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描写塔克西拉(Taxila)。塔克西拉,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正是唐玄奘西游取经的最后一站,《西游记》中"西天"的原型。在塔克西拉,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古城曾历经波斯,希腊,佛教三种文明的冲刷。 塔克西拉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是巴基斯坦著名的历史古城和犍陀螺艺术发祥地。塔克西拉原名塔克西哈拉,梵文意为"石雕之城"。公元前6世纪,塔克西拉为犍陀罗王国的首都。公元前5世纪,古城所在地区成为波斯大流士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将塔克西拉归至麾下,因阿育王信仰佛教,塔克西拉逐渐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学者云集的哲学宗教艺术中心。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至此,古希腊文化也开始在此扎根,古城名字也改成了希腊文"塔克西拉"。 如今,轮廓鲜明的塔克西拉古城遗址依稀可辩,城垣、佛塔、寺院庙宇和人物浮雕,分布的错落有致,显示了这座城市的昔日盛况。塔克西拉博物馆珍藏有出土的大量碑文、佛像、陶器、钱币、器皿等文物。 1980年,考古学者在这里挖掘出公元前2000年至3000年的陶器,有人推测此地可能就是南亚地区人们最早聚居的地方。如今,历史的风雨早已消磨了古城身上的光彩,但那多年繁华所酝酿出的神韵却仍然散发着光芒。步入方圆12公里的塔克西拉遗址区,只见一片半米多高的墙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座小丘之侧,宽达10米的主干路、街巷中纵横的排水沟、城脚深深的水井仍然清晰可辨,恍惚中那些高大的城垣、精致的神庙仿佛再现在眼前。 塔克西拉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见证者。公元前4世纪,希腊国王亚历山大的远征军进驻塔克西拉,希腊人不但没有将塔克西拉毁灭于战火之中,反而将希腊的雕像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至今,在一座佛塔的壁基上仍可看见一座双头鹰雕像,这就是希腊文明的典型表征。 从美丽的伊斯兰堡向西北驱车35公里就来到了塔克西拉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个花园中,主体建筑为希腊风格,是由punjab省的建筑顾问Sullivan先生设计,Sullivan先生设计的塔克西拉博物馆包括一个大厅,两个L型的展示厅和一个开放式的门廊,中间还有一个庭院,博物馆历经10年建成。1928年4月5日,塔克西拉博物馆正式开放,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博物馆只是当年全部设计方案的四分之一,Sullivan先生设计的门廊和中心庭院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建成,不过巴基斯坦在独立后的1965年到1969年间,对博物馆的设施和展台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修护。 博物馆的外墙是由塔克西拉当地产的灰色片岩建成,两千多年前,同样的石头用来建造了一个佛教文化的繁荣城市——塔克西拉,如今这些石头依然是当地人建造房屋的主要原材料,博物馆外部的屋顶由红色的瓦块砌成,内部屋顶则是用柚木制成,传说波斯人曾经用相同的木材建造他们在塔克西拉的宫殿。 博物馆的花园中遍植着印度黄檀和柏树,草坪经过了精心的修剪,美丽的金盏花盛开着,交错弯曲的小路两边是桔树和琵琶树,饱满的果实坠在枝头,博物馆的后面还有一株珍贵的菩提树,增加了这里的佛教气氛。 周末的时候,这里就热闹起来,烹制菜包肉末饭和制作抛饼的声音在花园的空地上响起来,身穿蓝色和白色kameez-shalwar(长衫和长裤)的女学生,头戴Duppata(头巾),在博物馆里度过快乐的一天,她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和周围的犍陀罗文化遗址,写生绘画,学习有关佛教文化的各种知识,然后在花园中吃一顿露天午餐。 塔克西拉博物馆是巴基斯坦最精美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展示了塔克西拉古城不同时期的艺术杰作和生活风貌。 塔克西拉与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厚的渊源。据史料记载,公元405年晋代高僧法显到达此地,并居住了长达6年之久,不过当年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公元650年来到塔克西拉,在此讲经、说法整整两年。如今,玄奘的讲经堂遗址仍然保留着。 讲经堂分为上下两层,都是用泥砖打造出来的,首先进入的是较为拥挤的底层,四周是一个个小小的打坐间,中央大厅则是众多打坐台,打坐台上有许多当年的佛像雕刻,残破的外表似乎在讲述着当年香烟缭绕的盛景。拾级上到第二层,中央是一个宽大的天井,一般的听讲者可在其中席地而坐,周围是一圈听讲的小间,属于层次较高的佛教徒。 天井的一角有一间露顶房舍,这是讲经者与听讲者用清水洗手的地方,另一端有一个高高的佛坛,这便是玄奘讲经所坐的莲花宝座。在讲经堂的隔壁是当年僧人们的厨房和餐厅,地放一排方形的石墩便是僧人们吃饭时的椅子,而石墩旁有一个用深色石头制成的小磨盘,传说中唐僧曾用这个磨盘磨过豆腐,不知唐僧从中国带来的这种传统美食是否合乎当地僧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