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倒闭与一个产业的衰颓,听起来并没有太大关系,联想到一起还有些不可思议。但了解蝴蝶效应的人会明白我的思考,这不是杞人忧天。 在谈手机行业之前,讲一讲光伏产业寒冬的故事。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可以用"疯狂"一词来形容。疯狂到什么程度?参与企业激增,从2008年的30多家发展到200多家,中国光伏总产能高达27GW,而当年全球的新增装机容量也只有17GW而已,产能严重过剩。接下来的三年,就是光伏产业的寒冬,不断有裁员消息,80%以上的企业及供应商相继倒闭,甚至影响了全球光伏产业,国际咨询机构isuppli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的增速高达139%,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25%。国内四大光伏企业巨头之一的尚德,2011年开始巨亏,在2013年宣布破产,一个行业巨头在产业衰颓面前竟是如此无力。 这也让人反思,为什么原本被寄以厚望的高新技术产业,不过十年时间,就这样衰落了?总结教训,有三个方面值得深思:一是在低质低价的模式下快速扩大规模,终究是走不通的。二是依赖政府及资本补贴而非创新驱动,终究是走不远的。三是缺少政策引导以及企业自律的产业,终究是走不顺的。 这三点,其实是国内诸多产业的缩影,之所以这些产业还在繁荣发展,是因为病态还没到一个爆发的临界值。一旦到达这个点,产业的寒冬随之而至。有人说手机行业寒冬将至,这个判断下的有点为时过早,但确实有这样的迹象出现。 1、手机产业不乏低质低价模式 从手机厂商的上游供应商谈起。去年以来,有一批手机供应商无奈倒闭。包括东莞万士达、东莞联胜、苏州联建、兆信通讯,以及今年10月份,中兴华为一级供应商福昌电子宣布破产,而其前后,珠三角地区还有东莞京驰、深圳鸿楷兴、深圳中显微、惠州创仕等先后关门大吉。死亡企业名单中,有手机配件供应商也有手机代工企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缺乏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曾以低成本低价格取胜,但在技术发展大潮中,在成本提升与收入微薄的夹缝中,管理不善,逐渐失去生存能力。 低质低价模式何止在上游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手机厂商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品牌商甚至是大厂,为了销量目标推出大量的超低端手机,整个行业的核心战斗力也都聚焦在500-2000元之间,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品牌建设也无多少益处。实际上,基于品牌价值的销量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看到三星与苹果的销量份额全球领先,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利润占据整个行业的97%。所幸的是,国内华为、OPPO、Vivo等企业已经看到了品牌溢价的价值,开始有步骤的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这才是国产手机应该有的发展姿势。 2、仍有企业还在依赖补贴驱动 手机产业上补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补贴,来自与政府或者投资者;另一种是间接补贴,也叫交叉补贴,在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中比较常见。 直接补贴主要见于中小品牌,如重庆政府给当地手机企业的补贴,投资者对于新晋互联网品牌的补贴。这种直接补贴都不是长久的,如果两三年内仍然找不到正确的发展姿势,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可能就会惨遭收购或者宣布倒闭。当年很多光伏企业就是在政府与投资者的补贴之下,从滋润到挣扎!大可乐、百加手机的没落是典型的例子。 所谓交叉补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运营商最开始发展交叉补贴,3G时代在运营商的强势主导下,很多厂商在品牌与技术创新上几乎没有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看成是一体,会发现根本不是依赖手机硬件本身赚钱,而是通过手机用户的话费赚钱,长期依赖于这种模式,自然会缺少创新的动力。 互联网企业将交叉补贴进行了一番包装,或是称其为生态模式,或是称其为降维攻击,本质上还是不通过硬件盈利,而是通过软件和服务赚钱。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降低硬件的价格,让竞争对手陷入价格战;弊端是,在硬件层面的创新会减少。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做,硬件产业将面临创新困境。当然,互联网企业的情况与其出身有关,硬件产业不应该把创新的重任过多压在资源整合者的身上。 3、手机产业的政策尚未不完善 当前手机行业有很多不正常现象。比如明明是红海市场,渠道中大量存货周转,但很多教学的、讲相声的都来做手机,似乎做手机没有任何门槛,人人都可以做。比如有些手机品牌商过度看中各种数据、各种排名,最重要的业务是否盈利却关注不多。比如有些企业为了做营销与友商对骂,甚至雇佣水军去刷屏,刷数据等等。也不乏专利违法使用、弄虚作假、模仿与抄袭。 产业出现病态,需要良好的政策进行引导。近两年,政府出台了控制软件预装、发展产品品牌等方面的政策,这对产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些还不够。应该吸取光伏产业的经验教训,政府处理好自身定位。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能走得太近、做家长式的管理;也不能走得太远,仍然需要立一些规矩、定一些规则、打造一种环境。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企业能够自律,不要给自己及整个产业埋下隐患。 结语:一个产业的繁荣是一项系统性的命题,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积极努力。如果产业出现病态的苗头,参与各方却置之不理,那么并购、裁员、倒闭等连锁反应将会出现,甚至产业寒冬的到来也就不远了。一个企业的倒闭,就会预示一个产业的衰颓。【作者:陈述 来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