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美丽乡村村委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美丽乡村村委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村委调研报告
  根据**市"美丽**・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南"美丽办"发〔2014〕65号文精神,按照"县美丽办"指示的工作要求。为了反映出横县新福xx村委xx村的群众最"盼"、最"难"、最"怨"、最"忧"等问题,本人在2014年11月对该村开展了x次调研。现将调研工作内容作如下总结:
  2014年11月x日,本人对xx村的群众开展(走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调研工作。其中xx群众反映最"盼"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难"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怨"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忧"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
  2014年11月x日,…
  所做的"三带三问三帮"(即:带政策、带技术、带感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定规划、帮跑项目、帮解困难)具体事件、事迹。
  我们(挂村责任干部、新农村指导员、村委干部等)通过调研工作要做到"三带三问三帮",把xx村的"清洁乡村"活动打造成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民生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
  x县xx(单位)xx村挂点干部(调研人)
  第二篇: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通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
  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
  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
  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
  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
  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
  老百姓的新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的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把把美丽经济变为富民强村的载体,转化为生产力外,必要的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让村民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以村为主体,制定村民公约,派驻规
  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
  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
  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
  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
  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 "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
  (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
  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
  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
  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
  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
  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
  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
  4、"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
  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
  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
  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
  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
  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
  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
  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
  4、"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
  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第三篇: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主题调研报告
  锦绣壮乡广西,这片热土上的人物历史总是璀璨的,远至柳宗元洪秀全,近至李宗仁、邓小平,他们都在广西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历史人物,源远流长,人美,水美,山更美,这里有中国绿都、东盟永久之都南宁,有中国龙城、历史名城柳州,有梦幻之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土人情皆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业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现在的农村清洁和环境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农村,到最基层去看看吧!
  我也是农村人,家乡是广西柳州市,利用暑假空出来的一点时间,我走访了家乡的好几个村庄,在我走访的这几个村庄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走在路上各种垃圾随处可见,零碎的垃圾随风飘荡,最终被吹到道路两旁,十分醒目。我采访了各个村的当地村民:对于这种现象,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结果他们的回答大体上意思都很相似:我们扔我们的垃圾,只要不把垃圾扔到人家和自家家门口就行,我们每天扔的垃圾也不算多一天也就一小袋,况且我们农村可没有像学校和城镇那样有垃圾桶和垃圾池,我们的垃圾少的就随手扔在路边,多点的就拿到河边扔,让水冲到下游去,感觉对我们村民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我表示很无奈,想想他们的某些话似乎也有些道理。于是我采访了本村一个五十多岁且是唯一这个年龄段上过高中的大伯,问了同样的问题,他说:这样的现象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啊,对于生在农村的你应该也有所体会了吧!我们农村的人可不像城里人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有吃穿住且能供得起孩子上学就算是不错了,对于身边的卫生什么的啊,根本不会去在乎这些的,我从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也很不习惯这样,但是久而久之也就看淡了这些事情,农村不是学校和城镇,有很多垃圾桶,还有固定的垃圾池和环卫工人,我们什么都没有,所以路上的和河边的垃圾多固然就不奇怪了,不过,有些点城市是绝对比不上农村的,就是空气和山水。谢过大伯后我继续踏上”征程”。
  现在在广西的绝大部分农村中,很多都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包括我所在的村子也是一样,于是我初步得出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1.基本上没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对于身边的卫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不像学校城市有垃圾桶和垃圾池,还有环卫工人,3.大多数人都是只上过小学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上过学,文化素质差间接导致环境保护意识遭到忽略。关于和大伯的访谈中,他提到的空气、山水,确实比城里强得多,这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关于小河流的垃圾,却远远要差了。我去了本村的一条小河,水很清,可以用清澈见底来形容也不为过,河底却是清晰可见的不明垃圾,各种各样的都有,河岸两旁,更是”林林总总”:塑料袋各种色的都有,用过的农药瓶和农药袋,不大不小的一袋袋垃圾……咋一看,就像洁白的玉上有点点黑头,让人觉得总是美中不足。特别是农药袋和瓶,还残留这化学农药,如果冲刷到河里去了,会严重污染到水资源!在河的码头,我就地采访了在洗衣服的阿姨,问她河里的破旧的衣服是怎么回事,她回答:有很多都是长大水的时候冲下来的,其他的基本都是村里的人拿到这里来扔的,没地方扔嘛,只能扔到河里让水冲到下游去……在河边问了一位正在装水打农药的大叔问他们怎么处理这些瓶子和袋子:直接扔在这里呗!又不值几个钱,不扔在这里还能扔到哪里去呢?他的反问,竟然让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想起了大伯的话:我们农村人哪里像城里人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啊,清洁乡村,首先是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这个为基本啊。
  这就在前些年,镇里建立了全镇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个村子我以前只去过一次,真的很不错,这次由于种种原因去不了了,没能留下照片,实在遗憾。我去的时候,从同学口中得知,哪里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在各条道路上一定距离内有一个垃圾桶,村里总共有三个垃圾池,每个月有垃圾车进来清理村里的所有的垃圾。家家户户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住的是两层120平方的楼房,道路都是水泥路,实现路路通,还有公共厕所,公共健身器材,灯光球场,小型公园,……作业干活全部实现机械化,这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这样的农村,干净,整洁,无愧于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对此,我最后得出农村环境以及卫生问题的几大重要因素:1.绝大部分村民都没有接受过文化知识教育,从而间接的影响到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乱倒垃圾不已为然2.经济落后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基本上是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一定数量的垃圾桶以及垃圾池,这样直接导致村民们的生活垃圾无处可倒,只能倒在家的附近的路边上,或者是倒在河边3.没有卫生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生病都是很卫生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田中劳动,就算再脏他们都早已习惯了所以他们对此觉得再讲究还是一个样,改变不了的。除此之外,村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垃圾:牛粪。这种垃圾在农村几乎是无处不在,想改变这种状况,估计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在广西的农村中,家家户户世代依靠牛来耕耘,在农村离开了牛,就好比城里人下了岗一样,活活的等着喝西北风,意味着他们的秋天过”惨不忍睹”。虽然村里也出现些耕田机收割机等机械化,但是对于广西来说,很多都是山地地形,机械化的是无法完成的,只能依靠人力和牛来完成,几乎每户农村人家都会有一头牛,他们要活下去,要生产,这是必须的,所以在农村的路上看见有牛粪,请不要大吃一惊,这是正常的现象,要完全消除这种,则需要很大的工程。
  垃圾问题,之后就是水土保护问题,生于农村的人们来说,经济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虽然广西近年来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观,基本上都已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如今村民们对其他方面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农村走向城市读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些开支都是一笔很大的数目,经济压力也不断的增大,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更多的更快的赚钱方式,据我所走访的好几个村庄,我所看到的山头,几乎都是种满了一种树——小叶桉。这种树特点:生命力非常强,成长很快,种植快,收获周期短,最主要的是投入少,利益大。但是,种过这种树的人都知道,凡是种过这种树的地方泥土都是很贫瘠,很松,大雨一冲刷,泥土几乎全被冲刷掉,对水土破坏力可见是如此之大,且种过这种树的土地,再想种植其他东西,一般都很难成活,因为土地里的营养几乎全被它吸收掉,经济效益好,短期内就可出售赚钱,村民们有谁不心动呢?况且还是在贫穷的农村。针对这一问题,林业局给出解释:小叶桉是从国外流进国内的一种商品树,对于种植这种树,我们林业局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砍伐卖掉,由于我们也认识到这种树对水土的破坏力很大,我们计划在这几年内要绝对禁止种植小叶桉,而且还要制定相关规定,必须要全面禁止,保护好水土和原始森林。对此事,我也感觉到很震惊,如果为了眼前的大利益而把我们的家园破坏了,我们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呢?只有留下悔恨。
  对于以上的调研结果,可总结出广西农村的现状:1.垃圾在道路上随处可见,还有牛粪更是无处不在2.小河两岸有村民们扔满的各种垃圾,分外”刺眼”,还有河底,虽然河水依然清澈见底,但是河底下也是清晰可见的垃圾很多,以破旧的衣服据多,河岸的农药袋和农药瓶则最为严重3.种植小叶桉的山头面积广泛,对水土破坏大,对已有的树林滥砍滥伐,不断的在破坏。然而我们试着与镇里的唯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山上种植有能保护水土的树木,也种植了很多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果树,全部实现田园化管理,道路上干干净净。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垃圾桶,该村总共有五个垃圾池,娱乐设施健身设施完善。通过该对比,我提出几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提高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组织一些宣传环境活动,向村民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没有良好的生活水平和美丽的广西,农村是组成广西的重要部分,看到农村才能更显出广西的风土人情,要使农村保持清洁卫生,则必须先让村民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个人自觉,全村民参与,至少要做到能教育好下一代注意环境保护。
  二、加强城乡卫生清洁工程的投入。城乡卫生清洁工程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清洁工程,这个工程需要普及至农村,并且贯彻落实到位,要落实到位,则需要资金的投入,例如,给每个农村的道路上设定垃圾桶和建垃圾池,让村民们的垃圾有处可倒,这是清洁工程最直观的环节之一,估计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这样也许能大大减少农村道路两旁以及河岸两旁的垃圾。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给村民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已是普通农村村民的梦想,就以全镇的唯一的新农村为例子,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到这个村庄,给人一种干净、清新、整洁的感觉,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了一个档次。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村的发展和清洁极其重要。
  四、政府应当全面禁止种植小叶桉。小叶桉对水土的破坏力前面已解释清楚,这里不作过多的解释了,要想要村民不再种植这种树,必须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要让村民们知道这种树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利与弊,且弊远远大于利!让他们重新对种植小叶桉危害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定来辅助对村民们解释小叶桉的危害,加强监督,一旦发现就立刻制止并且给予相关的处罚,这样,软硬兼施,我想就算村民再大胆也不会拿处罚开玩笑。
  这四点建议,我恳切的希望能当地政府部门能引起重视,也希望能够帮助到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新村,关于卫生方面上,前边我忘记提到一点,由于在农村,大部分村子里都没有公共厕所,因此存在很多这样的不文明现象:随地大小便。这个希望政府能引起重视,毕竟现在是21世纪新时代,不再是过去的古代,而今也不是过着”野人”的生活,自然,行为上必然要文明得体,而这种文明则需要物质条件作为基础,希望这件事能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与经济支持,给农村一个清晰的空间,给广西一个文明的世界。
  大西南广西,我们壮族同胞世代的集居地,绿城南宁,绿色方显出壮乡首府生机勃勃、生气盎然。龙城柳州,从城中绕城而过的柳江河,是工业柳州最大的特色和骄傲,一个西南部最大的一个工业城市,还能有一条如此清澈的柳江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柳州,广西的骄傲。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漓江甲桂林,人间仙境的桂林,让多少中外游客们流连忘返,雨中的漓江山水,更是让你有神仙般的梦幻感觉……此外,还有旅游胜地北海银滩、革命老区百色、最大的农民起义之地金田村……如此美丽可爱的广西,还有十万大山为依靠,我们有什么理由让她不美丽下去呢?通过我自己的调研报告结果分析,要让广西保持美丽,则需要从农村的环境保护和清洁卫生做起,以这个作为出发点,建设更上一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环境质量和清洁卫生搞上去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更加美丽洁净!
  第四篇: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调研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调研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牢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密切党群关系,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走访调研活动,我到联系点xx镇xx村进行了调研走访。通过与村干部、党员座谈,到群众代表家里走访,了解了xx村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对该村下步建设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提出了建议。
  一、村情概况
  1、基本情况。xx镇xx村位于黄河小浪底大坝北岸,是小浪底大坝库区的第一个村,也是xx镇小城镇规划"两带三区"的黄河文化休闲区,全村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x余亩,现有居民x户、x口人,x个居民组。该村"两委"干部x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x名,高中以上学历x名,35岁以下x名,60岁以上x名,党员平均年龄x岁,村党支部曾获河南省五好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也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示范性文化大院等20余项荣誉。近年来,该村瞄准建设"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总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水资源,立足生态做文章,已发展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2、产业发展现状。该村是随着小浪底水库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典型移民村,是后靠安置村。依托水资源和工程建设优势,长期形成了水产养殖、机械运输、旅游服务"三产鼎立"的发展格局。一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xx村50%面积被淹没,形成了广阔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该村养鱼户近30户,网箱养鱼达到x余箱,主要是从事鲤鱼和鲢鱼养殖。二是借助区位优势发展运输业。由于地处小浪底坝系工程核心区的特殊地理优势,机械运输业发展很快。目前,该村有私人铲车7辆,挖掘机6辆,吊车4台,大型货运汽车22辆。仅机械运输业一项每年为村里带来x余万元的收入。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借助黄河小浪底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该村利用广阔水域空间和秀美风光,积极完善旅游设施,投资x余万元,修建黄河楼、巨龙亭、龙凤阁3座观光亭,建成xx码头,购置游艇、游船x条。十几户村民先后发展餐饮、旅社、超市、照相、出租车载客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四是积极转移劳动力发展务工经济。为解决土地减少造成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该村积极与广州、云南等地企业联系,输出青壮年劳力x余人,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组装,月收入都在x元以上。剩余的留守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稍低的村民,大多在小浪底建管局从事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务工经济已成为xx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村128户,30余户从事水产养殖,x余户从事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基本形成了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该村抓住"百村富民"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x余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游园主体工程,高标准完成"文化一条街"建设;投资x多万元对休闲文化广场、小游园进行提升,修建"丹凤迎春"村标一座,实现道路、通信网络全覆盖。二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现代观光农业,探索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并筹资x余万元,实施引黄提灌工程,将x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条件。三是持续整治村庄环境。以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先后投资x余万元,拆除破旧房屋、清除垃圾堆,规划建设村口游园,建成文化剧场、绿色休闲长廊等;投资x万元,安装路灯x盏,使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亮化;投资x万元,对庭院外墙进行统一粉刷,营造红瓦白墙效果;注重清洁长效机制建设,成立环卫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处理。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素质需要提高。xx村虽然富了起来,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不新。满足目前生活水平的村民多,追求高质量富裕型的少。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经调查统计:村民x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x%。三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约占x%,大多数缺乏致富本领,尤其缺乏非农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水产养殖品种单一。目前村里的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是传统的鲤鱼、鲢鱼,经济效益不高,便宜时价格仅x元左右一斤,可引进中华鲟、红鲤等名特优品种。二是种植业以传统农作物为主。大多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认为种粮食最可靠,思想不开阔。要围绕观光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流转土地,引导发展名特花卉、特色水果、生态观光农业。三是缺少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虽然持续招商,但收效甚微,没有引进一个像样的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项目。
  (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xx村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在走访中发现,塑料袋、粪便、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部分地方土地裸露,绿化不到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观光和人居环境;村里供排水管道缺乏统一规划,有生活废水乱排现象。
  (四)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里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基本上没有企业,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明显。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xx村被列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我就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谈一下个人的建议。
  (一)立足水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定位。xx村地处小浪底景区,有山有水,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山水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好去处。xx村可借助小浪底风景区的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明确自己的优势,才能定好位,定好位后,就瞄准这一目标全力建设。该村确立的"建设黄河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定位,方向准、目标明,以要围绕生态和旅游做文章。
  (二)围绕生态和旅游编制规划。一个国家、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规划做引导,一个村庄要长足发展,同样需要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更离不开规划。要站位全市乃至全省沿黄旅游发展的大局中,去科学规划、超前规划。要积极与国内旅游业界的专业院所接洽,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广纳谏言,不惜代价编制规划。当前需要:一是确立规划先行的思想。按照"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地、高标准地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充分认识xx村所在区域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历史和人文背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确定发展模式、建设规模,合理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周边旅游景点的互补融合。三是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在规划的指导下,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小浪底北岸新区和镇里的整体规划衔接,每家每户的建设要遵守村里的规划,统一标准、样式、特色进行,不能随便建设、违规建设。
  (三)遵循自然条件有序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按照"遵循自然、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分步推进"的思想,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村里的地容地貌,依山就势进行建设布局,民房统一风格样式,不需要拆除统一成排字房;绿化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度追求高档名贵树种,要适应本地气候、土质条件,可以绿化梨树、桃树等林果树。二是量力而行。村里现有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游园、观光凉亭、文化一条街等,健身器材齐全,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减少不必要推倒重来的浪费。比如居民区较为集中连片,房屋规划建设风格也较为统一,就是2014年建设的房屋格局较小,外观老旧,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对民房进行立面提升改造。三是突出特色。立足该村地处小浪底国家景区的优势和鲤鱼养殖的主导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采取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重点是提升大河广场的黄河文化内涵,建设"黄河民俗文化一条街",开发乘船垂钓、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旅游项目,通过渔家秧歌、祭河仪式、饮食习俗、渔民舞龙、大鼓、渔家号子等民俗活动,策划摄影比赛、烹饪大赛等,展示鲤鱼文化、烹饪文化、黄河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加快推进黄河鲤鱼餐饮文化主题品牌建设,打造"黄河鲤鱼餐饮文化"特色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四是分步推进。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分成阶段,制定台账,责任到人。搞好宣传发动,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去规划建设。建设推进要根据条件情况,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推进一项,把好标准质量关。
  (四)整合要素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旅游开发、土地流转、生态涵养等政策,加速要素的叠加和资金的整合。一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对山、水、林、田、路统一设计施工,搞好修路、绿化、土地流转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农民进行多种经营,发展有前景的"农游结合"项目。二是与城镇化建设结合。统筹考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利用小浪底北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供排水、垃圾处理、桥梁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按照基础设施城市化,村庄建设景区化,景观建设园林化的标准建设。三是与生态环境整治结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持续整治环境,形成美丽乡村保洁的长效机制。四是与招商引资结合。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项目招大商,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第五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
  县农办廖海英
  根据要求,现将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
  在桐乡、长兴、安吉、桐庐、遂昌等地的实地考察以及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受最深的、触动最大的是创业、创新、规划、整合、融合、经营等字眼。长兴的中心村培育、安吉的美丽乡村、桐庐的秀美乡村、遂昌的洁净乡村,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创业创新氛围浓。创业创新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创新,在行动中创业。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和城乡统筹建设,桐乡进行了"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新市镇为依托,开展了区域建设用地、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优化调整,既加快了要素向新市镇集聚进程,也拓展了市镇、工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农民新村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设施与城市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一轮的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城市、现代家园、现代市民的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功能区分,把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逐步引导到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城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拓展和层次提升。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安吉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担保公司,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县信用联社1200万元作为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引领标准高。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更是发展力。如,长兴把加强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目前已编制的规划19个,应修编的规划2个,需新编的规划13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县域一体化规划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全县区域的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一核心三组团"、中心村、一般村的规划布局,突出抓紧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详规》,按照平原水乡、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设置100个左右的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借助浙大规划设计专业教授、专家的力量,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龙头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小城镇和村庄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使全县各项规划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安吉县在"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目标指导下,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资源整合力度大。整合资源就是握指成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桐庐县自2014年起就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村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下发文件,以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现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整合范围主要是涉及财政性资金的新农村建设到村项目,项目资源整合,将依据"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预算,统筹安排、明确分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踏勘、统一论证、统一审定、统一验收、统一专户"的要求进行使用。长兴等6县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支撑的投入体系,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遂昌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立了以工商资本为引领、以村级组织为主导、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农户和工商业主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产业文化融合深。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创建的灵魂所在。如长兴、安吉,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敬请期待好范文网推出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桐庐的秀美乡村创建,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
  经营美丽效益好。放大品牌效应、转化创建成果,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遂昌在区域范围旅游资质大同小异、景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改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从之前单一的政府、个体景区营销,走向政府引导、企业抱团、乡村融入、全民参与的合纵时代,以强大的营销合力,带动旅游业持续红火,以大旅游促进乡村建设。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二、我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我县自身独特的山水优势和产业优势,2014年起,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山里人家、湖畔人居"的风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村小布局散。近年来通过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有3万多名农民向城镇、中心村转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了农村,空心村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全县169个行政村,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仅16个,所占比例不到10%,而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高达93个,占55%,另有19个村的人口还不到200人/村。
  生态文明观需进一步树立。近年来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变,但村庄整治水平较低,只是简单的改水、改厕、改寮,村庄整洁、绿化、亮化、美化程度低,赤膊墙还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改变乱扔垃圾、乱倒脏水的不良习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佳。
  农业产业需要提升。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另外,农村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食用菌产业占据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
  三、几点启示
  山水童话乡村是美丽乡村在云和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寻找差别,差异发展,赋予山水童话乡村新的内涵和外延,调结构、增活力、强保障、夯基础,着力构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进一步开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新局面。
  基本原则:一是统筹发展,将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做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一规划;二是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三是特色发展,立足云和,兼容并蓄、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不断累积、形成、体现、展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四是生态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彰显生态优势。
  基本要求:一是特色化,要彰显云和魅力,突出云和特色,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可复制的"童话乡村";二是品牌化,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把"童话乡村"作为一张国家级名片来打造,形成云和特色的品牌,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三是系统化,要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将整个农村作为一个系统来创建和谋划,整体推进;四是项目化,要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进度、质量的要求都要十分具体,不能空泛含糊,确保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五是有序化,要分类、分期、分批启动,整体有序地实现建设"童话乡村"目标。
  (一)实现路径
  1.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调整行政区划布局。通过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等系列规划,围绕"一城三镇"平台,加快行政村撤并,完善农村空间布局,按照"撒并自然村、迁移高山村、建设中心村、做强小集镇"思路,做大乡镇,改变乡村小而散的现状。二是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促进进城的农民享受城里居民同样的政策和待遇,使农民变为市民。三是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转政策。鼓励下山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程序,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使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2.加快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升级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支持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和集群理念,围绕建设"中国生态黑木耳生产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浙江生态绿茶基地"目标,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建设"中国木制玩具创造基地"、"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三是加快以旅游景区开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山水资源、玩具产业和"小县大城"优势,形成滨水休闲、民俗休闲、乡村休闲、生态休闲和产业休闲互促互动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最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
  3.营造童话意境。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对村庄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加大乡村童话文化识别设施建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户外休闲场所建立童话故事宣传牌、童话故事个体或系列雕塑,或是将农房打造为一个故事背景或者场所,增加童话色彩。三是农房外墙立面改造。在农房墙面绘制童话故事、童话标识,或者涂上童话般的颜色,让人全方位感受到童话乐趣。四是建设童话景观带。对村边、路边、水边、庭院及房前屋后进行特色景观化建设,打造出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四季变化、梦幻般的景观带。
  4.提升童话人文。一是通过建设中国木玩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木玩与幼教、动漫相结合,并把云和本源的童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童话融入到农村,促使木玩文化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建设童话展示馆、童话体验园、童话人家等措施使世界经典童话故事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本土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月等活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玩具文化、船帮文化、女神文化资源,建设"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之乡,推动本土文化充分彰显;四是开展村民素质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五是加快完善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建设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六是以"网格管理、阳光服务"为抓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温暖、亲和、透明、全覆盖和无差异的阳光理念融入农村管理服务中,拉近干群关系,促使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二)具体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继续深化、细化《云和县"山水童话乡村"发展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云和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一手抓村庄环境治理,一手抓人口集中居住,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捆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2.坚持典型示范,科学引导。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树立梅湾村等童话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东、中、西三大区域协同推进的"童话乡村"布局。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是工作责任主体、村庄是落实行动的区域,农民是落实行动的行动主体,要尊重并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童话乡村"的建设中来。
  3.坚持整合资源,注重经营。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资源,多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财力、物力、精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童话乡村"建设的乡村。
  对建设"童话乡村"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项目对接和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向省市申报重点建设项目,乡镇、村主动规划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层层抓项目落实和项目建设的机制。农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培养营销人才,充分运用营销战略,整合旅游、农业等营销资源,推动乡村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组织领导,强化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山水童话乡村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领导小组根据"童话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乡村申报情况,确定每一年度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及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统筹确定全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项目安排表,落实相关部门、乡镇、村具体实施,并负责督查指导。每个重点建设村由一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一个部门联系。专门成立技术指导组,驻村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污水治理和垃圾收集处理的日常管理和公共设施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对"童话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乡镇、行政村进行"以奖代补"。
网站目录投稿: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