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能大賽越来越受到各部门和各地的重视,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大赛的选拔性决定了参与的学生只能是少数人,大赛期望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形成"在学校专业教学中较难实现。本文对技能大赛及"全员化技能大赛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让技能大赛真正促进教学,以及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能大赛 全员化大赛模式 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2017年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获奖选手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极大地提升了技能大赛的地位。2018年教育部等3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4号)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赛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形成,引导社会了解、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地位。 一、技能大赛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目前,最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这是由世界技能竞赛组织举办的大赛。世界技能竞赛组织成立于1950年,是以技能竞赛方式,促进成员体之间青年工人的培训交流,并以此促进专业技能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培训地位提升的一种国际性组织。 首届世界技能大赛1950年在西班牙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4届,前10届均为欧洲选手参加,我国选手首次参赛是201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只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首次参赛就获得了一枚银牌,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在2017年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共参加了4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位列金牌总数榜首。中国上海获得了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权。 我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始于2008年。从2008年起,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举办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十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年增大,更加体现德技并重、教产结合和社会参与。"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 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很多,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学校都对技能大赛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搞得轰轰烈烈。这对职业院校师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技能大赛的影响 举办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对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专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对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必须首先自己精通比赛项目所要求的技能,才能在指导过程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对学生来说,参加大赛既对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有极大的作用,又能极大地锻炼自己的职业综合素养,比如细心、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等等。 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来说,大赛可以展示、检验专业教学的成效和水平,其比赛项目设置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引导作用。 但是大赛毕竟是选拔性的,真正参与其中的师生只是少数,要想让大赛对学校专业教学能起到更广泛的引导作用,需要关注其覆盖率和参与率,只有参与的人员更多,专业技能覆盖面更广,大赛"以赛促教"的宗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全员化大赛模式"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河南省从2016年开始推动全员化技能大赛,其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三、"全员化大赛模式"的含义 全员化大赛模式和传统技能大赛参与者"少而精"恰恰相反,它是"大而全"的。这种比赛模式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比赛的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是推动全体学生全面提升专业素质。理念是注重"公平",为每一位"应该参赛"的学生创造能够参赛的机会,从而达到检验并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传统的技能大赛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参与的比赛。为了更好地实现选拔功能,往往在比赛内容上做文章,通常会选择有较高难度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作为比赛内容,有时在难度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只能以"新"来体现"难度",和专业本身的学习往往有一定偏差。 而全员化大赛模式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全面",这就要求比赛的覆盖面要广,比赛的内容要更具有基础性。在制定比赛方案时,比赛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基础性,适合选择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既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会经常使用的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技能的相关基础技能。 因为比赛内容的基础性,所以更注重流程的规范程度、工艺的精良程度、过程的完美程度、结果的标准程度,把这些方面因素作为比赛的重要内容,而不是突出竞赛的难度和速度。这样能更好地促进竞赛中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相关内容的融入,是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融合的有力推动方式。 四、"全员化技能大赛模式"的实施方法 1.项目设置 为了达到学生全员参与的目的,适合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为比赛项目。以笔者学校已连续举办几届的"指尖上的铁路校"系列技能大赛为例。 一方面,我们针对所有专业学生选择通用技能为比赛项目,比如电工相关技能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设置了用万用表测量出电路的线电压和相电压、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安装等基本技能为比赛项目。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为基础,设置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为比赛项目。在城轨信号专业中,设置了转辙机检修作业程序及故障处理、计算机联锁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等核心技能为比赛项目;在城轨运输专业中,设置了信号旗语的展示、城轨服务礼仪等核心技能为比赛项目;在供电专业中,设置了供电综合技能为比赛项目;通信专业中,设置了光纤熔接项目等核心技能为比赛项目;机车车辆专业中,设置了制动模块模拟组装、空气管路诊断为比赛项目等等。通过这样的项目设置,达到了参赛学生"全员化"的目的。 2.参赛选手的确定 传统大赛的参赛选手通常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学校往往举全校之力去为这"少而精"的队伍保驾护航,忽略了绝大多数不参赛学生的技能训练。 "全员化技能大赛"模式为了实现全员训练、全员参与的目的,需要注重参与面的广度,较好的方式是采取随机抽取选手的方式参与决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都进行训练并进行测试,最终随机抽取决赛选手,决赛选手的比赛成绩代表本班或本系的整体水平。这样的方式避免了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的滋生,同时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也有极大帮助。笔者学校在校园技能大赛中,就实施了这样的办法,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3.设备和工具使用 采用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常规教学设备和工具,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传统技能大赛的一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往往会要求使用比赛专用设备,这样的限制一方面导致了参赛机会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比赛结果的不公平。其实大赛本身依然是一项教学活动,不应该受到工具和设备的限制。 全员大赛模式中,设备和工具就是平常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甚至学生自带设备和工具也是允许的。这样可以避免比赛设备的干扰,使比赛过程更加公平公正,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进一步融合。 4.评价体系 注重评判环节的功能性。任何比赛的评判环节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评判是对比赛内容、比赛过程的评价,评价既影响结果,又影响比赛的过程。 "全员化技能大赛模式"要体现其"全员化"的特点,势必和传统大赛的评价体系不完全一致。传统技能大赛的评价体系中,更突出技能的选拔性,而在全员化大赛的评判环节中,更注重技能的基础性,同时更注重对职业精神相关内容的评价,注重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 具体评价体系上,一方面加大对职业精神相关内容评价的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重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另一方面,在相关职业技能和相关职业精神融合方面的评价中,注重体现评判的科学性、原则性、导向性。当然,职业精神的评判更多的是主观评价,评价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参与评判环节的人员具备更加高度的综合素养,保证评判的公平和公正。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如今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重视的情况下,在"中国制造2025"宏偉蓝图的引领下,职业技能大赛不应该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更应该成为全体职业院校学生的广阔舞台。 "全员化大赛模式"从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参赛选手的确定上、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上、评价体系的功能上都突出"全员化""全面性",以实现学生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目的,不求难度求广度,不看速度看态度,能更好地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院校办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