课程改为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学生在中职院校中学习画法几何——基本投影法、截交线和相贯线、三视图画法等知识,掌握基本的图板作业技能和CAD平面绘图技能。在此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二维制图,偏重培养学生利用平面图形表达形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另一部分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机件表达方法、常用零部件国家标准绘制方法,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三维CAD绘图技能。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三维模型的建构能力和零件图的识读能力。这样的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改革,将原有高职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程仅有的56学时,增加到中高职两部分学习的120学时。这就能够基本保证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中所需的课上学时。 2.兴趣提升、创新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1)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中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的专心程度有限,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更缺乏实践工程经验。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必须从实际教学环境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关知识点可以多利用图像、三维模型、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制作优质的配套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们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匠心精神。 例如,在进行"组合体绘制"任务的实操过程中,以前授课教师会在教室中展出挂图,然后一边在黑板上做绘图示范,一边指导学生绘图练习。这样的教法,不仅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更无法掌控课堂节奏,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短小的微课视频,将这些学习资源放在已搭建好的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晚自习或休息时间,根据需要自学微课并完成该知识点的绘图任务;教师在下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上交的绘图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2)将STEM的教育理念引入机械制图课堂中。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s)英文首字母的简称,旨在培养学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中高职衔接学生虽然基础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但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将STEM教育理念引入机械制图课程中,不仅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力学等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匠心精神的培养。例如,"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单元,在学生手绘制图后,还要绘制计算机三维模型图。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设计梯子、钥匙、指甲刀等日常生活用品。在任务中,学生不仅学习绘图方法,更要对作品的美学、力学、工程装配等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与研究。学生在绘图完成后,利用3D打印机将零件制造出来并装配,再次对所绘机械结构进行力学和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改进。 实践证明,将STEM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创新能力,缩短课上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研究。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学生是在学完机械制图课程之后再进行CAD绘图软件学习。這就无形地将一门课程拆成两门,学生对前后知识掌握连贯性不足,教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重复性教学。有时,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期末成绩,增加了机械制图课程的习题课学时,压缩了计算机绘图操作学时,使得计算机绘图学习成为"鸡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授课教师需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研究。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机房进行相应的CAD绘图软件学习和操作练习。比如,在完成"手绘基本体三视图"任务后,学生还要完成计算机绘图任务;而通过CAD三维图形绘制,强化了学生二维和三维转换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机械制图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实践改革研究 在中职阶段,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绘图基本功,除了每个学习任务后的绘图作业外,还需要在期末时通过笔试考核学生手绘和计算机平面绘图基本能力。 在高职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读图",即考核中需要识读较多的图形结构,这就需要改变期末考核方式。为此,机械制图课程组教师将期末笔试改为课程学习平台上的机考评价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避免了笔试中评价分数、试题数量的局限性,拓宽了考核评价的范围,使考核评价知识与技能点更为科学、合理。在考核结束后,系统不仅会给出成绩,更能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以便于教师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调整。课程组采用系统自动判卷,避免了人工误判的情况发生,使评测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后都要独自完成相应的手绘作业,作为过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当然,在过程考核中若教师仅靠分组学生的每次任务成果来评价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仍是比较片面的,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真实评价学生制图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把每学期的技能大赛融入到教学项目中。开放性的赛项使得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与信心、巩固知识与技能,提交的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模板,选拔出来的学生还可作为种子选手继续参加上一级技能大赛。这样的考核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四、小结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是硬性地将中职和高职课程联系在一起,体系下的学生也不是在两段学习过程中简单地进行中职和高职课程的学习。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做出合理、科学、统一的规划。两段式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将STEAM教学理念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