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任务的设计


  黎杏玲 吴继宗
  摘要:本文通过左脑式与右脑式学习的比较研究,提出在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体验式任务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有效培养,并以汽车专业学生为例,分享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开展人物访谈任务的经验,分析体验式任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价值,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任务 人物访谈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 技工院校
  一、理论背景
  经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左脑式和右脑式学习。过去在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常用的是左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现成的知识,学生们以识记为主。
  经过多年论证,左脑式学习存在一个极大的弊端,这些强行记忆的知识容易随着记忆曲线逐渐消失殆尽,左脑式学习接收的是"二手"知识,学生很难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相反,体验式任务的学习者可以亲身感知学习内容、输出技能,重在实践,这种右脑式学习更利于学习者的终生成长。本文提到的体验式学习就属于右脑式学习。
  体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的理论。早在20世纪上半叶,以杜威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就提出学习的发生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反思。体验学习模式主张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一种能产生直接后果的经验。本文将就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任务的设计,谈谈具体的实践经验。
  二、现实需要
  1.将企业管理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需要
  多年来,教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们绞尽脑汁,想用更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对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后却发现,学生们对前途缺乏理性规划,普遍存在频繁跳槽现象。精英班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虽比普通班学生稍高,可职业适应性不强,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可见,长期以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以理论为主、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模式脱轨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设计有针对性的体验式任务,以任务引导学生走近职业人,体验企业文化,提前了解企业环境与岗位需求,能更有效的提高职业适应性与稳定性。
  以汽车专业学生为例,利用对汽车从业人员进行人物访谈的任务,学生走进企业,拍摄职业人的常规工作过程,从设计采访提纲、现场采访、后期制作到作品展示,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基本对该岗位的常规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这远比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介绍更具体有效。
  2.将体验式任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需要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虽然进行了较深刻的改革,课堂基本采用任务驱动的思路教学,但由于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见下表),任务驱动更多地停留在案例分析的层面。
  课后,学生的信息处理、文字运用和归纳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沟通、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危机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涉及较少。这受传统讲授中学生的地位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将任务与企业结合,学生通过任务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感受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激励自我增值,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3.将职业精神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需要
  不少教师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教学中只强调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教育。长期忽视思想性的教育,学生只掌握了操作性技能,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当理想与现实不符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宏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人物访谈时,学生们都喜欢提问岗位的要求、日后的晋升条件等问题。作为过来人,各行各业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技能不是最重要的,基本岗位能力在接受企业培训后就能上手,相比之下,企业更看重的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职业素养,另外待人接物的技巧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也很重要。"这让一向重视专业技能、轻视综合能力与素养培养的学生们在访谈后对综合能力与素养培养有了新的认识。
  三、具体做法
  1.阶梯难度,渐进引导
  设计体验式任务最难的是寻找切入点,更好地将企业文化与理论知识结合。如果简单地将企业捆绑在知识上,缺乏企业认知的学生就容易因任务难度太大而轻言放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设计上,使用递进式的任务设置更为合适。
  例如在入学初期,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企业和岗位有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对职业生涯做理性地定位。因此,针对汽车专业学生,笔者设计了人物访谈任务,任务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学生将他们对企业和岗位的疑惑,转化为合理有效的引导性问题;第二步,协助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第三步,给学生公开展示的机会,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指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总结优化。
  人物访谈的任务看似简单,但是许多学生在收到任务时会感到无从入手。通过分解任务,难度阶梯式递进,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思路清晰、阻力减小,一步步执行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使技能与素养得到更有效的输出。
  2.团队合作,排忧解难
  众人拾柴火焰高,体验式任务是对学生技能与素养的双重考验,面对开放性的任务,他们随时要面对许多无法估计的困难,这时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凝聚力与战斗力。例如在访谈初期,学生普遍会遇到如何落实访谈对象的尴尬,孤军作战时学生容易轻言放弃,团队合作则可实现资源互补,优势高下立见。
  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促进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这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贴近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稳定性。
  3.经验分享,持续改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设置体验式任务,对教师也是一场深刻的考验,任务的提取考验的是教师的跨专业能力,企业、行业和专业缺一不可。教师切不可做甩手掌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面对学生千奇百趣的提问,教师要充当军师为学生排忧解惑,铺桥搭路;访谈结束后教师提供平台,让学生们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彼此学习、讨论,寻求下一阶段优化改进的空间,此可谓真正的教学双长。
  每次笔者都会主动参与经验分享环节,先谈笔者的感受。这样既可调动气氛,也可抛砖引玉,学生们畅所欲言的效果往往超出预期。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分享,学生们的收获不言而喻。
  4.成果优化,网络共享
  其实,体验式任务不少教师也曾尝试过,但常遇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学生们的热情日渐消退,能坚持到底的屈指可数。经过多次与学生沟通,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教师对成果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试想一下,学生们排除万难完成任务,却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他们又怎么会有兴致继续参与呢?
  因此,笔者会利用微信、网络或者校园展览等方式对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成果推广,拓展课程的传播范围,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转化。
  四、实践总结
  1.优势分析
  (1)自主探索,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职业,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是立足社会、追求成功的支点之一。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一个人要科学管理自身的发展和有效推动事业进步,就需要规划职业生涯。
  技校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始于入学前的专业填报,但由于技校学生的主观条件容易受不正确价值观的误导,加上学校专业引导不充分等客观原因,容易把收入高低作为衡量职业生涯的唯一标准。因此,为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尤为重要。
  传统教育强调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重"统"而轻"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进入技校前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容易出现对教学内容不认同的情况,产生消极应付的态度。
  体验式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把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相关理念和要求融入到各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主动参与一创新一分享,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成果。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启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做自己命运的掌握者。教师通过提供现实和创设的情景,引发学生对职业乃至人生的关注,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采用体验式任务是"以生为本"的体现,照顾了技校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兼顾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形成。
  (2)资源互补,促进能力与素养的多元化发展。库伯认为,体验式教育有六个基本特征。
  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
  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
  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学习本身充满了紧张与冲突,学生既要积极体验,又要反复观察;既要经历具体体验,又要实现抽象概括。
  第四,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它发生在所有人类环境中,体验在人生的所有阶段。
  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或创设更多种环境。
  第六,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它能够实现先前人类文化经验累积的社会知识和个人主观经验积累的个体知识之间的转换。
  技校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经常出现好高骛远或者叶公好龙的错误心态,这是因为他们对职业要求不清晰,面试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开展体验式任务,可以将虚拟场景与企业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从业者的不容易,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准备。
  另外,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任务设计中包含着各种挫折情景设计,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公开的分享与探讨,对学生反思并吸取教训、相互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整个体验式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人翁组建学习型团队,不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个人的能力与素养都得到提升,这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体验式任务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多元能力的自我提升过程,与专业课的能力培养相辅相成。
  (3)披露实况,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理想状态下,鼓励技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好办法,但受企业需求、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教学中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对提高学生职业认知的效果不佳。
  偶尔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受个人能力與社会资源的影响,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或是实践内容与本专业无干,或是从事一些重复性、辅助性的工作,无法对职业形成系统的认识,对即将从事的岗位一知半解,无法将职业思考与实践结合,不利于完善职业规划的思路。长此以往,造成技校学生跳槽频繁、企业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尴尬局面。
  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单靠教材作为载体,教学效果相对固定,学生更多的是要求"看",也就是"从观中学"。而体验式教学提倡的是做中学,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从一个旁观者升级为一个参与者,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了更具体和宏观的理解,这种体验对学生摆脱短视和功利思想,提升个人精神境界有很大帮助。
  在积极氛围的带动下,学生对职业理想的设定会更加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个人发展轨迹,进而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岗位的稳定性。
  再者,体验式任务占用的场地资源不多,学生参与程度高,配合多媒体、网络等数字化资源,优秀的学业成果推广容易,能持续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共享各专业的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间岗位设置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让教学更富于生活化,缩小课堂与企业实际的距离,架起技校到社会的桥梁,提高优质就业率,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2.改进方向
  (1)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跨专业"教师。体验式任务的开展,让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更开放,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假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跨度不够,都会让学生的体验效果大打折扣。
  因而,在深化课堂改革的同时,建议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实践智慧,成为"双师型"教师。最终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家长乐见"的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局面。
  (2)密切关注学生发展,优化体验式任务设计。如何有效掌控体验任务的完成度是有效开展体验式任务的一大难题。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学习层次不均、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同,任务完成程度的差异也较大。
  建议下阶段可以优化体验式任务的设计,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合理设置阶梯难度,规避预见性问题,加强学生体验的全过程知识与心理引导,提高学生凝聚力,强化团队意识。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发挥团队影响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职业生涯规划是技校学生扬帆起航的第一步,在满足就业需求的同时,更应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重视自我管理的持续性发展,将个人修养与价值判断融入职业道德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承担起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的责任,才是真正的成人长才。
  体验式教学的理念秉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寻求真理、审视自身,这种教学手段值得提倡。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活动为载体,建立起学习型团队,主动探索发现,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更深层次的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元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