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王朝的更迭当中秦汉与隋唐何其相似原因


  公元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结束了整个平定天下的战争,正式终结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嬴政称帝。
  然而,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之后,其子胡亥即位,不到一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随后,刘邦在持续四年的楚汉争霸中胜出,创立汉朝,延续了四百年之久。
  统一却短命的秦朝,旋即被汉王朝所取代,而后者则实现了前者未曾实现的目标:长治久安、国祚长久。
  无独有偶,同样的剧情在隋唐两个朝代上演。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攻灭割据江南的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4年,杨坚病逝,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并迁都洛阳,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引发大规模民变和贵族叛变,公元619年,隋朝彻底灭亡
  通过纵向的对比,秦汉与隋唐,历史的演进是何其相似之甚啊,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究竟有没有共通之处呢?
  抛开每个王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笔者认为有内外两个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内因。
  从王朝的内部,统治阶级自身出发,秦朝和隋朝在统一之初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扰:整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在此之前已经历经了数百年之久的战乱,秦朝和隋朝都是脱胎于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于如何治理地域如此广袤的国度,完全没有经验可言。此外,数百年的历史演进,世界已然与遥远过去的统一时代截然不同,故而周的制度不能为秦所用,晋的治理模式同样不适应隋朝的现实,王朝只能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前行。
  秦始皇和隋文帝是开国皇帝,本身能力超群,完全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速度和效率,追随在其左右的智囊和文臣武将也能充分的信任他们,上下齐心协力,故而总是能够将危及王朝生存的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也就是说,整个统治集团,在试错过程中,具有容错和纠错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是没有办法遗传给继任皇帝的,尤其当接班人并非理想人选之时,两个朝代同时在二世出现严重问题,肇因便在此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外因,即整个中华帝国的被统治阶层的反向影响,即自下而上的反馈。
  通常来说,假如天下承平日久,则统治阶级内部便奢靡之风渐长,百姓负担日益加重,从而酝酿出不满和叛乱的种子。反之,战乱频仍且持续时间过长,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则人心思定,渴望恢复和平。
  然而,完全接受和平,对于那些原本并非秦国和北周的人来说,尤其是其中部分有能力有野心,甚至原本属于割据势力上层的人,则意味着几乎完全失去向上突破的空间和曾经拥有的一切,而最难以接受的人群,必然是被征服、灭亡的对象,是直接经历了朝代变迁的那一部分。自然心怀不满伺机而动,于是乎一旦天下有变,便立刻把握机会,再次发起挑战,以图扭转命运。
  不过,由于整个社会内部蕴藏的破坏性能量,在过去的长时间的割据时代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所剩无几,属于最后的回光返照,当新的王朝再次崛起,野心家们要么得到位置,要么灰飞烟灭,顺理成章的达成和平的共识。
  显而易见,秦汉与隋唐的相似,并非完全的偶然因素在起作用,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
网站目录投稿:怀莲