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别让纠错阻碍孩子发展的脚步


  可能有不少父母认为,只有纠错才能保证宝贝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你潜心纠错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无意识中设置障碍,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
  一片好心换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2岁的欣欣正在搭积木,每次搭到3块,他的"大高楼"就会失去重心,轰然倒塌。欣欣搭积木的方式很显然有些不得法,他总是不按积木的大小排列,随便抓起一块就往上摞,大块的积木往小块积木上面一搁,他的"大高楼"就倒塌了。欣欣有些不耐烦了,带着哭腔嚷开了:"妈咪搭!妈咪搭!"欣欣妈在一旁看得正着急,看看欣欣不耐烦了,赶紧出手:"你看,你不能那样搭,要这样搭,这样很快就可以搭好了。"欣欣妈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帮他搭起了一座"大高楼"。然而,欣欣妈那句"哦,大高楼搭好了"刚一出口,欣欣就烦燥地一把将"大高楼"扫倒,大声哭叫起来:"不搭了!不搭了!"欣欣的哭闹把欣欣妈搞得莫名其妙:我好心按照他的要求帮他把"大高楼"搭好了,小子怎么就这么不领情呢?
  不合适的纠错会起反作用
  像欣欣这样的行为其实并不难理解。宝贝在做任何对他来说有难度的事情的时候,他可能都会出现方式性的错误,也可能向妈咪寻求帮助,妈咪也确实可以适当地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在给他纠错或提供帮助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方式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这种善意的行为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会带给宝贝挫败感
  欣欣妈不仅否定了欣欣的做法,而且三下五除二就把欣欣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搭建好的"大高楼"搭好了,妈咪的纠错让欣欣很不舒服,妈咪的麻利又与欣欣的"笨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让欣欣自身的无助感与无能为力的感觉更加明显,于是他就只有借助把"大高楼"扫倒,并且逃避再做这件事情来摆脱这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
  2.可能剥夺宝贝自我探索的权利
  也许有的父母不会像欣欣妈一样一手包办地帮欣欣把"大高楼"给搭起来,而是指导他采取正确的方式,把大积木放下面,小积木放上面,帮助他自己把"大高楼"给搭起来。这样处理可能不至于带给他挫败感,但是却让宝贝失去了一次自己尝试的机会,变相地剥夺了他自我探索的权利。
  3.可能让宝贝变得逆反或者退缩
  没有人喜欢被人否定,宝贝也是一样。尤其2岁左右处在逆反期的宝贝。不合适的纠错方式会给宝贝一种有人跟他对着干的感觉,这会激化起他的逆反心理,让他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经常被纠错的宝贝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拒绝尝试,变得退缩,不敢探索,试图通过逃避来避免失败。
  4.可能让宝贝怀疑或淡化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宝贝纠错的时候常常会忽略他的感受,把目光集中在他的错误上。这就可能导致宝贝怀疑或淡化自己的感受。比如宝贝的玩具被抢了,他很生气,于是伸手去打了抢他玩具的小伙伴。如果家长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打人这件事情上,就很容易忽略宝贝那种生气的感受。如果宝贝总是遭遇这样的经历,他自己也会逐渐淡化这种感觉,并且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释放这些感觉,那么他就可能从旁路发泄这些情绪,导致出现一些不良行为。
  5.可能导致宝贝出现人格缺陷
  粗暴的纠错方式会导致亲子之间出现裂痕,让宝贝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情绪。父母那些否定性的标签贴在宝贝身上,会让他认同父母的看法,继而自我否定,怀疑自身的价值,并在父母这种行为的影响下学会谴责自己和别人,同时也轻视别人的价值,变得多疑、富于攻击性、喜欢苛责别人,甚至导致人格缺陷。
  宝贝在犯错中发展的特别方式
  宝贝认知的发展经常呈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接受某个正确的信息,以直觉的方式认可这个信息——在某些时候不太确定这个信息,于是出现错误——在实践中再度以直觉的方式确认这个信息——反复几次以后,真正确认这个信息。比如,在教宝贝识字时,他看起来认识某个字了,但是当你翻到下一页的时候,他似乎突然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盲区,于是,他把这个字认错了,再翻到下一页的时候,他可能突然又认识这个字了,就这样,他在不太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很坚定地确认了这个字,并且最终将他牢记在心。玩其他游戏的时候也是,宝贝会不断地尝试,一会儿做对了,一会儿又错了,经过多次的尝试之后,他终于可以完完全全把握正确的做法了。就这样,宝贝不断地成长起来。
  利用错误促进宝贝发展的方略
  宝贝没有寻求帮助时——
  这个时候,宝贝往往在全副身心的探索,他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犯错,一再地失败,但是,他仍然会斗志昂扬地继续探索,直到某一刻,他突然顿悟,自己把问题给解决了,而这种顿悟带给宝贝的成就感与自我控制的感觉是别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当宝贝潜心于某项活动的时候,即便我们看到他正在犯非常明显的错误,我们也没必要急于去打断他,给他施加影响或者给予他任何指导。给他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对宝贝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宝贝逐渐开始烦躁时——
  在宝贝经过努力之后仍然一再在犯错,并且一无所获的时候,他可能开始烦躁,这时候,父母可以恰当地介入,给他提供一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宝贝提供帮助的时候,父母要把握一个原则,以免带给宝贝负面的影响。这个原则就是:不要直接替代宝贝来做某个事情,不要给予宝贝过于详细的指导,急于纠错,让他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被人支配,进而没有了探索的积极性,而要给他一个方向,让他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继续自我探索。
  宝贝请求父母提供帮助时——
  这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火候的阶段。很多父母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坚持不给宝贝提供帮助,而要让他自己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以锻炼他的抗挫折能力和自主自立的意识。但是这样处理并不能让我们如愿以偿,相反,还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诸如导致宝贝产生更深的无助感,让宝贝变得越来越冷漠,或者干脆放弃努力等等。当宝贝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毫无疑问应该站在宝贝的身边,给他支持。只是这个支持的度要把握好,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让父母的帮助为宝贝提供一个恰当的支点,让他利用这个支点,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当宝贝请求父母提供帮助时,建议父母如此应对:
  *切忌一手包办,代替宝贝做完所有的事情,而要尽量以场外指导,引导宝贝自己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以保证他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
  *如果事情难度很大,宝贝一再犯错没有任何进展,即便父母场外指导也毫无进展,父母就可以考虑将整个工作分成N个步骤,帮助他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将其中一小部分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交给他自己来完成。一旦他能做到某个步骤了,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减少父母做的量,逐渐反方向进行调整,让宝贝一步步摆脱错误,走向成功。
  父母为宝贝的错误感到愤怒时——
  当宝贝犯错的时候,就算父母脾气再好,也会有因为宝贝的行为感到愤怒的时候。一味地抑制自己的愤怒有时候并不见得就是最佳选择,因此,父母在确实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的时候,不妨通过某种方式来释放这种愤怒,并且也让宝贝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合理安全地表达父母的愤怒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
  *告诉宝贝他的什么行为让我们生气了。
  *根据父母愤怒的程度,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愤怒强度的语言,比如"我生气了"、"我很生气"、"我非常生气"等等。
  *向宝贝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并告诉他我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给他一个努力的方向。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宝贝即便明白父母生气了,他也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文/林怡)
网站目录投稿:新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