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立夏养生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春夏之交,日照时间延长,暑热渐渐增多,很多人常会出现身体不适,或消瘦,或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或整日昏昏欲睡、气虚神倦、乏力等座夏症状。因此,立夏过后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做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速度,有计划地工作,注意情志的调养,减少焦虑心境,保持肝气的疏泄、否则。就会伤及心气,以致秋冬季节易生疾病。 在古籍中曾有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立夏也被人们称为"孟夏"。即夏天的开始。这时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这个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节气相交的时候应该顺应天气的变化。所以立夏的养生中应着重关注对心脏的养护。
  "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
  故为神明之用"。这些我国古代医学谚语都说明了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心"在中医中既有"血肉之心"。即作为器官的心脏。
  又是"神明之心",指的是人们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活动的能力。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在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阴阳相互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通应。心属夏气,也就说。夏天这个季节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大。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保养。
  立夏节气后。人们减少了穿衣。衣衫也比较单薄,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的人也要当心外感风寒。在这个季节一旦患病,中医也不主张轻易使用发汗的药剂,避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预防心脏病发作。立夏节气,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态,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清展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保持血气通畅。在膳食保养中。这个季节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清淡为主。适宜的膳食有荷叶凤脯、鱼腥草拌莴笋、桂圆粥等。有清芬养心、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养血安神的功效。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人心"。人们在春夏之交重点关注心脏。心被称为阳脏,主阳气。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最易发泄。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自然,注意养护阳气。
  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因此,在"立夏"之季要把精神养生做好,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科学研究认为,"耐热锻炼在初夏",人们要抓住初夏这段时间,进行耐热锻炼。这样即使夏季高温到来,也不会觉得炎热。而且锻炼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为预防夏季的各种传染病有一定的作用。
  《素间·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过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应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日:"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主血脉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把血液运送到全身,然后又回到心脏,如此循环不息。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里的营养物质在循环的过程中,起着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全身的作用,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依靠心脏的搏动在脉管里循环流动,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如果心脏出现毛病,会使血流不畅,脉管空虚,就像干枯的河流,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癖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指的是心主神明,有心藏神的说法。神,中医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解释。广义的神,主要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指的是神志,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藏象学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肌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生命之神产生于胚胎形成之际。生命诞生后,人体不断生长发育,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水谷精气充养着生命之神,正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肌体正常状态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应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们才能进行认识和思考;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的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因此,肌体器官组织中,心居于首要地位。
  心之阳气,维持肌体功能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即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而濡养周身,使肌体生机不息,所以中医把心称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此外,心与夏气相通应。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因此,立夏之时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养护之道应是晚睡早起加午休,不要发怒。重点关注心脏保养,避免伤到心并到冬天时生重病。
  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重视立夏养心和养生,平和过渡到夏季。
  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时节,温度明显升高,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虽说夏天来了,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昼夜的温差也较大,因此早晚要适当添衣。进入到夏季,昼长夜短越来越明显,根据自然界阳盛阴虚这一变化特点,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注意不要贪凉,不要在风口处睡觉,以免受风着凉而生病。
  另外,由于"立夏"时节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容易出现睡眠不足。因此,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夏季正午1-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适当午睡,可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如果中午不能午休,则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分钟左右,以放松身心。
  要保持精神安静
  立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特别是老年人,初夏之时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为此,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重视"静养",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写字、钓鱼、下棋、种花等。
  运动后宜洗温水澡
  立夏之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同时,运动不要过于剧烈,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时,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及散步、慢跑等。
  运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这时如果立即洗澡,皮肤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因此在夏季,运动后应适当休息并饮水,过一会儿再洗澡,洗澡时最好选用温水,不要用凉水。
  初夏宜进行耐热锻炼
  炎热的夏日,我们不可能总是呆在空调房里,那么如何应对夏日的酷热呢?专家建议,初夏期间在必要的条件下进行耐热锻炼。科学实验证明。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身体里的一种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就会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进行耐热锻炼是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
  进行耐热锻炼,首先要把握好时间。每夭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一7点和下午6一7点。早上时段正是温度逐渐升高的时段。下午时段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锻炼内容包括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等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达到预定要求,且运动时间不要过长。当出现休温上升、头昏、头痛等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到凉爽处进行休息。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其次,进行热水浴。初夏气温不高,热水会使毛细血管扩张。人体会出很多汗,有利于人体的散热。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巧分钟左右即可。
  经过初夏的耐热锻炼。盛夏来临之时。室外气温达到36℃一39℃时也不会感觉热。另外、进行耐热锻炼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夏季的各种传染病有一定的作用。
  一定注意,出汗是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但是出汗过多对健康是不利的,会造成人体血液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人体的散热量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尤其是体质较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运动时一定要最力而行。
  夏日宜养骨
  天气炎热的夏季。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少麻烦,但是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却非常有益。夏季阳光充足,人们穿着较少。裸露皮肤面积大,皮肤经阳光照射后。体内能产生更多的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另外,夏季人们的室外活动较多,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又能够增加骨骼弹性和韧性,改善或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因此,中老年人要抓住夏季这个养骨的好时机。
  养骨首先可从饮食入手,保证充足的钙源,这样可以在活性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使钙质在夏季被身体大量吸收,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每夭一杯牛奶;经常喝点加醋熬的骨头汤、虾皮冬瓜汤;粗粮制品和紫菜等海洋食品中含钙量高,也是补钙的好选择,而且这些食物中还含有其他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均衡人体营养,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十分有好处。另外。养骨除了钙质外,还需要复合骨胶原,复合骨胶原可以增加骨骼的韧性,促进骨骼的形成。
  如果缺少复合骨胶原,就像用沙子盖房子一样,缺少钢筋和水泥,骨骼大厦就无法建成。中老年人还应经常吃一些蹄筋和肉皮,来保持胶原蛋白的摄入。
  特别提醒,夏季是饮用啤酒的黄金季节。但是,过量饮酒可抑制骨生长因子,加快骨钙、磷的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
  另外,养骨还可从运动入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运动锻炼的时间,可促进骨骼对钙质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研究证明,在行走、跑步等运动中,人体自身重是给骨骼一种压力,也就是说骨骼承担了人体自身的重量,可以增加骨骼钙的含量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
  中老年人最好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邀弯、买菜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注意,游泳、骑自行车算不上负重运动、因为这两项运动人体自身重量的绝大部分被水的浮力或自行车承担了。
  孩子宜抓住夏季长个好时机
  立夏时节,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高峰期,人类也不例外,儿童尤其明显。这个时期儿童体内各种器官和细胞的功能非常活跃,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发育加快。如何抓住孩子生长的好时机,下面就重点介绍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多晒太阳。立夏时,太阳光照还不是很强烈,孩子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晒太阳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左右较好,每天2小时。晒太阳一方面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另一方面还可以杀灭细菌病毒,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并能预防贫血和枸偻病。
  第二,注意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多做运动。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及各种球类运动。每天至少要做半小时左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障骨、脑细胞得到充分营养,并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脑发育更好。
  第四。保证小孩有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儿童每天要保证9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孩子自然会长高。另外。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或长期抑郁。生长发育也会受影响。父母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心情舒畅,健康成长。
  注意,不要让孩子滥用增高产品。
  乱服增高产品,乱吃补药,往往会导致孩子发育提前,骨骼提前闭合,生长时间缩短,孩子反而长不高。
  夏季宜饮热茶
  温热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人体吸收水分主要在小肠,胃对水的吸收量非常的小,可以忽略,一杯500克冷水。需要40-50分钟才能完全流入小肠。如果喝的是热水,则可以加速胃壁收缩。使水很快地流入小肠而被吸收。所以,喝热茶,能尽快地满足人体对水的需要。
  茶叶中富含钾元索,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有资料表明,热茶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使大盘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饮一杯热茶可以在10分钟后使体温下降1℃一2℃,并可保持20分钟左右。此外。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感到凉爽。
  夏日饮茶以绿茶为宜,不仅能够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散热,还能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菊花茶、金银花茶等也都是不错的夏日饮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茶饮料和茶是两个概念,因为茶饮料里面很多茶的成分都已被氧化了。
  饮茶好处多。但也必须适量。饮茶过多,会使体内水分增多,加重心肾负担:饮茶过浓,会兴奋大脑,使心跳加快、尿频、失眠;过多摄入茶中的咖啡碱,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不利。老人、儿童及孕妇等的饮茶量要适当减少。一般以饮淡茶为主。
网站目录投稿:痴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