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该说话时不说,不懂说时少说,是一种能力。随着年龄渐长,这种体会越来越深。 01、说话过程中要保持两个基本原则 观点对错不判断 我们在说话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己在心里判断对方的观点。 其实每个人的观点,只是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很难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 充分的尊重 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对事物的观点方法也是不同的,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与人交流,这是产生尊重的基础。 尊重能保持你在交流中的良好姿态;尊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可敬;尊重能让人向你展示到心灵最深层。 02、尽量不使用否定性的词语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在交流中不使用否定性的词语,会比使用否定性的词语效果更好。 因为使用否定词语会让人产生一种命令或批评的感觉,虽然明确地说明了你的观点,但更不易于接受。 如:"我不同意"这句话,可以换一种说法;"我希望你重新考虑一下"。 03、换一个角度表达更易接受 汉语是世界最复杂的语言之一,这种复杂性,也说明了它的丰富多彩,同样的一种观点就会有多种表达的方法。 我们在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妨深思三秒钟,也许会生成更精彩、让人喜欢的语言。 04、运用好你的肢体语言 有研究表明,交流时文字、语调、肢体动作等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文字占7%,语调占38%,肢体动作(语言)占55%,所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会为你的谈吐增加魅力! 05、给予希望比命令更有效 命令式的语言能给人以歧视、不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削弱人的积极性,有时还会让人反感,自然会对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06、一语概全最伤人 说话就事论事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时候人们说话时,就会把意思扩大化、深层化。 孩子在倒水时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家长有时就会说:"你天生就是一个败家子。" 如果换一种说法:"没关系,以后注意,你能自己倒水,说明你在成长,我们很高兴。"孩子的情绪就大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事情是变化的,人也是在变化,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每件事都有积极的因素,就事论事,决不概全。 07、情绪不稳少说话 人在情绪不稳或激动、愤怒时,智力是相当低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高度的情绪不稳定时,智力只有6岁。 在情绪不稳定时,常常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本意,道理理不清,话也讲不明,更不能做决策,不要相信"急中生智"的谎言。生活、工作中,一句反目成仇,甚至闹出命案的例子举不胜举。 08、幽默的话语分时说 有人很幽默,给人添加了不少交流的欢乐,但幽默要分时分地使用,切不可不分时间、地点随意幽上一默。 唐王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却因大臣的一个幽默错杀了一员大将。 有一次,李世民接到密报,说边疆守将王和可能要谋反,逐约几名朝廷重臣商议,这时大臣李展内急,因事情紧急,李世民与几个重臣就先开始商议对策。 正在大家拿不定主意时,李展如厕回来了,他回来看大家都很严肃,就想幽默一下活跃一下气氛,说到:"恶疾之存,伤身误国,斩之最佳!" 09、说话时以爱为根基 爱是一股无穷的力量,从关爱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人产生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10、说话要注意谦让 谁也不会喜欢一个抢功的人,人们往往更希望得到鼓励。懂得谦让,让出成绩也是鼓励,这主要是指智慧上的成绩。 如,我们在探讨某某难题的解决方案时,有时是在自己的提示下,别人想到了办法,这时就需要说:"你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可以一试。"而不是说:"我的想法启发了你"。 说话能让人喜欢,不只是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还要我们养成学习、观察的好习惯,不断的约束与修炼自己,要常反思,悟出来的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